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传说故事(4)
2012/5/10 15:31:4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有一次她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下去,就不会再小了。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了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子就这样做成了。黄帝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 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今璎藏在黄帝东宫。到了近代,这块刻有黄帝脚印的青石板被移到轩辕庙院内,一直保存到现在。
黄帝与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从这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因此,他把王绾、李斯、赵高等大臣召来,商议改号的事。大臣们为他想了很多称号,都不合他的心意。最后他提出要称自己为“帝”。大臣们都认为不妥,再三劝告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等都是黄帝的子孙,一个人的功劳再大,也不能和祖先相提并论•••”秦始皇没等大臣们说完,就怒不可遏的反问道:“我秦王并吞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道路,统一度量衡,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哪 一点比不上黄帝的功劳?”大臣们知道秦始皇固执、残暴、好大喜功。所以,谁也不再进谏了。不料,这件事被天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命九天玄女托梦给秦始皇,警告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上有轩辕黄帝。一个管着天,一个管着地。黄帝当初在人间降神农、战蚩尤,结束了部落时代,建立了天下第一中央有共主的国家,从而为创造人类文明、建立中华民族奠定了基础。因他功大无边,所以才请他乘龙升天。而你秦王嬴政,胆大包天,目空一切,竟连祖先也不放在眼里,真是大逆不道!你如果胆敢自称‘皇帝”,必死无疑!”
秦始皇从梦中惊醒,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自小就相信神仙,知道此事不妙,所以心神十分不安。有心改吧,怕失掉自己的尊严;不改吧,又怕玉皇大帝降罪。他翻来复去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第二早晨,他翻开一部竹简书,无意从中发现了“三皇五帝”四个字。他灵机一动,就从这四个字中挑出“皇”和“帝”两个字,把自己称作“始皇帝。”为了稳妥起见,他又把大臣召来征求意见。大臣们都明白秦始皇的心意,谁也没有再提出不同的意见,秦始皇见大臣们都表示赞成,就命丞相李斯连夜颁布天下。 传说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他对天宫众神说:“秦王这个人野心太大,他把“黄”字变成“皇”字,两字同音,有意把自己与黄帝混同起来。这种人贪心不足,不能让他在人间久留,更不能长期执掌大权”。说完就下令,减去秦始皇十年寿命。可怜这位一心想称“黄帝”的秦始皇,没有活到60岁,就死在沙丘,他死后不久,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从此以后,各代帝王再无人敢乱用“黄帝”的名讳,而“皇帝”的称号却一直沿袭下来。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在桥山顶上距离黄帝陵200米远的路旁,立着一座长形石碑。上面写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字。封建社会不论大小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这一规定体现了后辈对祖先的崇敬。到了现代,人们都以车代马,但所有大小车辆,到此仍主动停车,人们都下车后步行到黄帝陵祭奠瞻仰。 有个史知府的儿子,名叫史可霍,他不务正业,经常骑马射箭,偷鸡摸狗,调戏民女,民愤极大,因此,众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死可恶”。有一年,“死可恶”带着一群恶奴来到桥山打猎,一群梅花鹿逃奔到桥山顶上的柏树林时,躲藏起来。“死可恶”领着恶奴们追进桥山柏树林,用箭乱射。“死可恶”单人匹马冲进了陵园区。看守陵园的姬老童,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却童颜鹤发,功夫超人。他一见有人骑马闯进陵园,大喝一声:“哪里狂徒如此无礼,竟敢在黄帝陵园捕杀鹿群!”说着,一个箭步向前,抓住马的缰绳。“死可恶”一看是个老头,在马上冷笑一声说:“老爷我名叫史可霍,史知府就是我的父亲,我就要在这里射鹿打猎,看谁敢管!”一句话惹恼了姬老童,他一拳就将“死可恶”打下马来。“死可恶”从地上爬起来,扑向姬老童。姬老童将左腿轻轻一扫,“死可恶”又跌了个“猪啃地”,把两颗门牙全碰掉了。姬老童又踢了两脚,把“死可恶”踢得连哭带叫,跪在地上不断求饶”。“死可恶”连忙爬起,牵马下山。随行恶奴们也都灰溜溜地跟着走了。再说,史知府听说儿子史可霍被打,还碰掉了两颗门牙,哪里罢休,他立即写信要求中部县令严加惩办姬老童。中部县令名叫包步平,秀才出身,很有学问,因他刚直不阿,清廉公正,被人称作“包不平”。他看史知府的信后,冷笑一声,提笔写道 :黄帝功德厚,子孙岂敢忘。纵子作恶端,骑马闯陵园。祖先未降罪,史府欺县官。轩辕英灵在,吾来把案断。 包步平没有屈服于史知府的压力,连夜给泰定帝写一份奏章,连同史知府写给他的信件,一并呈报圣上,泰定帝一看他的奏章,十分生气,立即降旨将史知府革职,命包步平严办史可霍,并赐给中部县令三种特权:一、对破坏黄帝陵园的林木、建筑等的一切歹徙,查明事实后不必上报,县令有权就地正法,二、如有紧急公事,县令可越级直接上书皇帝;三、凡巡抚以下官员前来祭黄陵,县令不再出城迎送。泰定帝怕他的圣旨执行不力,又于泰定二年,亲自颁发了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其中规定:“不畏公法之人,又有玩徒之辈,泼皮歹人。损坏树林建筑,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这座石碑至今还保存在轩辕庙碑林里。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沿用元朝泰定帝规定:把中部县令由七品官升至五品官,以便处理一些来不及上报的案件。此外,又在桥山顶上专门立了“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以便提醒前来谒陵拜祖的人,在祖先陵前一定要庄重严肃。 【原标题:黄帝的传说】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