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晁错文三十一篇,今存者不到十篇,以《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为最有名,论述关于经济兵事、边防等问题,主张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广积粮食。其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唯文采略逊于贾谊。
从晁错身上,很能知道什么叫天有不测风云。头天还牛气冲天,第二天就人头落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生平这样凶险的人物肯定不容易被人忘记,以至一千年后苏轼还专门为他写悼念文章。虽然晁错被人卖了,但苏轼还是说他死在自己出错上——这名字实在起背了,晁错、晁错,一错就多半对不了了。
一朝宰相,被他活活气死
晁错是法律专业出身,但他捧上公家饭碗,是因为文笔功夫了得。晁错那个时候,《尚书》这样的冷门业务已经没人懂了,只有山东一位姓伏的90多岁的老先生是明白人。为了保存传统文化遗产,政府特地派晁错去跟老先生接受《尚书》培训。
晁错学成归来,皇帝老子一考查,觉得他这趟公费学习没白浪费纳税人的钱,就让他到太子那里去帮忙。晁错这人口水多,特别能夸夸其谈,这一手把太子给唬得一愣一愣的,还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智囊”。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干部参加选拔考试,当时贾谊这样的牛人已经死了,上百名候选干部里就晁错矬子里显大个儿,为此晁错获得了提拔。
晁错虽然在太子那里混饭,但喜欢多事,前后十多次给皇帝打报告指点江山。皇帝不听晁错的主意,可认为他有见识,一个劲夸晁错:“你报告上说自己是胡说八道,可咱看不是,你小伙子不错。”但各级干部觉得晁错这小子官不大、管得挺宽,都开始烦他了。
太子宣誓就职国家元首后,晁错作为身边的红人一步登天,干上了首都的市长。职位虽然不算高,但晁错是嫡系部队,有空就能跑到皇帝那里打小报告,当初前任领导没有采纳的行政改革意见,现在都被执行了。不但各个部长们全都靠边站,连宰相申屠嘉也感觉晁错在领导跟前比自己说话还好使,申屠嘉为此十分不忿,但一时又收拾不了晁错。
晁错的办公室紧挨着皇帝老爸的纪念馆,上班有点绕远,晁错就私自在纪念馆外墙上开了个出口。申屠嘉听说晁错这么狗胆包天,火冒三丈,叫嚣着改天要打报告宰了晁错。晁错听见风声不对,连夜溜到皇帝那里先做了个沉痛的自我批评。
等申屠嘉跟皇帝说晁错怎么无法无天时,皇帝说:“晁错动的是纪念馆的外墙,没多大事,算了算了。”申屠嘉一肚子火没撒出来,回去后气冲冲地嚷:“早知道老子先宰了晁错 再汇报,现在打报告太失算了,反被这小崽子钻了空子。”申屠嘉岁数本来就大,越想这事越气,竟然一口气喘不过来就此送了一把老骨头。当朝宰相都被生生气死,晁错的气焰从此越发嚣张。
提出削藩,把他爹吓得自杀
晁错干到了副宰相后,提出来为了防止各路藩王做大之后造反,要削减他们的领地。皇帝本来对自己那帮兄弟叔伯就不怎么放心,晁错这个主意很对他的心思,就把高级干部都找来开会座谈。所有干部都不敢反对,只有皇帝的表兄弟窦婴和晁错当场作对,两个人的话大概都不怎么中听,从此就结了仇,但削减藩王的章程还是通过了,登时全国上下舆论沸腾。
晁错的老爹连忙从老家冲到京城,跟儿子说:“皇帝老子上任没几天,你就出这种馊点子,掺和他们刘家的家务事,现在大家都不待见你,你不是找事么?”晁错说:“不这么办,天下就不太平。”老爹直叹气:“他们刘家太平了,咱们晁家快玩完了。”老爹回去就自杀了,临死前说:“咱不忍心亲眼看见我们家遭殃。”
晁错老爹死了才十多天,以吴王、楚王为首的七个藩王都造了反,统一行动口号就是要灭了晁错。晁错这时候想起袁盎来了:“袁盎当年肯定在吴王那里没少腐败,以前一个劲地说吴王不会造反,现在果然造反了,先得拿袁盎开刀。”
其实袁盎做人还算敞亮。当初刘邦死后,他老婆吕雉带着娘家人算计他们刘家的产业,最后三军总司令周勃牵头拿下了吕家一窝子,为刘家翻了盘。事后周勃就转过了头,下班时皇帝常常亲自送他,他大大咧咧地都觉得很应当。袁盎那时刚刚出道,就跟皇帝说:“周勃玩过了,老大你还那么客气,这成了没大没小了啊。”皇帝这才对周勃拿出了领导的款儿。周勃发毛了,撞着袁盎就絮叨:“咱跟你哥哥是哥们,你小子居然还这么毁老子。”袁盎不接话茬。后来周勃出了事,大伙墙倒众人推,都说周勃该死。只有袁盎敢力挺周勃清白,周勃才保住了吃饭家伙。
但袁盎跟晁错一向不对付,但凡晁错在哪待着,袁盎肯定避开,反过来晁错也一样。袁盎在中央政府一度混得不得意,曾经被打发到吴王那里当过CEO。袁盎回京城后,晁错借着新皇帝上任正是张牙舞爪的时候,就让司法部门查办袁盎,说袁盎收受吴王贿赂,把袁盎的饭碗给敲掉了。
被人出卖,骗到街上去杀了
晁错手下看他这当口又想收拾袁盎,就劝晁错:“要是吴王他们还没造反,教训袁盎说不定还可以杀鸡儆猴。现在人家都打过来了,再修理袁盎也没用了。”晁错听着有理,就有点犹豫不决。这话传到了袁盎耳朵里,袁盎一看要坏菜,当夜去找窦婴想办法。
窦婴就领着袁盎去见皇帝,皇帝正跟晁错商量怎么调动军队应战,看见袁盎就问:“你在吴王那混过,现在你怎么看?”袁盎就胡吹一气:“这都是小意思,那帮乌合之众好对付。”皇帝挺纳闷:“他们要不是铆足了劲不会造反,你怎么说好对付?你有什么高招?”袁盎说:“请老大叫手下都退下去咱再说。”皇帝就让人都走了,只有晁错还在边上不动。袁盎又说:“咱这话只能老大一个人听。”晁错气得厉害,但也只能走人了。袁盎这才说:“他们造反的口号是杀晁错,只要杀了晁错,再赦免他们造反的罪,就万事大吉了。”皇帝愣了半天才说:“要是实在没招,咱也不能为了晁错一个人让天下大乱。”
皇帝已经打定主意卖了晁错,但没有马上动手,晁错万万没想到,就那么一会儿工夫,自己脑袋和脖子的关系就不牢靠了。过了十多天,以宰相为首的几个干部跟皇帝申请说:“吴王造反,晁错鼓捣老大你亲自带兵出征,自己想在京城留守,还主张先把一些地盘送给吴王搪塞。这是大逆不道,晁错应该被腰斩,全家都该砍脑袋。”
皇帝正好借坡下驴便点头同意了,马上派官员去拿晁错人头。这时候晁错还什么都不知道,来的官员也不告诉他是什么事,把晁错诓到了市场就给杀了,死的时候晁错还穿着准备上班去的正装。
晁错死后,一个姓邓的将领从前线回来,跟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就问:“造反的藩王听见晁错死了,他们撤军没有?”姓邓的回答:“吴王准备造反十几年了,这次借着被削减地盘乘机发飙,杀晁错只是个借口,哪是真要对付晁错啊。咱倒担心从此天下人都不再敢说话了。”皇帝问:“这话怎么讲?”姓邓的说:“晁错是担心藩王们养虎为患,才请求先抄了他们的老底,保证国家主权完整。现在刚一出招就被干掉,好干部都寒了心,倒让藩王们爽翻了。”皇帝大概其实也早就回过味来了,听了这话很闷:“谁说不是啊,咱肠子都悔青了。”【原标题:晁错:一朝宰相被他活活气死 被杀前还是朝廷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