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子承父业,吸取父亲治水教训,广邀各路神仙,商讨对策,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子承父业,应继续“堵”,有的说应该疏,大禹认真考察、分析后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当下最要紧的是疏浚河道,给洪水找出路,其他的意见暂时保留。大禹含辛茹苦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行动感动了上苍,上天各路神仙前来助一臂之力。大禹用神斧辟开了鲧山,现出了八里长峡,形成了九蹬莲花山。而大禹治水时,大家的不同意见,随着岁月交替就形成了这个民谣:“九蹬莲花转,转转有一罐,谁能得住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县”。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为了征服黄河,堵堵疏疏,疏疏堵堵,然而,黄河决口泛滥,成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到今天,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成了小浪底工程,采用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使黄河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小浪底的千顷碧波倒灌九蹬莲花山下,小浪底水库这个126.5亿立方米的大水罐,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意即堵疏结合,法治与教育相结合,才是治水、治天下的道理。这个故事也叫做八里胡同看“黄河”。这是不是我们华夏黄河文化的核心呢?是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和谐之根呢?
历史以来,人们从万里黄河的治理中吸收了无穷无尽的启迪和智慧。古老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同时,黄河由于泥沙和洪流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灾难和忧患,在带给我们灾难和挫折的同时,也成长和锤炼着华夏民族。民谣的从鲧堵到禹疏再到小浪底的堵疏结合,正是华夏民族从黄河的治理中找到了不偏不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天人合一的黄河文化——中庸之道。
从古至今的严肃与宽大、惩治与改造、处罚与奖励以及和平共处的五项外交原则及当前以法制和教育相结合的治世之策,无不反映出天人合一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战争与和平、民族政策与统一战线、公私并存到一国两制、市场经济与政策调控、淘汰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等,无不反映出对立而统一的哲学思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巨大的中国文化画卷,醒目的“和”字凸显了中国人的处世理念,和谐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处世哲学、中华民族的文化魂。21世纪,我们中华民族正扛着和谐、双赢这面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大旗,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富强。中华民族以治理黄河的疏堵结合为启迪,构建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采用德法并治、疏堵并行的治世之策,法制即“堵”,违法必究,道德即“疏”,就是教育,法制与道德二者兼治,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上善若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智慧。黄河母亲不仅指导我们怎样治水,更是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和怎样治世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周游时,曾在这黄河岸边依龛小住,设立学堂,是不是他在这山水之间,面对洋洋黄河,从鲧禹治水中悟出了什么呢?
黄河,一部天人合一的中华文明史。
踪迹二、道教文化
景区有神秘莫测、王母娘娘修练之地玄天洞、瑶池宫;有众神之王、主宰天地人三才的尊神玉皇大帝玉皇殿;有置灵龟于座下、伏长蛇于案前,祈之可让您延生长寿的真武大帝玄帝庙。神秘莫测的玄天洞又称王母洞、瑶池宫、海蟾宫。洞内有八仙过海、唐僧师徒、仙女下凡等天然壁画,以及瑶池、玉山、蟠桃园、三青鸟、浑然天成的王母娘娘及众仙前来祝寿的蟠桃筵会圣景。据传,很久以前,在农历二月十六,有道灵光进入此洞,为西天王母仙栖于此。随后,人们在洞口供奉王母、十八罗汉及石刻龙、三足蟾、虎、三青鸟等祥瑞之物。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此洞分支众多,互为连通,犹如迷宫,为一处天然喀斯特溶洞,约4.5亿年前因地质变化而形成的玄天暗河奇观,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景点。洞深5公里,与下冶南龛相通。目前已开发的洞深约500余米,在洞内配置了灯光,使洞中景观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神秘莫测。洞中石塔、石柱、石笋、石林等千姿百态,晶莹生辉,为王母娘娘的瑶池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传奇。
在凤凰山的西南处的一天然石龛“丈人龛”内,有“河上公寻道处”字样,该石龛面临黄河,石龛崖壁上有“结草庵于河之滨”的洞穴。传说汉代,为老子《道德经》作注的河上公曾在此处隐居。河上公济源芮村人,第一个为《老子》作注,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被汉文帝奉为上仙。2011 年3月27日,市政协组织的由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中国生态旅游学会副秘书长李文埕,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仁葵,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等专家、教授组成的王屋山道学文化田园考察组在黄河三峡“丈人龛”考察时惊奇地发现汉代两枚粘在一起的铜钱,充分证明“丈人龛”道学文化之厚重。
踪迹三、夫子学堂
儒家思想历来倍受帝王推崇,曾一度为统治者所用成为国教文化,如今儒教已传至海外,受世人信仰。
在八里峡的北岸石壁上原有一石龛,高10余米,宽、深均30余米,有门有窗,龛内有孔子及72弟子塑像,龛外有石碑数通,记载历代重修的经过。相传是儒家创始人孔子西游入晋时,被这里的秀丽风光所吸引,便在此以龛就穴,授徒讲学,后来当地人们在此塑像、立碑朝拜,祀求学业有成、升官发财,香火非常旺盛,故名夫子堂,这片崖壁称为夫子崖,下边的水称为夫子潭。夫子堂为济源市仅存孔子之行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去不复返也”,这名警世良言可能就是孔夫子在此景此情的感言吧。如今夫子堂因小浪底水库蓄水已在孤山峡凤凰山上易地重建,新建夫子堂依龛就势,与山体和谐交融,塑有孔子及弟子像,布置有论语摘录,文化氛围浓厚,进一步发扬广大这厚重的儒学文化。
踪迹四、风水宝地——犀牛望月
黄河三峡景区位于万里黄河的最后一段峡谷与太行山脉的交汇处。昆仑龙脉沿太行山脉,到王屋山南下顺黑龙山脉,生动活现落脉于黄河三峡孤山峡的孤山;昆仑龙脉之东阳河、银河、铁山河汇于逢石河,一线南下至孤山峡,在三面环水的孤山前“犀牛望月”处汇成“金城环抱”态势;孤山峡逢石河曲折绵延注入浩浩荡荡、源远流长的黄河;万里黄河如玉带般轻飘环绕孤山,然后缓缓东流;入孤山峡,左转右折再左折,山水排列三折三进,石牛湾似三重院落,如皇家宫院,逢石湖碧波荡漾,群山环抱,宛若蓬莱仙境,恰似石牛湾的天然后花园,石牛湾水中有一石山,状如卧牛,惟妙惟肖,牛头向孤山脚下一月牙地回望,被称之为“犀牛望月”。“犀牛望月”周围有旗杆山、双轿峰、玉玺石,而群峰犹如千盏万碟摆开的盛宴。黄河三峡孤山峡群山环抱,前有朱雀秦岭山脉之黄河南岸的羽山(九磴莲花转);后有少祖山焦赞坪,祖山鳌背山,有顺龙脉群峰起伏百余里逶延至王屋山深处的昆仑虚;左有太行山脉的龙岩、龙崖、青龙沟、坡头、陶山、田山、石槽、南岩头、诸多山峰,层层山峰回头环望,内护外护达二十多里;右有中条山脉的八角山、老崖头、虎头山、虎脊岭、赵疙瘩等高低错落有致,一望无边;案山三重,孟良寨、翠屏峰、石狮山(石狮守门);龙脉黑龙山脉经王屋山沿太行山脉一至绵延至昆仑虚。山水之排列,被中科院专家认定为中国风水宝地版本中的实地实形,认定西周时,周公后人所著《道经》的《中国风水图赞》依此遂法而作,认定黄河三峡景区孤山峡为中华风水文化原创地,并认定孤山为天下真龙穴之所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少年来,黄河三峡孤山峡被无数风水先生认定为中国风水版图的实地实形,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石牛入水藏机关,谋事在人成在天。赵氏得地杨家保,却让柴荣占了先”。在我国历史上黄袍加身取得政权成为大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相传他的发迹处就在犀牛望月处。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门前有活水,家财万贯来”……。在孤山峡风水宝地的核心石牛湾中有一石山,状如犀牛,牛头朝东向孤山脚下一月牙地回望,称之为“犀牛望月”。这里背靠鳌背,门迎凤凰,左有龙山,右有虎山,群山环抱,周围天造地设的摆布着玉玺石、旗杆山、双轿峰、翠屏峰,山水排列三折三进,后有花园,黄河为带,群峰犹如千盏万碟摆开的盛宴,都是典型风水宝地的元素,杨家看风水赵家坐江山的传说故事就发在这里。
相传,唐末时,河东(今山西)一杨姓官宦人家,带领风水先生顺着太行山系黑龙山脉赶风水,当到孤山峡石牛湾时,见群山环抱,雄鹰盘旋,前有石狮守门,后有天然花园。风水先生认定“犀牛望月”是一块典型的风水宝地,如在良辰吉时,能把杨家先人骨灰放进石牛口中,日后杨家定会出一帝王。可是,石牛的嘴在深水之中,怎么办?正在这时,他们看见石牛不远处有一赤身孩童正在水中嬉戏、摸鱼,于是,他们就把这个赤身孩童叫到跟前,问:“小孩,你姓什么,叫什么?”小孩说:“我姓赵,我经常在这里摸鱼,他们都叫我赵摸鱼。”杨家老头就对赵摸鱼说:明天帮我放些东西于水下石牛口中,事成之后,我给你一个金元宝。赵摸鱼答应了下来,但他反复地想:干这么点小事,就可得到一个金元宝,那石牛会不会是块风水宝地呢?
次日午时,红日当头,赵摸鱼身着褴褛马褂,取得杨家老头所托之物,潜入水底,游到石牛跟前,只见水中金光闪闪,五光十色,果然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他先将马褂脱下想放入石牛口中。然而,这是杨家赶得的风水,鸠占鹊巢情理不顺,牛口忽然合上,他急忙从水中摸到一根柴禾棍去撬牛嘴,勉强将他的马褂塞进,只好将杨家所托之物挂于牛角上。
赵摸鱼上岸后,扭头就跑,杨家老头急忙上前送上金元宝,赵摸鱼再三推让,坚决不收,羞愧地说出了真相。杨家老头听后长叹一声,手中的元宝掉在了地上,风水先生说:“此乃天意。”到了大宋王朝,果然出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而杨家世代保驾。在这之前还有个柴王称王了一段时间,这就是那根柴禾棍沾了石牛的仙气。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首诗:“石牛入水藏机关,谋事在人成在天。赵氏得地杨家保,却让柴荣占了先”。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大家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个神奇传说罢了。可在近代这里却发生了这样一件真人真事。1951年,当地一武姓人家也想占用这块风水宝地将来飞黄腾达,他们在“犀牛望月”地的旁边扎坟,当地传说不敢轻易占此龙穴,然而坟茔刚扎好当天,三里五村的耕牛象聚会一般忿然奔至那坟头又抵又扒、吼声振天,无论怎样抽打,均无济于事,坟主不得不另迁坟茔。通过这件真人真事,让人不得不相信“犀牛望月”这块风水宝地的灵气!
踪迹五、龙凤奇缘——京娘化凤
黄河三峡龙凤峡流传着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爱情故事。曾流传千年凄艳绝美的《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传说就与龙凤峡有关,现在景区有皇冠岛、姊妹峰、桃花洞、凤仙洞、凤凰台等遗址。这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爱情的经典故事。
赵匡胤年少时,人称赵公子,任侠任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五代后汉时,时年二十一岁的赵公子胸怀大志、气血方刚。一日他打抱不平,闯下大祸。于是,拜别双亲,离开东京。在途中救得一女子,姓赵,小名京娘,家住蒲州解梁县小祥村,年方二十。救人救到底,于是,赵公子就走龙凤峡南下顺黄河逆流而上送京娘回家。
二人置身于如仙境的龙凤峡之中,美人爱美景,彼此无话不谈。蝴蝶双双飞,鸳鸯对对游,桃花竞放,野玫瑰飘香。英雄美人,触景生情。而京娘时时暗示公子爱松爱柏要爱花,公子胸怀大志,不思儿女之情。几天来,满山的野花更加争奇斗妍,他们二人的倩影倘佯在这里的山山水水间……
二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龙凤峡,赵公子将京娘送至家门口,依依惜别。临别时京娘许其非他不嫁。
这条演绎着赵匡胤与京娘至死不渝爱情的龙凤峡,而在每年的春天、情人节前后,龙凤峡百花盛开,美丽的蝴蝶遮天蔽日,各种鸟类也特别地多,象是仍在为他们的相恋而起舞;在农历的七月七或深秋,龙凤峡内秋雨蒙蒙,大小瀑布飞流倒挂,象是在为他们的爱情而欢唱。一千多年来,当地不论年龄老少的男女情侣,他们每年都要成双成对来到龙凤峡,登情侣岛,坐相思石,戏龙凤潭,临秋雨池,探桃花洞,看双龙瀑,依同心树,彼此祝愿与自己的情侣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吉祥平安。他们的愿望也都一一实现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这里已成为情侣休闲旅游的著名景点。
踪迹六、清河渡口
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渡口--清河渡,是1947年我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第一次重要战役的重要渡口。毛主席曾高度评价过:“没有十万大军渡黄河,怎有百万雄狮过长江”。当时大军渡河时的第一批船只就是从清河渡渡河的,可以说黄河三峡清河渡为解放战争立下了第一大功,因此,清河渡口也是皇家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蒲县到东阿之间强度黄河,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8月初,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进入鲁西南作战,准备挺进豫皖苏地区。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指挥太岳兵团从豫北的济源和晋南的平陆一带强渡黄河,开辟豫陕鄂根据地。在陈谢大军渡河期间,战前指挥部设在济源张洼村,逢石、长泉等地为重要的前线兵站,为前线搞好服务。
当年大军渡河时的先前部队和浩浩荡荡的支前民兵都是在孤山峡打造船只和作战前准备的,利用翠屏峰做屏障正好挡住敌人枪林弹雨的优势,迅速将大军渡过黄河。当时大军渡河时的第一批船只就是从清河渡下水的,狭窄的对岸九蹬莲花山下,敌军在这峭壁如削的高处看不到我军船只,山顶的大炮也打不着我军的船只,先遣部队顺利到达下游对岸,接应我军主力,为大军渡河作出了特别贡献。当时济源有名的留庄英雄民兵营的葫芦队和30万支前民兵前来支援大军渡河,这次战役是我们济源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它既是济源的骄傲,又是黄河三峡的骄傲。
此外,在黄河上游还有一个毛田渡口,它是毛泽东的始祖周代毛公的采邑,又是古往今来的重要渡口,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在一夜之间神奇地出现了一座宽约数丈的冰桥,使解放军顺利渡过黄河,神奇地为解放战争立下了大功。【原标题:万里黄河第一峡——济源黄河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