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黄帝故里故都:中华精神家园

2012/3/19 9:37:50 点击数: 【字体:


黄帝故里故都:中华精神家园
黄帝故里景区部分景观
 
    黄帝故里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丙戌、丁亥、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均在这里举行。“根在黄帝故里故都”系列报道之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每当唱起这首歌,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自豪骄傲自不必说,更多的是不忘始祖之恩,铭记始祖之德,探溯文明之源,传承黄帝精神,激励振兴中华之志。这个时候,作为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建都之地、亿万龙的传人的福荫祖地、全世界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河南新郑格外让人魂牵梦绕!

    寻梦轩辕丘

    5000多年前的一天,在如今河南新郑的大地上,一个叫做附宝的女子在看见电光绕北斗之后产下了一个婴儿。这个孩子似乎生下来时就带着上天的宠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天秉。《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个人生来就是带着使命的,他让中华民族抛弃了蒙昧,开启智慧,创立了一个雄立世界东方五千余年而不衰的文明,并创造了龙这一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图腾。从此,中华儿女都自称为龙的子孙,而他的光辉随着众多的龙子龙孙开始遍及世界。这就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祖先、中华文明的肇造者——轩辕黄帝。他出生的地方因为正好与天上的轩辕星座相对应,故被命名为轩辕丘。在随后的5000多年中,虔诚的子孙们开始在这里膜拜他,赞美他,鲜花礼乐不断,承载起十几亿华人共同的追思和朝拜。

    来到黄帝故里正是一个夏雨初晴的傍晚,故里祠中香烟袅袅,人流如织。轩辕黄帝高坐庙堂,面容安详慈和,俯视着身下虔心礼拜的儿女众生。耳旁磅礴大气的《黄帝颂》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仰,从心底流露出敬畏和膜拜。陪同的赵国鼎老人是新郑著名的黄帝研究专家,他在黄帝文化上几乎倾尽了一生的心血。众多史料信手拈来,无一不是黄帝出生定都新郑的强有力佐证。

    《竹书纪年》上说:“黄帝轩辕氏,居有熊。”《史记·五帝本纪》又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帝王世纪》说:“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太平御览》引《帝王纪世》: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通鉴外纪》引注皇甫谧的观点:“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河南通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赵国鼎老人细细数说着记载黄帝在新郑的各种史料,末了,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再次强调:“轩辕黄帝就是正儿八经的新郑人,这是古代史料有记载的,现代专家有结论的。”

    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都

    河南新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裴李岗文化,就发现于新郑裴李岗。8000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已开创了先进的以家畜饲养业和手工制造为标志的农耕文明。石磨盘、陶钵陶鼎、谷粟、枣核等大批出土文物证明,裴李岗文化时期农业文明的起步比仰韶文化时期早一千到两千多年,甚至更早。裴李岗文化所孕育出的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得到不断的延续发展,到了距今5000多年的时候,中原地区最为强盛的有熊部落长期活动定居于中原地区。而有熊部落的首领则正是黄帝,黄帝最先在轩辕之丘创业、立国、建都。他首先把世衰的末代神农氏炎帝纳归自己的麾下,然后平定蚩尤,统一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初基。国学大师钱穆在《黄帝的故事》中说:“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黄帝时代,中华大地上有万国氏族部落,为了争夺土地、财物或人口等,他们经常发生摩擦,甚至战争,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黄帝通过同炎帝、蚩尤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有熊帝国,其疆域东至东海,南至交趾,西抵流沙(即今新疆一带),北到幽陵(即今内蒙境内)。今天的“中国”就是在有熊帝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国都就在今天的新郑,可以说新郑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都。曾几何时,很多人对于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的说法心存疑问,并且公开否认这一说法。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赵国鼎东下山东曲阜,西上陕西黄陵,遍访河北涿鹿、河南荆山,又多次到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华书局、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所、北师大等单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请教专家教授,终于弄清楚了他想要知道的轩辕黄帝的重要史实。他从文献、文物中,从新郑黄帝遗址处,从黄帝传说故事中经过分析考证,大胆否定了“疑古、神话”之说,确信上古时期确有黄帝其人。他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轩辕黄帝的文献史料经过精心编撰,著书成册,出版了《中华文明始祖黄帝》、《黄炎二帝考略》两本个人专著。同时,在河南日报、郑州晚报、今晚报等发表过很多文章,阐述黄帝出生于新郑,都于有熊的观点。赵国鼎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1991年5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时,赵国鼎应邀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在小组会上作了《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的发言,并当选为理事。赵国鼎纠正黄帝出生地千年误传,人们送其雅号“赵黄帝”。

    中华龙的发源地

    “龙起源于新郑?”第一次听到这个提法的时候,大多数人面露疑惑,心存狐疑,但是当赵国鼎仔仔细细的解说之后,让人不由得相信,中国龙有可能真的也诞生于新郑。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长河中,龙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崇拜物、神灵、艺术形象,沟通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关系,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对民族融合、文化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和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中国古代星座上有个“轩辕星座”,共有十七颗星星组成,前边几颗有头有角,后边一字排开,整个看去,像滚龙,人们又称它为“龙”星。为什么称“轩辕星”为“龙星”呢?相传,龙的产生与轩辕黄帝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都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加上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虎的脚,鹰的爪等才成了人们所崇拜的龙。战国时韩非就说,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而他所说的鬼神就是各有崇拜图腾的氏族部落。由此可见,龙图腾是由许多图腾的特点融合起来而产生的,部落图腾的融合,实际上就是民族的大融合,而“龙”正是民族大融合的象征。

    大量的文献、史料、传说等资料说明,黄帝融合了众多的氏族部落,最后与炎帝和蚩尤余部结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始国家体制,为了使各个部落能够万众一心,就把部落图腾里的蛇、马、鹿、鱼、虎、鹰的一部分融合了其他部落图腾的优点,创造了龙的形象,最终把龙的图腾旗帜完善之后,在中华大地上高高擎起。由此可知,是黄帝创造了龙这一形象。新郑作为黄帝的故里故都作为中华文明的龙兴之地,注定将被后人所铭记和朝拜。

    黄帝故里今又兴

    轩辕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区西北部。汉代建祠供人们朝拜,明隆庆四年(1570年)修缮,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徐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乾隆二十年(1775年),新郑为黄帝重修“始祖庙”,立碑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有轩辕丘遗址。”道光二年(1822年),新郑儒学界重修文庙,立碑记述:“新郑为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有自来矣”。1992年至今,新郑人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相继大规模重修、扩建黄帝故里。

    如今的黄帝故里经过多年的修葺整理,已经蔚为壮观。祠前百家姓广场人群常年熙熙攘攘,百家姓铜树被抚摸得通体发亮,广场中央建有黄帝宝鼎坛,立有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周围依八卦之位环绕八鼎。故里祠前两个高大的汉阙如侍卫紧紧拱卫在黄帝故里祠前。祠前,千年古枣树郁郁葱葱,两只石熊踞坐祠前,姿态威武雄壮,对应了黄帝统一各部族前部落的名字有熊的图腾。

    黄帝故里祠堂里,端坐着慈穆祥和的轩辕黄帝。在这里不仅可以瞻仰轩辕黄帝像,还可以通过坐像后面的壁画了解黄帝一生的功业。东西两厢配殿分别供奉着黄帝正妃嫘祖、次妃嫫母像。来自全国各地的黄帝子孙虔心礼敬,香火旺盛,炙热的铜鼎上烟雾缭绕,经年不断。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后人为表达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每年这一天,都会以不同形式祭拜黄帝。自1992年新郑黄帝故里开展寻根拜祖文化旅游活动以来,每年都吸引了海内外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前来谒拜始祖。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黄帝故里前,笙箫悠扬,锣鼓喧天,猎猎的旌旗下龙腾狮舞,华夏儿女共拜始祖轩辕黄帝。同根同祖的血脉亲情、民族情结,让众多***游子不远万里回新郑老家,向始祖奉上一炷心香,倾诉一腔深情。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于2007年4月19日上午来到河南省新郑黄帝故里,燃香施礼,虔诚恭拜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终于圆了他多年的梦。

    盛世盛典现七色“彩虹”

    丙戌年的阴历三月初三(2006年3月31日),由河南省政协主办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新郑举办,吸引了来自港澳台及全球的华人华裔华商社团共1万多人参加公拜。当仪式进行到“乐舞敬拜”的时候,天空中围绕太阳突然现出“彩虹”。而当大典仪式进行到“九曲汇流 龙腾呈祥”时,上千只彩球腾空而起,酷似巨龙飞舞,扶摇直上,天上彩练当空,人间万众欢腾,一派和谐盛世。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新闻、网络媒体用镜头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通过电流迅速传遍五大洲,让全球的华人共同见证和分享这一盛世奇观。许多老人纷纷惊呼吉兆,称之为盛世祥瑞。

    传承、创新,圆中华崛起之梦

    史有记载,代有传闻,世所认同,新郑是黄帝故里和故都。黄帝带领先祖们自强不息、开创大业的祖庭圣地在新郑;黄帝带领先祖们走向大联合、大团结、大统一的圣地在新郑;中华龙旗开成和高高擎起同样在新郑。新郑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确立了她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民族之根、文明源头地位,黄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和象征,“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

    根在中原,根在新郑。黄帝故里以她得天独厚的炎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心,炎黄子孙的魂,以庄严隆重的拜祖大典礼仪光大黄帝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力量,加快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明天,新郑一定美梦成真!(原标题:黄帝故里故都:中华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浪河南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