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刘累迁居鲁山原因探微

2013/8/12 10:30:47 点击数: 【字体:

 
    夏代孔甲时御龙氏刘累何以选择鲁山为迁居地,分析其原因有三:一、鲁山是尧部落的祖居地,刘累迁鲁是为了寻根问祖。二、鲁山是豢龙氏故里,刘累迁鲁是为了进一步讨教养龙技术。三、鲁山是原生龙大鲵的重要产地,刘累迁鲁是为了保证御龙氏氏族有龙可御,有业可操。

    今河南省鲁山县,早在夏代就以“鲁”为名,称“鲁县”。《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现代《左传》研究权威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认为:“鲁县今在河南鲁山县”,为学术界所取信。鲁县故城在今鲁山县城西12公里昭平台水库中央之邱公城遗址。文献有记载,考古有印证,无需多言。这里探究的是为什么刘累未迁于别地,而选择迁于鲁县?

    鲁山是尧部落的祖居地

    刘累是尧的裔孙。刘累迁鲁的原因之一在于鲁县是尧部落的祖居地。说鲁县是尧部落的祖居地,理由有二:

    其一,鲁县所在的滍水上游是尧部落的祖部落玄嚣部落的生息地。

    鲁县位于淮河支流滍水上游。滍水今名沙河,发源于豫西山地八百里伏牛山脉东段主峰尧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鲁山、宝丰、平顶山市区、叶县、舞阳、襄城,与北汝河汇合。滍水又写作“泜水”。西晋杜预注《左传》谓:“水出鲁阳县西,经犨城、定陵,入汝。”鲁山县在秦汉魏晋时代名鲁阳。定陵即今舞阳县之北舞渡。《春秋地名考》称:“泜水即滍水也,盖音同而字异耳。”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也肯定“泜水即滍水,今名沙河。源出河南省鲁山县西没大岭,流经县南,又东经宝丰、叶县、舞阳,合于北汝河”。“没大岭”又名“木扎岭”,是尧山主峰的延伸部分。

    按照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排列的五帝世系: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于江水;其二曰昌意,昌意生高阳。黄帝崩,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学家研究认为,今本《史记》所载“青阳降居于江水”之“江水”,为“泜水”之误。唐以前的古本《史记》作“泜水”。《大戴礼记》也作:“青阳降居于泜水。”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先生在《李学勤说先秦》一书中即称:“《帝系》说:‘青阳降居泜水。’‘泜水’《史记》作‘江水’,是由于汉代字写草了,这个‘泜’和‘江’字接近。泜水应即今河南沙河,源出鲁山西,流经叶县,入于汝河。”直到清代,鲁山县境内滍水沿岸还有“青阳”地名留存。清嘉庆《鲁山县志·地理志》引《贾文卿墓表》:“归葬县东南青阳湖”,就是明证。

    可知,尧部落的祖部落玄嚣部落从黄帝部落衍生出来后是以鲁县所在的滍水上游为栖息地的。

    其二,在刘累迁到鲁县以前,鲁县已有以“尧”为称的地名。

    今人多据《水经注·滍水》所载:“滍水出南阳鲁阳县之尧山。尧之裔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畏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读史方舆纪要》所载:“尧山在县西百四十里。夏孔甲时,刘累迁鲁,立尧祠于山上,因名。”认为鲁县之有尧山,是尧之裔孙刘累立尧祠于其上而得名。岂不知,尧山之名要早于刘累迁鲁事件的发生。东汉以前的记载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张衡《南都赋》称:“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以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后汉书·郡国志》载:“鲁阳有尧山,封刘累立尧祠。”这两条材料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鲁县有山名“尧山”在前,刘累立尧祠于其上在后。

    在刘累迁鲁之前,鲁县已有以“尧”为称的地名,除了说明此地是尧部落的祖居地之外,应当不会再有其他解释了。

    炎黄子孙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是祖宗崇拜。由祖宗崇拜传统而引发寻祖追宗意念,由寻祖追宗意念而支配寻根之举。刘累迁鲁就是在寻祖追宗意念支配下所实施的寻根问祖之举。

    鲁山是豢龙氏的故里

    刘累早年学扰龙术于豢龙氏。刘累迁鲁的原因之一在于鲁县是豢龙氏的故里。

    关于豢龙氏部落的来源,《通志·氏族略》曰:“黄帝裔孙飂叔安,生子董父,以扰龙服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那么,豢龙氏部落是由黄帝后裔哪一子部落衍生出来的呢?《山海经》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本名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火,天地名德,光照四海,故名之曰祝融”。《国语·郑语》载:“祝融,其后八姓,巳、董、彭、秃、、曹、斟、芈也。”董姓豢龙氏在其中。

    颛顼部落从昌意部落衍生出来后,初居于若水。前人多指“若水”为四川的若水,今人疑之,论证“若水”当指汝水,即今天的北汝河,源于尧山西麓嵩县车村,流经汝阳、汝州、郏县、襄城,与滍水即今沙河相汇。在古代“若”、“汝”音、字俱通。黄帝所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若水(汝水)、泜水(滍水)在轩辕之丘南百余里。古人即以北为上南为下,故有“降居”之称。汝水、泜水相距仅数十里,只有断断续续的丘陵间隔,同属一个地理单元。有材料证明,在原居于水流域的高辛氏部落徙居他处之后,泜水流域为颛顼后裔长期占据。《路史》提到颛顼后裔居住地六处,其中之一为鲁阳。鲁阳是鲁县在秦以后的名称。

    在夏初,居于滍水流域的颛顼后裔是哪一支呢?回答是祝融八姓之一的董姓豢龙氏。在滍水中上游分布着众多的豢龙氏遗迹。其一,滍水上游昭平台水库淹没了的刘累故邑邱公城北原有一个村镇名耿集。耿集在1949年之前位居鲁山四大名镇之首。耿集有“豢龙故里”之称,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耿集寨垣门楼上还镶嵌着刻有“豢龙故里”字样的匾额。耿集被称作豢龙故里,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起码是代代相传如此。其二,在滍水中游南岸商余山上有“太灵古祠”,为豢龙氏祀大帝所立。商余山是唐代诗人元结故里。天宝十二年(753)前后,元结在家乡商余山习静时作诗《演兴四首》,其《自序》称:“商余山有太灵古祠。传云:豢龙氏祀大帝所立。祠在少余西乳之下,邑人修之以祈田。予为《招》、《祀》、《讼》、《闵》之文以演兴。”据专家研究,“太灵”与“大帝”同义,指天神。“传云”泛指书传记载。说明在唐代,人们还能见到商余山太灵古祠为豢龙氏所立的资料。豢龙氏立太灵古祠于商余山,商余山一带必为豢龙氏部落的居住地无疑。其三,在滍水中游北岸应都故城东北大龙山之阳(今平顶山市区新新街一带)有“豢龙城”。《路史·国名记》、《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均有记载。大龙山之名即由豢龙城而来。

    以上材料足以证明:鲁县所在的水中上游是豢龙氏的故里。应该说刘累早年“学扰龙于豢龙氏”即在此地。他对这里的山川风土非常熟悉,因而当他在夏朝廷无法呆下去的时候,就酝酿出举族迁鲁的行动。刘累迁鲁,不无重投师门进一步学习扰龙技术的用意在里边。

    鲁山是龙的重要产地

    刘累氏族是以御龙为业的。刘累迁鲁的原因之一在于鲁县是龙的重要产地。

    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学者刘志雄、杨静荣二先生在对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所绘制的原生龙图案进行缜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鲵是龙的主要原型的观点。

    大鲵在生物学上属两栖纲大鲵科。一般长60厘米至70厘米,大者可长达1.8米,重达数十公斤,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之一。其脊背呈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部色淡。头宽而扁,口大,锄骨齿成一弧状,鼻孔和眼极小,位于头部背面,无眼睑。躯干粗壮而扁,四肢甚短,趾间有微蹼。栖息山谷清澈的溪流中,以鱼、蛙、虾为食。因叫声似小儿啼哭,俗称娃娃鱼。在古代典籍中有人鱼、狗鱼、山椒鱼等多种称法。

    豫西山地自古就是大鲵的主要产区。发源于豫西山地的洛水(今名洛河)、伊水(今名伊河)流入黄河,滍水(今名沙河)、汝水(今名汝河)流入淮河,均水(老鹳河)、淯水(白河)流入长江。至今诸水上游仍均有大鲵栖息生长。大鲵是一种奇异的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僻静的涧溪深处,形态、叫声颇多似人之处。这一切很容易引起先民们的畏惧与联想,将大鲵视作神灵之物,甚至当作人的始祖。先民们在陶器上描绘大鲵的形象,是认为大鲵既具有人类始祖的身份,必然具有神性,于是试图通过巫术的形式向它表达自己的祈望。大鲵崇拜观念在豫西山地民间表现得十分浓重。

    古代先民把大鲵作为龙来崇拜,直到宋代还有这方面的记载。《宋史·程颢传》载:“茅山有池,产龙如蜥蜴,而五色。祥符中尝取二龙入都,半途失其一,中使云飞空而逝。民俗严奉不懈。颢捕而脯之。”这里所言产于池中如蜥蜴而非蜥蜴的动物实际上是有四肢能爬行的两栖动物大鲵。元明时代,人们还视“鲵”为“龙”,将二者合称,谓“龙鲵”。鲁县故城以西滍水上游,千山万壑,谷深林密,涧溪潺潺,水质清澈。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很适宜大鲵繁殖生息,是大鲵理想的生活之地,事实上也是豫西大鲵的重要产地。今天尧山自然保护区内仍有大鲵生存,并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意思的是尧山还有九龙山、九鱼山、九鲵山之名;曾有大鲵出没的水潭,名黑龙潭、白龙潭。

    这些信息无不告诉我们:鲁县确实是原生龙大鲵的重要产地。无怪乎豢龙氏氏族曾择鲁县而居,刘累的御龙氏氏族要迁居鲁县了。(潘民中)【原标题:刘累迁居鲁山原因探微】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3-04-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