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晋城:8亿元“再造”程颢书院

2012/5/11 9:10:53 点击数: 【字体:

  

    程颢,这位在中国儒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先贤”,曾经的“晋城令”,在近千年后再次走上了晋城发展的前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程颢书院先后成为牺盟会晋城分会、决死三纵队晋城独立第三营驻地,陈赓、谢富治部队曾驻扎这里。

    程颢,这位在中国儒学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先贤”,曾经的“晋城令”,在近千年后再次走上了晋城发展的前台。
  
    在晋城市区北部,有一条街叫书院街,紧靠书院街的一个村子叫书院村。如今的书院村早已和别的城中村没有了任何区别,渐渐淹没在了群楼之中。但在近千年前,这里却是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颢的讲学为政之地。
  
    11月10日上午,程颢书院的开发与保护研讨会在晋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官员齐聚晋城,为了进一步挖掘程颢书院的文化底蕴,确认书院地位和作用,弘扬书院文化出谋划策。
  
    11月26日,在晋城市城区组织的省市记者看城区的活动上,有领导向媒体透露,城区政府目前正在就开发程颢书院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初步开发意向是计划投资5亿至8亿元建设包括原程颢书院及其相关遗址在内的文物用地,用40亩甚至更多置换出来的居民用地进行程颢书院的恢复性重建工作。
  
    寻访:古书院亟需保护
  
    书声不再,只有文昌阁门楼上的“古书院”三字在向世人诉说着那千年的沧桑。
  
    古书院建筑在一处土丘上,坐北朝南,南北各有两个四合院,均为二层建筑。据村中老人回忆,原书院包括礼圣殿、讲学堂、道统祠、藏书楼、花园等。东面是明道祠堂,北面为官义庙、文昌阁,四周建墙,酷似一座城堡。
  
    书院村人称书院旧居为“晋院”。原先的一进四院现在只剩第二进院保存完好,其他均有损毁。第四进院堂屋二楼顶的花梁上清晰记载着院子的翻修年代:大清嘉庆贰拾贰年。
  
    在书院的西面是文昌阁。文昌阁是一座二层古门楼式建筑,建于明天启年间,上层为礼供场所,阁上石碣写有“古书院”三字。位于文昌阁东侧,原本用于供奉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颢的明道祠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处二层现代建筑。祠堂旧址清代以来一直是办学之所。祠堂旧址仅存一个3米宽、3米高、5米长的砖券洞,现在成了南北相通的过道。在这个祠堂旧址的西墙上,镶嵌着三通石碑,一竖两横。竖碑镶嵌在西墙中央,用宋体字镌刻着“宋晋城令程明道夫子之神位”。竖碑两侧,镶嵌着两块较小的长方形横碑。一块记载着重修祠堂的由来、时间和捐款人姓名。另一通嘉庆二十四年所刻石碑则道出了书院村村名的来历:“明道祠者,乃宋程明道先生令晋城时讲学处也。斯地,旧无居人,因就教而遂家焉。故是村,特以古书院为名。”
  
    现在,村里大多年轻人并不能说出村名的确切来历。村边的书院街早已没有了昔日售卖文房四宝的商铺,和其他的街巷没有了任何区别。
  
    历史:程颢书院千年沧桑
  
    唐末五代时,晋城先后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所占据。军阀攻守无常,得失不定,百姓苦不堪言。
  
    一直到北宋年间,山西的教育都很不发达。朝廷的官员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山西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很多,但中举者寥寥。时任谏议大夫的山西籍官员司马光提出增加山西学子的录取名额但未被采纳。但山西的教育状况却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司马光于是建议选派一名重视教育的官员到山西历练。
  
    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晋城县令,坚持“以教化为先”,兴办乡学,发展教育,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其大儒、“程朱理学”创始人的身份,都曾在古书院讲学。据《凤台县志》记载,“儿童所读书,(程颢)亲为正句读”,晋城古书院因此而名声大噪。晋城也因了程颢和其所办的乡学,民风为之一变,人人读书,家家向善,出现了“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的动人景象。宋时的提刑学士黄廉赞誉“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风台县志》卷之十七)。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程颢书院在创建60年后遭遇第一次劫难。由于战乱影响,书院中求学的学子开始迁居陵川,这也成就了陵川一地在金代的文化繁荣。据后世统计,陵川仅在金代科举中曾涌现7位状元。
  
    公元1214年,即金贞 二年,晋城发生大规模兵乱,城中建筑大多被毁,程颢书院也未能幸免。金亡后,泽州郡守段直邀请“程氏门人”李俊民重返晋城兴办教育。元泰定年间,郡守重建明道先生祠堂,并于1342年将祠堂迁至旧址。
  
    明代,随着程朱理学被奉为正宗官学,各地的书院也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此时的程颢书院开始趋于完备并延至后世。万历四十八年,泽州知州王所用立志继承程颢遗教,在书院原址重建“文昌书院”,文昌书院的修建,使得晋城的书院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程颢创办的书院在沉寂百年之后,迎来了它的又一次辉煌。
  
    清光绪初年,书院更名为“明道书院”。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明道书院变更为“书院小学”,书院村中的很多老人幼时都曾在这里上过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程颢书院先后成为牺盟会晋城分会、决死三纵队晋城独立第三营驻地,陈赓、谢富治部队曾驻扎这里。程颢书院中的晋院、何园的阁楼墙壁上还保留有革命标语和宣传壁画,并已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前景:“书院就是晋城的一张名片”
  
    作为理学创始人程颢一生中亲手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晋城古书院在历史上一度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成为天下闻名的理学之源。在当地,随着全社会对文化的日益重视,对晋城古书院历史文化的重新挖掘就显得更加紧迫。“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晋城市城区区委副书记李山岗是程颢书院保护与开发的推动者和具体实施者,曾经在晋中学院任职的李山岗认为,“程颢书院是晋城还没有开发的一座宝藏,将来它会是晋城市的一张名片。”“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在李山岗看来,重建程颢书院不仅可以保护好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还与我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相吻合”,不失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与实践。
  
    李山岗给记者描绘了程颢书院开发的图景:3年内,投入5亿—8亿元,在重视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既复原好程颢书院特质的文化景观,同时依托程颢书院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出一个富有个性、品位较高的文化旅游休闲园区、国内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把程颢书院文化园打造成晋城人文标志和载体、中华乡学教育圣地、宋明理学启蒙和发祥地。
  
    李山岗告诉记者,未来的晋城古书院,整体划分为教育、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功能。通过招商引资,让“程颢书院”这座千年书院再次焕发生机。未来的整体建筑包括,“程颢书院保护区”、“程颢书院博物馆”、武科院、射圃、先师祠、藏书阁等。在此基础上还将建设人生大讲堂、程颢广场、程颢雕像等人文景观,配套建设仿宋商业休闲一条街、古玩市场等。
  
   【程颢与程朱理学】
  
    程颢,字伯纯,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程颢上疏反对变法受到排挤,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学术和教育。宋神宗逝世后,司马光回京任门下侍郎,召程颢为宗正寺丞,程颢还未动身就患病而死。时年53岁。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原标题:晋城∶8亿元“再造”程颢书院 】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黄河新闻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