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一个人的嵩山木雕

2012/5/30 16:41:36 点击数: 【字体:

 

    王振北,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方汉子,若不是因为他正在雕刻,记者怎么也不会把他和嵩山木雕联系在一起。一块块普通的杨木在王振北的手中,却能变成一幅幅美妙的木雕图画——在不足盈尺的面积中,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山水人物被勾勒得疏密得体,栩栩如生。

  嵩山木雕融合了北方雕刻的豪放和南方雕刻的细腻

  王振北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2岁辍学放羊,著名的嵩山太室山万岁峰就在他家屋后,他每天都会赶着一群羊到半山腰上放牧。看着羊儿吃草,无所事事的他就拿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画只羊,画只鸟,眼前的一切都成了他涂抹的对象。

  王振北出生的农家小院的旁边,有一个汉朝时留下来的文物,从小,他经常来到这个文物旁边看看上面的图案,狩猎图,女子踢球图,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石虎和一个匠人的画。石虎很大,旁边的小匠人显得很渺小,但小匠人仍然不停地雕刻着,也就是这幅画,让他真正了解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的创造是无限的。于是,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艺术创造理想重新找回来,拜师、学艺,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艺术追求和创作。

  1988年,王振北拜师于少林钢木家具厂的一位姓张的老师,学做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这种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工艺,他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不能满足他的要求。1990年以后,他开始拜陈海泉为师从事专业雕刻。民间的传统工艺一般是传内不传外的,而陈海泉家是雕刻世家,学习陈氏雕刻对王振北这个“异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对艺术的喜爱又让他执著地要拜师。

  当时陈海泉住在湖北大冶,王振北便骑着自行车去拜师了,好不容易到了陈海泉家,被一句“祖传手艺不外传”给打发了。吃了闭门羹的王振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过了几天,他又骑车去了大冶,可是陈海泉依然拒绝了他。这个耿直的汉子较上劲了,发誓一定要拜陈海泉为师。过了几天,王振北再次南下,这次他下定了决心,要是拜师不成功的话,他就跪在那儿不走。没想到这一次很顺利,陈海泉被这个执著的汉子感动了。于是,王振北成了陈海泉真正的徒弟。

  跟着陈海泉学艺的王振北,从老师那里汲取了全部的艺术营养。但他是一个聪明的徒弟,并没有完全拘泥于陈氏雕刻的手法,而是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完善与改进,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师以后,他继承了陈氏雕刻艺术中粗犷豪放的一面,同时又将南方雕刻中的细腻精细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原特色木雕艺术,他称之为嵩山木雕,即以嵩山为中心,把南北各方的雕刻艺术精华有选择性地接纳其中。

  嵩山木雕长期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态

  王振北的木雕作品中有许多图案是来源于古代,但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说,是综合古现代艺术的精华。为庆祝建国50周年创作的《腾辉》,就来源于双龙戏珠,然而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这个珠被国徽所取代。辛勤的耕耘迎来累累硕果,王振北的名字叫得越来越响,一系列的荣誉称号铺天盖地而来:世界杰出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画艺坛名师,作品入选《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评为特别金奖。这些对于王振北来说,并没有多少惊喜,最重要的是他的嵩山木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据王振北介绍,目前他正在努力尽快成立河南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这是所有嵩山木雕艺人的希望。此外,他还计划把嵩山周围所有的寺庙、道观、府第以及民居上有代表性的嵩山木雕艺术的精华结集出版,在唤起对此项目进行系统抢救与保护的同时,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嵩山木雕艺术。

  嵩山木雕艺术让王振北快乐,也让他烦恼。当谈到现状时,他缓缓地说道:“长期以来社会主流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不够,加上木雕艺术史残缺不全,外来木雕乘虚而入,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嵩山木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嵩山木雕长期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态。

  “学木雕要学会忍受孤独和寂寞,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民间木雕艺术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民间木雕艺术衰落的原因,作为民间木雕艺术的传承者,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原标题:一个人的嵩山木雕)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