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孔门智囊:子贡

2012/5/4 18:01:55 点击数: 【字体:

   
    孔门弟子,论德行,颜回居首;论勇敢,子路当先;但若论聪明,排名第一的却是子贡。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的事迹,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述最为传奇:
       
    齐国大夫田常准备篡位,鼓动齐国出兵伐鲁,想借此削弱国内反对派的势力。孔子听说之后,便召集弟子,商议拯救父母之邦。子路、子张等人请求出马,都被孔子拒绝了。子贡提出来由他摆平这件事,孔子同意了。
       
    子贡先去齐国,劝田常改伐鲁为伐吴。子贡很清楚田常心里打什么算盘,便和田常说:齐国和吴国,都是大国,只要打起来,齐国肯定损兵折将,国内反对田常的力量就会削弱。田常说好是好,可是伐鲁的兵都已经在路上了,突然改弦易辙去伐吴,师出无名啊。子贡说我去一趟吴国,劝吴国主动上门找茬就是了。
       
    子贡知道吴王夫差一心要做国际社会的大哥大,便跑去和吴王夫差说:眼下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齐国恃强凌弱,出兵伐鲁,大王如果能出兵救鲁,一来可以落个好名声,二来可以削弱竞争对手,这样贵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便可以超过中原的霸主——晋国了。吴王夫差说这主意不错,可我担心越王勾践背后偷袭我。子贡说这好办,我替大王您去一趟越国。
       
    子贡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夫差说他想北上伐齐,但担心你背后偷袭;依我看,你还要继续装孙子才是上策,表面上奉承他,怂恿他挥师北上,和齐国打、和晋国争,等到他消耗得差不多了,你再出兵,灭他就是小意思了。
       
    越王言听计从,在吴王面前继续做摇尾乞怜状。吴王踌躇满志地挥师北上。
       
    子贡又去了一趟晋国,跟晋国的国君说:吴王挥师北上,其志不小,只怕要跟贵国争霸啊。贵国还是早点做准备吧。
       
    没过多久,吴国军队和齐国军队大打出手,齐军大败。此后,吴王又与晋君争夺国际社会的领导权。两个超级大国兵戎相见,吴军大败。越王勾践趁这机会,一直打到吴国都城。吴王夫差从中原狼狈撤军,最终还是被越王勾践消灭得干干净净。
       
    司马迁花了近两千字来叙述子贡的这一光辉事迹,深有感慨地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仿佛鲁、齐、吴、越、晋五国十年间的命运,都取决于子贡的外交活动。

    最聪明、最富有的孔门弟子

    子贡长于外交斡旋,在当时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他的声望在孔子去世前后达到巅峰状态,以至于当时有人说他比孔子还要优秀。《论语》记载:
        
    孔子死后,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公开说子贡比他老师更强。子贡知道了,便说:“就拿围墙来作比方吧:我家围墙只高到肩膀那儿,一打眼就可以看见里头房屋不错;我老师家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便看不到宗庙的华美、房舍的多种多样。能找到我老师家大门的可不多。那位先生这样说,也难怪啊。”(“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可是这位叔孙氏不知天高地厚,还在那里诋毁孔子。子贡不高兴了,说:“别这样子了!我老师是诋毁不了的。别人再怎么优秀,不过像座丘陵,是可以超越的;我老师,那可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啊,是不可能超越的。一个人,就算要自绝于太阳和月亮,对日月又能有什么损害呢?他只不过是不自量力罢了。”(“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俗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怪不得要抑孔子而扬子贡。面对这样的舆论,子贡义无反顾地为老师打了一场名誉保卫战。
       
    孔子生前,看好子贡的口才与生意头脑。孔子钦点四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十大优秀毕业生,子贡位列“言语”门(相当于现代外交学院的演讲与口才系)之首。子贡是出了名的会说话。
       
    孔子曾经将子贡和颜回做过对比,说:“颜回的道德学问都差不多了,却常常穷得没饭吃;端木赐(子贡)不知天命为何物,离大道还远着呢,可是投机生意,对市场行情的估猜,真是一猜一个准啊。”(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贡的两大特长,一是会说话,二是会做生意。孔子不大喜欢会说话的人,也不赞成做生意,但却不能不承认子贡是做生意的好手。如果子贡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一定能在股市、楼市中如鱼得水。孔门弟子中,最聪明的是子路,最富有的也是子路。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子贡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后盾。
孔子希望子贡富而能仁,做一个大慈善家。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有所保留的。
 有一次,子贡问老师:“您觉得我怎么样?”孔子说:“你是有用之器。”子贡又问:“到底是个什么器呢?”孔子说:“你就好比精致华美的瑚琏啊。”(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瑚琏是宗庙里用来存放食物的器皿,可不是普通物件。乍一听来,孔子是在捧子贡;但孔子是明确说过“君子不器”的,即将子贡比作器具,言下之意甚明:做君子嘛,子贡还不够格。
        
    既聪明、又富有的人,难免骄傲,子贡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和人比高下,孔子便说:“端木赐啊,是不是就优秀得不得了呢?我可没那闲工夫去和人比。”(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太有经济头脑的人,往往吝啬。周代礼制,每月朔日(初一),诸侯要从祖庙里把天子颁发的历书请出来,公布给国人,称为“告朔”。告朔之礼,须杀一头羊献祭。到了春秋后期,告朔之礼形同虚设,只是杀一头羊做做样子而已。子贡便建议连羊也不必杀了,可是孔子不答应,孔子说:“赐啊!你吝惜一头羊,我却舍不得一桩礼啊!”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孔子为了防止子贡犯骄傲与吝啬的毛病,时时敲打他。《论语•泰伯》篇有句话——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孔子说:“就算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假使他骄傲又吝啬的话,别的就不值一提了。”这话明摆着是说给子贡听的。
       
    对于这个既聪明又富有的弟子,孔子希望他能不以富贵骄人,且能乐善好施。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一个人乐善好施、帮助大众,那这个人算不算仁人呢?”孔子赶紧鼓励他,说:“岂止是仁人啊,都可算圣人了!尧和舜不就是想做到这一点嘛!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也要让天下人过好日子。这是圣人的理想啊。所谓仁者,不就是自己能在社会上立足了,也希望别人能够立足;自己发达了,也想让别人发达么?”(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门并不仇富,反对的只是为富不仁。孔子希望子贡富而能仁,做一个大慈善家。这也是儒家对富人的期待。【原标题:孔门智囊:子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