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心灵,静静的书法—“全国自强模范”吴郑杞
2012/6/19 17:25:2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吴郑杞,女,汉族,1963年生,失聪。祖籍河南杞县,现供职于河南省博物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2009年7月荣获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采访吴郑杞,是在她参加“十艺善缘书画爱心之旅”归来之后。在她的办公室,见到了一位很有风度的中年女子,时髦的装扮,优雅的气质,温馨的笑容加上亲切的招呼,初次见面,你绝对想象不到她是失聪的。
我在纸上写出想要问的问题,她来回答。她很安静,不太善于言谈,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艺术旅途
6岁以前,吴郑杞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刺耳的噪音。然而,一次医疗事故后,不幸降临在这个可爱的女孩身上,链霉素夺去了她的听力,从此吴郑杞便生活在寂静的世界里。
一般情况下,聋人如果不坚持练习说话,时间一久,语言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吴郑杞很幸运,依靠家人的正确引导,加上她坚持不懈地练习说话,她能够做基本的交流。她的表达还算流利,这还得益于她在普通学校读书,能够和更多的同龄人交流。
残疾人在生活中总是有诸多不便,许多平常人做起来很简单的事,对他们来说却很难。吴郑杞说,她很幸运,人生中遇到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上学时,听不到老师讲课,只能看口形,同桌就帮助她,把笔记借给她看;现在的同事帮助她接打电话,把开会时内容告诉她,买衣服时还帮助她砍价。
高中毕业后,吴郑杞来到了郑州市雕刻厂做写毛笔字的工作,接触了书法。书法是一门寂寞的艺术,绘画就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很多的交流。吴郑杞当时年龄很小,外出很不方便,加上自己又比较腼腆,在人前感觉很不好意思。所以就选择了书法,也是为了排遣寂寞吧,因为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可以玩的。
后来遇到了著名书法家开映月,为吴郑杞走上书法道路给予了很大帮助。开映月看了吴郑杞的字后,说,小姑娘的字写得很好,有潜力。这句话给了吴郑杞莫大的鼓舞,从此,吴郑杞练字更加勤奋了。在开映月老师的指导下,吴郑杞开始练习唐楷和赵孟頫小楷。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吴郑杞的字进步得飞快。
1985年,吴郑杞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深造一年,成为浙江美院第一个听障者学员。在浙江美术学院,吴郑杞系统地学习了书法理论,书法历史的演变过程,并受到刘江、章祖安、王冬龄、陈振濂等名师亲授教导。这对她日后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她的书法作品中,闪现着浙派书风的影子。进修期间,吴郑杞跟随西冷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学习篆刻,拓宽了艺术道路,使得原本不知篆刻的她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方寸之地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后来在一次书法活动上,开映月把篆刻大家李刚田介绍给了吴郑杞,对吴郑杞的篆书有极深的影响。
吴郑杞告诉记者,她正在进行甲骨文方面研究。甲骨文,目前为止能够认出的只有一千多字,很多人都不认识。那么,吴郑杞是怎样接触甲骨文的呢?还是一次偶然,河南博物院准备去意大利进行展出,需要写一些甲骨文的线性文字。领导找到她时,她也没有把握,只好勉为其难。写出来之后,发现很美,然后就爱上了这种图画一样的文字。
吴郑杞是一个安静的女人,她多写一些静态的字,魏碑、隶书、篆书、甲骨文。“和性格有关吧,像草书、行书之类的作不来。”吴郑杞笑着向记者解释。
感恩的心
从最初的排遣寂寞,到后来的热爱,继而是痴迷,吴郑杞一步步地向艺术的巅峰靠近。吴郑杞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的慰籍,人生的伴侣,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书法作为生存的手段,所以她的作品全部义卖,捐助给比她更困难的残疾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吴郑杞多次参加募捐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也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宣传了特奥会。“残疾人生活很困难,缺乏交流,行动不便。看病时,说不清病情,医生随便打发。”说起残疾人的困难,吴郑杞忧心忡忡,“应该加强无障碍建设,让残疾人和社会有更多的交流。很多的残疾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能为他们做一些事,自己非常高兴。”
身为残疾人,吴郑杞对残疾人的困难有着切身的体会,比正常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她总是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一次在中州大学办展览时,有一位残疾大学生也在观看。吴郑杞就主动和这位学生交流,充当他们的讲解员。不仅如此,工作期间遇到聋哑人观看时,她也给他们作讲解。虽然手语只能传达一些简单的信息,讲解浅显的知识,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吴郑杞说,她最喜欢看见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笑容让她感到很欣慰。
吴郑杞深切地呼唤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残疾人的队伍中来,促进残疾人家庭的和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消除社会漠视和排斥是吴郑杞最大的心愿。对于残疾人,吴郑杞说:“要摆正心态,做起事来才容易。”心态是最重要的。只有心情平和,才能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残疾人要自立自强,别把自己作为残疾人来看待,最好不要上特殊学校,上普通学校有很多好处,心理上会比较自信,另外,学的东西也比较多。特殊学校的课程很少,接触的人也很有限,出了学校还是不能适应社会。
书法艺术
“字如其人”,吴郑杞的书法像她本人一样,如朝霞春华,清风丽水,字字透出女子的明丽自然之美。研磨吴郑杞的书法,古朴之风和清新之气会同时扑面而来,不论是清新古朴的小楷,秀逸文静的隶书,还是端庄淑雅的篆书,都不时地散发出透人心扉的清香。
吴郑杞早年研习唐初名家和赵孟頫小楷,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后广泛从魏志、汉碑、两晋名家中汲取营养,追求一种高古、含蓄、朴实无华的意趣,生动又不失法度,严肃又不呆板。她用笔严谨沉稳,根植传统,但又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她在强烈地流露自我个性。在风格多用晋人楷法,揉和魏碑趣味,仿佛有金石之声;她的隶书,多取汉简精神,在字形上不泥于汉简的长尾纵式,在简牍流畅基础上又加入自己的理解,能出新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郑杞的篆书,记者在第一次看到她的篆书时,第一感觉就是娴雅大方,气质逼人,让你知道“字如其人”的说法实在不虚。高格调的追求,取法的高古,用笔的精妙、经典,使你不得不被这个智慧的女人折服。用细劲挺拔、圆转流美的笔法写成,颇似洁净秀丽、典雅,端庄大方,亭亭玉立之美女,时时透发出坚毅、雄浑、朴厚中带有几分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通的气息。她在篆书的形式风格上的探索也是多方面的,将小篆、金文和简书等优点溶于一炉,化为已有,形成了既厚重又空灵,既质朴又秀逸,既端庄又潇洒的篆书风格。
女子刻印的在中国书坛上不多见,这和女人腕力柔弱的弱点分不开,用刀上不免流于浮滑。但观吴郑杞近期的两方印章——“十艺善缘”和“笔墨心灵”,印面布局大部分以汉印即整饬的布局为主调,借鉴古印陶、古封泥或古器物的拓片效果,一反传统审美习惯,以期达到模糊反精到的审美艺术效果,在虚虚实实朦朦笼笼中营造意境。创作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巧妙,较好的用刀、结体功力确保了动人的文雅气息。
有人说,书者,世间之高艺也,非勤耕不能入其门,非师古不能得其基本,非善悟不能有所成。吴郑杞正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心追手摹,对艺术的苦苦追寻,才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成就自己。
吴郑杞很谦虚地说:“现在是学习阶段,需要和更多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学百家之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吴郑杞还告诉记者,她有心在篆刻这方寸之地来“舞蹈”,为女子篆刻开拓局面。但是作为一个残疾人,与外界的交流多有不便,缺少交流是一个青年书家成长的致命要害,在以后的创作中,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大家们的帮助。
吴郑杞说:“残疾人很不容易的,能做出成绩更不容易。”这让记者感触颇深,更加感觉身上的担子沉重。我们做一些很平常的事,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和精神激励。
生活是美好的,社会是温暖的,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艺术世界。【原标题:静静的心灵,静静的书法—“全国自强模范”吴郑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