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项羽后裔在宁波

2013/2/23 9:17:01 点击数: 【字体:

项羽后裔在宁波
项家村颐年亭

  
    主讲人:龚成


    项姓历史

    源远流长

   
秋初,气候怡人,最宜户外活动。一大早,新近建立在项家桥畔水上的“颐年亭”里,已经座无虚席。亭下,微风荡漾,水波涟漪,一片清凉;亭中,老人们欢歌笑语,气氛祥和。

    这座颐年亭建在鄞州区古林镇茂新村项家自然村村口。因事先已有联系,当我一脚迈入亭子时,几位老人热络地把我拉在一边让座,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项姓悠久的历史。一位86岁高龄的项仁康老人,还从家里拿来三大本已经发了黄的《项氏宗谱》给我看,一脸自豪地对我说:项家老祠堂里过去留有一副楹联:“雄为西楚王,才作圣人诗。”说明阿拉项家历代人才辈出;武有望族项羽,文有孔子之师项橐。项羽几乎家喻户晓,而项橐却鲜为人知。老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在一次文人辩论会上,年仅7岁的项橐足智多谋辩胜孔子,让孔子不仅窘迫,还甘愿称呼项橐为师,故史称圣人之师。

    我将信将疑地翻开项家老黄历。项姓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其先祖为舜帝封疆到项国的原始部落首领周国姬姓,后因周被齐国公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朝,出现楚国王族公子燕,被天子受封于此重建项国(今河南项城),凡迁入的百姓均姓项。后项燕与秦始皇作战兵败,被秦将王翦杀害,项姓逃难至江苏宿迁,其后裔最大望族便是其孙项羽。此时,他与其叔父项梁一起逃难至吴中。项羽与刘邦决战兵败之后,后代们再次避难至浙江各地,至宋时项羽后裔才迁徙鄞州古林镇项家,开始立宗建祠修谱。初建于南宋(1128年)的项氏宗祠里,曾恭敬地摆放着项羽的神位,全村百姓尊项羽为项姓最大望族先祖。

    传奇人生

    家喻户晓

   
项羽(公元前232~202)名籍,字羽。为秦末名将,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羽一家世代都是楚国贵族名将。公元前209年,长期受秦朝统治压迫的民众,终于爆发反秦浪潮,陈胜、吴广举旗起兵,项羽也与其叔父项梁从吴中积极响应,反秦起兵。

    我最早知道项羽的故事是在文革以后,看到一本元代剧作家金仁杰写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小书,此书被改编为戏剧后,内容有所增加,许多章节套用了《史记》文字,描述项羽“兵败乌江而自刎”,使《霸王别姬》故事家喻户晓。

    这次去项家村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惊喜地发现了项羽家族的新历史,却与这千古传说的故事截然相反。坐在亭子里纳凉的几位项姓老人气愤地说:“我们先祖项羽根本没有被刘邦打败。刘邦算什么,他最早只是在项羽马下当一名普通卒兵,因为在反秦时有功,加上会拍马屁,后封他为汉王。当时项羽封手下将兵十八个王位呢。刘邦手中有权力了却忘恩负义,拉起队伍另树旗杆,竟回马追杀主公项王,可谓小人之心。楚汉相战,无论从战略战术,抑或兵将武器,汉兵压根儿不能与强壮的楚国军队相提并论。”

    手中泛黄的古籍中记载着难解的文言文:“籍长八尺余,力举鼎、才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矣。”意思是说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当地年轻人中都颇惧怕于他。说明项羽从小具备强壮的体力与英雄气魄。

    公元前205年,刘邦乘楚军攻打齐国之际,联络各诸侯军56万兵马,趁虚而入,攻占楚都彭城。项羽不能回巢只好南下,乘刘邦在彭城收取楚国财宝美人,大肆挥霍,庆功狂饮而疏于防范之际,由西向东攻击汉军侧背而大破汉军。古籍上说,项羽只用二万精兵就轻易地歼灭刘家军诸侯强兵二十余万兵马。这一仗使刘邦深受重创,仓皇收集残部退逃荥阳,第一次尝到项羽用兵的厉害。

    楚汉相争多年,“汉复使去求项王,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项王许之,放归汉王亲眷,汉使呼万岁。”然而,刘邦得寸进尺,又有高人相助,身边多了个后隐居在宁波古林镇一位老人黄石公(秦汉时期著名军事家)的徒第、史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西汉开国军师大谋士张良。刘邦采其建议,联合韩信、英布、彭越、灌婴等名将,率40余万兵马,四面出击围追只带三日余粮二万余兵力的项羽于垓下,但没人敢与项王交战。“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杀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恐,惊退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都尉。又杀汉兵数百余。”既然硬战敌不过项王,刘邦又使计谋,使项羽夜闻四面楚歌而长叹天之亡吾矣,匆率八百骑兵乘夜突围至阴陵,又被灌婴五千骑兵围阻于阴陵、东城。

    质疑《史记》

    拨开迷雾

   
我小心地翻阅着残破的项氏老家谱,以及老人们所藏的有关项姓历史资料,从中使我发现不少历史新疑点。许多资料从头至尾根本没有发现“乌江”两字,多刊有“困于东城”、“天之亡吾之长吁矣”等等文字。不仅如此,一位项姓男子说他前段时间刚去过安徽定远,亲眼看到过有关项羽在东城的遗迹。他曾经在当地资料中看到过关于项羽不在乌江自刎的报道,文章广征博引,大胆推翻已经流传千年的《史记》,还有力抨击史实颇详的《汉书》,用项羽在安徽实地遗迹向世人重新提出新的史实。现在,安徽定远有东城、阴陵、大泽等楚汉战争时期古城遗址,以及纪念项羽遗迹碑记。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指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这段古文,来源于定远新发现的关于楚汉战争资料。据此,项羽最后是因田父误导而迷路,突围至定远东城。而当时,项羽曾苦叹过:“吾兵将误道而困于此”、“天之亡吾也”、“今日固决死战矣”等豪言壮语。

    在突围中问出路于田父,指左,项王就沿左而去,即被陷入大泽。此处为古城村西边,只进难出。至今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湖泊及茅草湿地。项王复引兵向东至东城,然大批兵马身陷大泽已伤亡惨重。因此,项王兵马突围至东城后已经是势寡力薄穷途末路了。虽汉兵追至不能入,而项王也插翅难出东城。

    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着:汉兵从垓下追羽至乌江,乌江亭长建议项王渡江,项王笑曰:“天之亡吾,吾何渡为!”羽从垓下一战还有八百余人,巧渡淮河只剩百余人,到阴陵不足百里,又边退边打至东城,大批人马被陷,所剩二十八骑。此时第一路汉兵五千重兵围追至东城层层围堵,项羽兵卒如果有翅膀,也不可能半夜之际,飞到250里以外的乌江,再找地方去自刎。《史记》中许多条文引自《楚汉春秋》,该书是陆贾所著,陆是刘邦朋友,写此书时陆有意为了奉承刘邦。如果写刘邦兵马根本追不到身跨名骓神马的项羽,项羽因此人间蒸发,刘邦岂不颜面尽扫?于是笔锋一转,将项羽消失在东城的史实改写成不肯过江东而去乌江自刎,以期达到离间江东父老与项国的百姓,巩固并取悦于刘邦新政权的目的。

    仅仅是一本《史记》,我们也不难看出破绽。假如项羽被追至乌江,他听乌江亭长建议而渡江回到项国领地,则是最安全的上策。不仅汉兵追杀不了项王,他还可保卫江东百姓。一代霸王项羽,此时不可能笨到要放弃连10岁小孩都知道逃命的惟一选择。但事实上,那时的项羽早就身陷离乌江250里之遥的东城了。

    那位项姓男子说,他去东城时,许多当地老农都有历史口传,项羽是因陷大泽而困于东城的。他又去乌江,在摆渡渡口听到摆渡老大所唱民间小调:“乌江渡人不渡马,世代规矩不能当儿戏耍,再多铜板咱也不能摆。”这些戏曲化唱词说明,乌江在历史上根本不渡马,项羽是江东人应该知道这些习俗,不会冒风险去乌江。船老大七十有余,他说祖上相传从未听说项王去过乌江,“他早在东城得道上天了。”

    由此不妨大胆判断,“乌江自刎”是空穴来风,“霸王别姬”是乱编戏文。

    虞姬墓前

    唏嘘慨叹

   
因为《楚汉春秋》,因为《史记》,因为霸王别姬的戏剧,使一代英雄项羽,被一句“不肯过江”的讹传而蒙羞于天下,且被江东百姓误解千年。

    战争让女人走开。作为一代霸王项羽更是对其爱妻虞姬保护有加,不可能孰视无睹地将爱妻带在身边参与危险的战争。而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在垓下(今安徽泗县濠城镇),夜闻四面楚歌声,尤为惊诧,难道汉军己经取得了楚地?于是项王饮酒悲歌:“力能拔山兮,英雄盖世无双,时运不齐,骓马不往前闯,虞姬奈何安排。”在与刘邦决战前,项羽早将虞姬秘密安排在蚌埠的霸王城。项王又从垓下突围打至阴陵,包括项羽在内全部兵马只有二十八骑,而且此地是只进难出的沼泽地,除非虞姬会飞,从垓下200余里飞到阴陵看老公打仗。

    项羽在东城消失的消息传至虞姬,虞姬茶饭不思殉情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虞姬葬于东城。现在,安徽灵壁县东城8公里处二龙乡还有建于汉朝时的“虞姬墓”,两旁石碑刻有楹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碑额刻:巾帼千秋。

    刘邦曾下昭重金捉取项王首级,汉朝建立后,项氏百姓为了躲避诛灭九族,将项王在东城遗物秘密运往并暗藏于离东城约200里的和县。如今和县还留有“霸王祠、项王衣冢处”等建筑胜迹。而在古林项家老祠堂里,过去曾有纪念项羽及项姓先祖的石碑匾牌楹联等遗迹。老祠堂犹在,石碑已散落各处。

    项姓后裔

    颐养天年

   
如今,英雄远去,刘邦也好,项羽也罢,历史是公正的。刘邦虽然成了西汉开国皇帝,而项羽在历史上创造出的“破釜沉舟、勇战钜鹿、围秦救赵、杀秦王烧秦宫”等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成为屹立千年的英雄豪杰。而在宁波的项姓后裔们,也为能有一代英雄的先祖而感到自豪。大清名人卢润九有诗评价:“帝业方看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兴亡瞬息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这是对英雄项羽一生的高度概括。

    当我进入位于古林镇项家村时,发现项姓的人们,仿佛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英雄二字,浑身荡漾着自信的霸气。

    现在,项家村有不少后生在外打拼,许多人也出人头地成了新一代项姓望族。如果说,过去的项姓是因为战争所迫东躲西藏四处逃难,那么,今天的项家人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到处买屋建房、投资生财、捐资献爱,赢得社会一片赞许。项仁康老人说,他们父辈们就是因为受战争与苦难的生活所害而过早离世。而他今年86岁高龄,仍像小后生一样,悠哉地骑着三轮车到处逛街,还参加村里组织的免费旅游饱览美景。富裕的生活,让这些老人们返老还童,过上比蜜还甜的生活。和谐社会大好环境中,大家都想活到100岁。

    坐在“颐年亭”里,放眼四周,但见道路四通八达,河流阡陌纵横,老屋温馨,新房敞亮。而眼前飞檐斗角的亭子,恰是老人们玩乐欢聚的好场所。听说这亭子本来想取名“楚风亭”,以此纪念西楚霸王项羽。假设项羽相知,想必也会羡慕他的项姓后裔生活在好时代,不贪猎猎楚风,只愿颐养天年。【原标题:项羽后裔在宁波】

    来源:东南商报    时间: 2008年09月28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