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墨海悟道︱练习书法,一定要从小开始吗

2017/3/13 10:47:17 点击数: 【字体:

    书法,不仅对人们从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传承了太多的国学内容。王羲之的一幅《兰亭序》让人们对那个茂林修竹、少长咸集的兰亭充满无限遐想;颜真卿的一幅《祭侄文稿》让人对逆子贰臣的叛乱义愤填膺,对颜鲁公侄子被害唏嘘不已;杜牧的一幅《张好好诗》让人们对洛阳城里才子佳人相遇,两两相望的泪眼道一声叹息……
       
    书法是什么?是美文、是画卷、是历史、是风土人情,是人世间那难忘的回眸。正是因为书法承载着太多的厚重,自先人把文字刻上甲骨、刻上青铜的时刻,也把这一载体刻到了中国人的心上。

    一个个说不尽的原因,让书法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件大事,那一笔一画在国人心中胜却风景无数。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国人心追手摩,想接近书法、爱上书法、看懂书法,甚至成为书法家。面对满腔热情,喜欢书法的朋友满腔的希望还没有升起,就常常被无情的冷雨浇灭:非十年之功,难以有成;要从小开始,现在已经晚了……

    诸如此类说法经常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取舍两难。然而练习书法真的要从小开始吗?
       
    我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还是讲一个故事吧: 在书法界有一位我很尊重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叫傅伟华。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喜欢书法的朋友,听从心的招呼,什么时候学习书法都不晚。

    1956年8月,他出生于闻名世界的楚河汉界荥阳市。正像当地许多人家一样,古城的文化气韵造就了他从小对书法最初的热爱,每得闲时,便临贴写字,看书听戏。那年,傅伟华是个读书人。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然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傅伟华曾在一家企业上班,他从没想过成为书法家,那时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大女儿聪慧稳重、小儿子调皮可爱,生活不算太富裕却很殷实。每天,他最享受的时光就是陪陪家人,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然而一切都在儿子10岁那年改变了。

    那年,10岁的孩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傅伟华是坚强的,即使在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掉过一滴泪,然而儿子一句话却让泪流满面:

    “爸,我很想学刻章,在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让它永远陪着你!” 傅老师难以忘记儿子生前给他说的话。为满足儿子这最后的心愿,他跑了几十里的路花了13块钱买回印床、印石、刻刀。然而孩子最终没有在金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却把那套篆刻的工具永远留给了他。

    中年丧子的人生大不幸让傅伟华难以承受,为了新的生活,他背负沉重的行囊,离开了那个埋藏了他半生情缘的故乡,踏上了到郑州重生的道路。那一年,傅伟华46岁。对年轻人来说,到郑州寻找一份工作并不难,但对于他来说,面临的是生存的考验。

    在郑州亲戚的帮助下,他们夫妻进了一个政府单位做后勤,察言观色,端茶倒水,抹桌拖地,一个月累死累活夫妻两人才拿到750块钱。

    “爸,我很想学刻章,在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让它永远陪着你!”白天的繁忙还能麻痹一下傅伟华的神经,可每天晚上,思子之痛让他夜不能寐。一次次,儿子离别时的话语让他从梦中醒来。

    抬头,窗外风高月冷,童稚的话音和笑容还在,却再也没有了儿子的绕膝之欢。不知不觉间,泪水一次次湿了双眼。在傅伟华的骨子,文人的傲骨一直还在,怎能就这样下去呢?也许是天国里的儿子不忍见到父亲的悲伤,才一次次提醒他:爸爸,你一定要幸福!

    为了儿子,为了心中的梦想,在亲戚的资助下,他在郑州市淮河路古玩城开了一家书画店,可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不像起初想的那么简单,怎么办?是继续撑下去?还是就此放弃?取舍之间,他白发横生,一天晚上他再次梦到儿子来到身边,继续对他说着那句话:爸,我很想学刻章,在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让它永远陪着你!

    早上醒来,恍惚中的傅伟华满脑子都是儿子,嘴里就不停的说:刻章、刻章、刻章、刻章……

    通向梦想的路总是充满坎坷,篆刻对傅伟华来说是个新行业,但他已下定决心。他小心翼翼取出一直带在身边、儿子用过的印床、刻刀,又购置些篆刻书籍和印石,开始琢磨、临刻。

    他当时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每天不能少于20个字。20个字写起来容易,可真在印石上刻出来是何等的不易呀!他忘记睡觉、忘记吃饭,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刻下去、刻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便能刻出很漂亮的印章。印章是刻出来了,可怎么能把它变成钱?卖给谁?去哪卖?怎么卖?看着他腼腆犹豫的样子,妻子说:“你安心学吧,这个事我去干!”

    为了支持他、为了这个家,妻子放下面子,一辆自行车,一个包袱便是她销售的开始。她早上骑车出去,升达艺术馆、群众艺术馆、淮河路古玩城……到哪里,她就把刻好的章一枚枚摆出来。

    女人是坚强的,繁体字不易认,篆字则难识,但她都认识,在与购章者交易过程中,还能讲出几个故事来。这样,傅伟华安下心来,进一步研究篆刻中的字法、章法和刻法。可是中午一到,傅伟华的心便不能再静,他不放心爱人,她吃饭了吗?茫茫人海,弱小的她又在哪里呀?

    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对妻的感激,傅伟华刀刀都是情。

    就这样,一天挨过一天,一天盼着一天,两颗温暖的心把生活跳动得有了希望,傅伟华的篆刻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2007年,他在郑州北古玩城又开起了自己的篆刻工作室,取名“石缘堂”,自己取字“禺”,意为“生而多劳,精神富裕”。而在这里,他认识了著名的书法教育家王建国,又开始了他的新一段书法历程。

    在老师的点拨下,傅伟华对书法有了全新的体会,通过不断的练习,无论是篆刻,还是书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搭笔准、行笔快、手腕活、收笔稳的“傅氏风格”。他的篆刻以汉印为主,方正平整、雄浑古穆,浑厚端丽中给人一种稳重,透露出盛世气势。其书法小篆学赵叔孺,远观端庄而不失飘逸,近睹则秀润而绵里藏针;大篆则结合毛公鼎与散氏盘的字型,通过巧妙构思使字体紧凑,结体灵活,然后通过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篆书艺术。

    2010年,傅伟华加入郑州市书协,2011年加入河南省书协,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国书画家协会并任常务理事。在历届赛事中,其书法作品先入展全国二届篆书作品展、全国首届“西狭颂”书法篆刻作品展和“三苏奖”展、全国首届‘铁人杯’书法展……

    花落还开,乘愿而来。十几年前,傅伟华疼爱的儿子走了,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孩子又回来了,那更深夜半的金石声是儿子的欢笑,那清灯孤景下的点划是他与儿子的对话。
       
    我的故事讲完了,答案也说过了,你是否愿意把这篇文章与喜欢书法的朋友分享呢?

    作者:李俊晓


 
责任编辑:傅伟华文章来源:傅伟华书法篆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