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担经挑—祭祖的原始遗俗

2013/9/30 15:13:46 点击数: 【字体:


担经挑—祭祖的原始遗俗

担经挑—祭祖的原始遗俗


    太昊陵庙会的朝拜礼仪很是多样。有各种艺班的演出,马戏、梆子戏、电影、龙灯等。“担经挑”(又称“担花篮”)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原始巫舞的保留也反映了历代人民对伏羲朝拜讴歌的延续。  

    在淮阳人祖庙会上,时常有三五成群的妇女担着花篮在统天殿前或陵墓前唱耍,群众称其为“担花篮”。据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出版的《太昊陵庙会概况》记载:“三五个妇女,在大殿前,随唱随作各种走式,从外表看是巫婆唱耍,其实就其本身说来,纯粹是一种娱神的动作。她们走动的形式,正形成一个’8’字形,飞奔跑动,飘飘欲仙……”据考证,这流行于太昊陵进香会上的担经挑是“原始社会以舞祭媒保留下来的一种遗俗”,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是淮阳独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

    “担花篮”又称担经挑,每班四个老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经板(竹制),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三副经挑中六种花篮,花篮竹制精巧,有龙、虹、狮子、虎、宝瓶等式样。舞者全身饰黑色服装。偏大襟上衣,大腰裤均镶彩边,扎裹腿,绣花黑鞋,黑头纱长约五尺,下缀二寸长穗。

    担经挑表演者身段灵活,舞步轻盈,舞者头上的黑纱相互绞缠,却又自然分解。舞姿态变化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在前,两人随后穿叉而过时,要背靠背,使背后下垂的黑纱相互交合,象征伏羲女娲的交尾状。其形状与东汉武梁祠石像之一图相似。二是“铁索链”:一人走这条路线,两人走另条路线时像拧麻花似多次重迭在一起,其形状与隋高昌亚洲腹地考古记图相仿;三是“履迹步”(源于华胥氏履巨人迹而生伏羲)。一人在前,三人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节奏慢时,步履象蛇在蠕动,节奏快时,又像蛟龙在盘旋,相互追逐,表现了伏羲、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

    担经挑主要活动在太昊陵庙会期间。舞者把经挑当作圣物,担至伏羲陵前,屈膝下跪,双手不起,虔心祈祷轻吟经文,焚表进香后在伏羲陵前翩翩起舞,至汗流浃背不言其累,以表心虔意诚。担花篮唱词也大多与伏羲女娲繁衍人类有关。如:老盘瓠安天下人烟称少,没有天没有地哪有人伦。东南山有一个洪钧老祖,西南山有一个混天老人。上天神只知道日月星辰,下天神只知道五谷苗根。有了天有了地没有人烟,上天神留下人祖兄妹二人。他兄妹下凡来万古流传,眼看着一场大祸就要来临。多亏着白龟仙苦难相救,无奈何昆仑山滚磨成亲。日月长生了儿女百对,普天下咱都是龙的子孙。天下人咱都是一母所养,论三纲论五常咱哪有远人!

    担花篮服饰一身黑,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种遗俗。古人称黑为母阴,象征生殖力。传说伏羲是由黑暗所孕生。湖北神农架发现长篇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亦说伏羲、女娲就孕育在黑暗之中,黑为之源。《礼记·祭弓》中说,“夏代氏尚黑”。商人的习俗是“仲春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在每年仲春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就到始祖宗庙祀先祖,祈祷万物的生殖繁衍。说明古时有尚黑遗俗,且与生殖崇拜有密切关系。

    据淮阳老艺人讲:“担花篮”是从远古龙花会流传下来的。相传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在淮阳民间,有担经挑这一原始巫舞始自宓妃的传说。相传,女娲补天后死了,她的女儿宓妃很想她。后来,她听人说她母亲女娲还活着,就下决心去找她。她做了俩花篮,一个扎的是龙,一个扎的是凤,里头插上花,把她写的孝敬母亲的经文放在里头,用竹扁担担着去找母亲。她爬了好多的山,涉了好多的水,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担着经挑跳,招惹路人来看,然后打听她母亲的下落。这样,她把全天下都快跑遍了,才打听到消息。原来女娲补天后真的没死,她走错路进了恶狗庄,变成了黑狗。听人说:“恶狗庄,恶狗庄,十人进去十人亡。”宓妃为了见她母亲,才不怕呢。有个好心的老奶奶给她七个杂面饼子,对她说:“记住,这叫打狗饼,要进恶狗庄得过七个关口,过一关你扔给把关狗一个饼子,趁它吃饼子,你赶紧过去。” 宓妃又走了七天七夜,才赶到了恶狗庄,可不是,每个关口都有恶狗把着。宓妃按照老奶奶的吩咐,用七个打狗饼闯过了七个关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个黑狗蹲在一边,眼泪汪汪地看着她。宓妃心里一阵痛,就问:“请问,你是我母亲女娲吗?”黑狗一听“呜”得一声哭了起来。宓妃一看也过去抱头痛哭:“母亲,可找到你啦,快跟我回家吧。”说完宓妃把经文放在一个篮里,把黑狗放在空篮里,偷偷跑出了恶狗庄。

    宓妃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刚出庄没走多远,女娲现出了原形。母女俩又高兴又伤心,说不完的心里话。他俩刚回宛丘,一道金光一闪,女娲随着上天成神了。从此,宓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后来听说宓妃淹死洛水成了水神。以后,人们都学着宓妃担经挑,为的是祭典祖先。谁的经挑做的大,做得好看,谁就是知宗敬长的真金女。

    几千年来,担经挑一直在淮阳流行,与淮阳乐舞渊源流长的历史有关。相传,早在6000年前,定都宛丘的伏羲氏就发明了乐器(如琴、瑟、埙、笙),创作有《网罟》和《扶徕》之歌。而后,定都于陈的炎帝神农氏也发明乐器,制定12乐律。西周时,宛丘巫舞更是极度盛行。《地理志》:“妇人大姬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汉书·匡衡传》:”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无子,好祭神鬼,鼓舞而祀,坎其击鼓为证。“说明在春秋战国或更前,陈地歌舞已极为隆盛,仅收录在《诗经》中的民歌就达十首,散逸的就更多,成为陈人好歌舞的佐证。陈人在太昊之墟宛丘祭祖娱神求子,甚至出现了以巫舞为职业的舞女,她们在鼓与缶的击节声中,且歌且舞在古宛丘上下以及道路上,证明当时的宛丘已成了古代巫舞场。

    担花篮还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谁家没儿子就通过担花篮向伏羲女娲要儿子,如果来年得了儿子,便请三年担花篮以还夙愿,可见担花篮与宛丘巫舞同出一源。【原标题:担经挑—祭祖的原始遗俗】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淮阳网 2010-09-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