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高云峰——从目不识丁到正骨之花

2012/6/18 10:58:53 点击数: 【字体:

高云峰——从目不识丁到正骨之花
高云峰(郭维淮之母)

    洛阳牡丹因其雍容华贵而惹人喜爱,洛阳正骨因其神奇的正骨医术而名扬天下。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两千年前,中国的正骨医师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正骨奇术,不用透视、不用开刀,只使用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情况,也同样只使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种神奇的古老医术两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神秘流传。

    清代中期,嘉庆之世,洛阳县平乐村出了个正骨名医郭祥泰。此人以道士僧人为师,博取众家之长,独创正骨八法,形成造福一方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郭祥泰之后,郭树信、郭贯田、郭聘三、郭灿若四代相传,朴素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名震中华的一大中医学术流派。
  
    当郭氏正骨术传到第五代,郭灿若(《大国医》中的郭一山)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绝技传给了夫人高云峰,也就是电视剧《大国医》主角云鹤鸣的原型。
  
    丈夫将手艺传给高云峰
  

    当时在离洛阳平乐村15公里的孟津朝阳高沟村,有位年近二十的姑娘名叫高云峰,她的父亲与郭灿若素有交往,便托人到郭家为女儿高云峰做媒。1926年的仲春,在洛阳平乐村的郭家大院里,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灿若和高云峰成婚。

    高云峰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自幼未进过学堂,目不识丁,但聪明伶俐,模样俊俏。她嫁进郭家后,丈夫郭灿若开始教她读书识字,学认中药,并手把手地教她祖传捏骨。在那个“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里,一个小脚女人,抛头露面,给病人捏骨疗伤,是遭人非议的。
  
    而对于郭灿若为何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家规,将正骨医术传给夫人高云峰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郭灿若最聪明的选择,因为他得了水臌症(肝腹水),儿子郭维淮(《大国医》中的郭济远)尚小,正骨绝技面临失传的危险,所以他决定先将手艺传给夫人,让夫人再传给儿子;也有人说,高云峰聪颖好学,对郭家捏骨手法过目不忘,所以郭灿若就开始培养她。
  
    郭家二进院的西厢房是祖传秘方的调配室,每当夜深之时,高云峰就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辨认着中草药。刻苦勤奋的高云峰,正骨技术水平日益见长,而且为人热情厚道,人们就把她和郭灿若一起称为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取二人“比翼双飞”之意。
  
    慈禧太后曾赠匾额
  
   若要问起洛阳正骨神奇手法的传说,老一辈的洛阳正骨人,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郭家“好好好”匾额的来历和落枕患者不治而愈的传奇故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逃到西安。其间,有一个贝勒因坠马伤到了骨头,经时任河南知府文悌推荐,郭氏正骨第三代传人郭贯田前去诊治。
  
    郭贯田了解到情况后,微笑着对贝勒说:“您贵体安康,无大碍也。”就在贝勒抬腿上马之时,郭贯田两手迅速抓住其右大腿用力一拉一推,就将其腿疾治愈。
  
    慈禧太后知道此事后,有意提携郭贯田,但其赐官不受,仍操旧业。慈禧太后深感郭贯田医术之神奇,于是亲书“好好好”三字匾额赐给郭贯田。
  
    此外,还有另一个传说颇为有趣。相传有一个落枕的患者前来郭家就医。原来这个患者的脖子一直向后右边扭曲着,与人说话时每次都要转上半圈。高云峰见状,故意大惊失色地喊道:“看,你左边脖子上爬着一条蛇。”患者一听惊恐地扭转脖子,在高云峰的帮助下,错位的颈椎复了原。患者大喜,围观者也无不叹之。
  
    因为正骨医术的神奇,加之流传的种种传说,所以在洛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骨病一石,云峰能医八斗。”
  
   踮小脚广泛传授医术
  

   在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郭氏祖传药方公布于世,造福于大众。
  
   1956年1月,高云峰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同年10月25日,由政府出资在郭家北门楼前的一块空地上,用油毛毡搭建成一个大棚子,再隔断成10个小房间,建成了诊室和病房。高云峰招收了王新政和张运两名异性徒弟。
  
    白天,高云峰就在简易棚下,以实例为弟子们讲解诊病的方法、确诊的依据和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要领和技巧;夜晚,在简易棚昏暗的煤油灯下,高云峰不顾一天的辛劳,仍在为弟子们指点各类四肢骨折夹板固定的位置,以及缠绕绷带的松紧程度。
  
    高云峰在洛阳的正骨医院,招收学生,公开传授郭家正骨术,学生遍布中国各个中医医院。她认为,只有公开传授正骨术,才能使它永不失传。从此,在民间秘密传承的古老正骨术正式走向了社会,成为近一百年中国民间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正骨流派。
  
    没有一幅教学挂图,没有一本教课讲义,更谈不上实验教材。然而高云峰始终铭记毛泽东主席接见她时说过的话:“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于是她一边临床和教学兼顾,一边指导其子郭维淮编写《平乐正骨讲义》。为了更形象地开展教学工作,她还踮着小脚,拿着手电筒,和弟子们一起行了多里路程去寻找人骨标本。
  
    正骨见长不排斥西医
  
    在中国明代骨伤科史上,就有治疗手法诸多的少林正骨派和以薛已为代表的药物。高云峰之所以能够扬名内外,除了集郭氏祖传骨科之大成,还在于其能广泛学习西医之长。
  
    1957年,高云峰购进了第一台X光机。昔日的郭家大院和油磨毡搭建的简易棚,已满足不了来自四面八方患者治疗的需求。
  
    1958年,高云峰搬迁到平乐村南街大瓦房内继续行医,并设置了一间手术室,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个骨科手术。
  
    被手术者是来自陕西的一个中年男子,其被倒塌的窑洞砸成左大腿骨折。X片显示:左大腿粉碎性骨折,且多处死角。高云峰召集弟子们一起讨论该患者的治疗方法,广泛征求西医院校毕业医生的意见,最后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采取手术切开复位用竹篦固定。该手术由西医医生吕志刚和高云峰的弟子王新政主刀。当日上午八时,手术顺利结束。高云峰和弟子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后代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如今,高云峰培养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据统计,全国有骨伤系或附院中设有骨伤科的20余所中医学院中,有14所中医学院骨伤系主任或骨伤科主任曾师从于高云峰。他们带着恩师的嘱托,在国内外骨伤医学领域叱咤风云。
  
    高云峰之子郭维淮,幼承庭训,在母亲的教诲和口传手授下,16岁就能独立应诊,熟读各类中医著作,还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融合贯通,成为我国中医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作为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总结出拔伸牵引、推挤提按、成角对位、嵌入缓解、摇摆扣击等更为适用的正骨“新八法”,把流传200多年的郭氏祖传秘方,加以分析、提纯、改进,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增加了30多个新品种。
  
    正是有了高云峰和郭维淮等人的传承,起源于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洛阳正骨医术,目前已成长为我国中医骨科最大的学术流派。【原标题:高云峰——从目不识丁到正骨之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华商晨报 2009-5-3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