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树建饰演的苏武。
近年来,看到当今不少歌星受粉丝狂热追捧的谢幕场面,也曾感慨:“什么时候戏曲家也能有这样的狂热场面呀!”日前,李树建率河南豫剧二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完《苏武牧羊》时,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戏曲演员受到观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的场面。此剧在河南演出时,雷鸣般的掌声由震耳欲聋的参差不齐进而转向了自觉的整齐的鼓掌声。叫好声,喊好声,此起彼伏。全戏演出两个小时,而谢幕的时间却持续了近20分钟……主演李树建精湛的演技可谓受到广泛称赞。
看李树建的表演,使人始终处在激情昂奋之中,享受艺术带来的内心满足,真是太过瘾了。李树建的艺术之所以深为群众喜欢,就在于他对“火候”即节奏把握的准确。
戏剧界的大艺术家们公认“节奏是戏剧的灵魂”、“节奏出绝活儿,节奏产生美……”梨园行的名家们把节奏称之为“火候、尺寸”,当下人称之为“反差、对比”。综观中国戏曲大师的经典之作无一不是在节奏这个大的概念中,巧妙地处理戏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的技艺。节奏掌控“四功五法”的高低快慢、大小长短强弱等一切技巧的要领精髓。一切艺术大师的杰出之处都是因为他们把节奏控制得尽善尽美。观看《苏武牧羊》的演出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李树建节奏反差对比强烈,激情澎湃,扣人心弦。他在剧中有三处运用了大段念白,最长的一段是第六场同大单于的对话,这段白话总共181个字,他在强弱对比,高低反差,快慢张弛的技巧运用上精心设计,细微准确,特别是戏曲的“喷口、贯口”的穿插使用、抑扬顿挫的把握令全场激动不已,他念到一半已是掌声大作。到最后一句“我要回家,我要归汉”的呼喊让人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李树建的唱腔艺术更是风格独特,独树一帜。他在演唱中把技艺运用得令人拍手称绝,如唱腔中“飘砸揉滑、抑扬顿挫”等技巧的运用到了信手拈来的境地。他的演唱中轻声、重声、真声、假声、哭声、泣声、悲声都结合自然,悦耳动听,他在抒情中注重行腔的圆润美感,甩腔时注重气息的冲击力,加上他得天独厚的嗓音,再佐以他潜心练就的略带沙哑颤音的“李派”演唱技法,真是别具一格,别有韵味。
李树建善于用自身的文化修养体验人物,用不凡技艺展现人物。当下在戏曲梨园行业中注重以“四功五法”的程式技巧表现人物者居多。很多演员在学习继承老艺术家的流派名剧时,注重了唱念做打技巧的外在模仿,而忽略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以及用文化修养去学习分析人物情节的创作初衷,因而有些戏看着热闹却不耐细品。一些艺术大家曾说过,强调文化修养对演员至关重要,“明星大腕的最后比拼是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的较量”。李树建也在比拼,也在较量,他在和自己比拼较量,所以才有今天《程婴救孤》、《清风亭》以及《苏武牧羊》三部曲塑造出的三个光彩各异的人物形象。“程婴”是大义勇为的民间草医,舍亲生,救孤儿,忍辱负重16年终除奸恶的旷古奇人。“张元秀”是山野村夫靠买豆腐为生的区区草民,那种疼儿爱儿让人刻骨铭心的慈爱温存的表演,与那种怒斥张继保大逆不道不孝之举的唱念动人心魄,张元秀朴实憨厚的人物个性被表演得淋漓尽致。《程婴救孤》和《清风亭》的成功彰显了李树建的高超技艺和文化修养,而《苏武牧羊》的成功演出,使李树建完成了对自我艺术的再超越。观众和专家一致赞许;李树建一戏一辉煌,一戏一飞跃,《苏武牧羊》又站在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制高点上。特别是苏武的几次持节杖的威武亮相让人感悟颇多,几个亮相虽然从动作上看都是持节杖白牦站立亮相,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和表达出的人物情感却完全不同。
第一次亮相,是苏武在受皇命出使匈奴前,在欢送使团撼人心弦的合唱声中昂首阔步走到了台前亮相,昭示了他完成与匈奴签订友好条约的坚定决心。第二次,是在匈奴单于杀死主使团成员威逼苏武归降匈奴时,苏武举起节杖跪拜汉帝后昂然亮相,形象地告诉人们:“我活着是汉朝的人,死是汉朝的鬼!”全戏最抢眼的扶杖亮相是第五次,苏武在准备回归汉朝的大漠风烟中,在匈奴以最高礼仪为苏武送行时,苏武口中喊出:“爹、娘,你们的儿子回来了,苏武没有给你们丢脸,节杖在,苏武在,你们的儿子回来了!”这时,在庄严的乐曲中,苏武昂首阔步矫健地走在了向前延伸的台口,钢浇铁铸般地持杖亮相,这时的李树建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脸上那种坚毅、自豪、自强、自信的神情让人感慨万分。
我从艺50多年,看过三个不同版本的《苏武牧羊》演出。坦率地讲,那时看戏多是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佩服与崇敬。而今天看李树建《苏武牧羊》的演出,我被他塑造的鲜活生动、激情震撼的苏武形象深深感动。李树建三部曲塑造的三个人物给了我们一个重大启示,要想塑造好人物,要想成为艺术大家,在注重技艺提高的同时,必须有文化内涵与修养。李树建的《程婴救孤》、《清风亭》,已先后拍成电影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我希望《苏武牧羊》也尽早拍成电影,让中国的民族艺术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原标题:李树建:让“苏武”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