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2012/5/8 14:47:58 点击数: 【字体: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也是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是绘画史的传世名作,创作于1111年-1125年间。它的伟大价值不仅表现在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丰富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在美术史上具有非常的意义。 
       
    关于作者张择端,其生平事迹史籍记载极为简略,主要是附在画卷沿边金代燕山人张著的一段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本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经,别成家数也。”再参照《辞海》及其他零碎材料可知,他生活在北宋后期,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读书学习,后进入翰林图画院学习绘画。他勤奋刻苦,很快在绘画上有了名气,成为造诣独特的宫廷画家。
       
   《清明上河图》绢本,墨笔淡着色,是一幅从右至左的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以全景式构图和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的京城汴梁和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以及清明时节的民俗风光。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成三段落:开端是城郊的风景,画从郊外一排驮运队在杨柳小径间向城市方向缓缓行进开始,并以一乘前去踏青扫墓的小轿点出画中描绘的时间是清明节,画面笼罩在一种宁静安谧的气氛中。中段以横跨汴河两岸的拱桥为中心,是全画中最紧张、最热闹的部分,构成全画的高潮。后段为城门内外景象,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官府、民居、店铺鳞次栉比,百货俱陈,行人车马摩肩接踵,显示了一种有序而繁华的都市景象。
       
    综观《清明上河图》,其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于:内容非常丰富,表现了人民勤劳伟大与国家繁荣安乐的主题。画面以写实的态度和极其逼真的手法表现了题材,所绘各式人物多达684个、房屋122座、牲畜96头、船25只、树木74棵、轿子8顶。从画面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船夫、轿夫、车夫、挑夫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又可以看到有钱人在茶坊品茶、在酒肆喝酒、骑马闲逛的闲适生活。由于它表现的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情实景,这对研究北宋的风俗、服装、交通、商业及建筑情况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在选材方面,画家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不是被动地有闻必录,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十分细致的观察理解和创作主题表达的需要,善于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时代生活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加以表现。构图既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又有虚实、动静、显隐和断续的变化,引人入胜。另外在技法上,人物、建筑物、车、船、树木等笔法都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综合运用十分和谐。还有大处描绘的原野、河流、拱桥、城楼……小处着笔的店铺的招牌、摊贩的商品、船上的钉铆等,都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出现在画面上,结构严谨,繁而不乱。表现出画家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从而使之具有历史文献的重要价值,成为古代文化一颗璀璨的珍珠。【原标题: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