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姚崇辞职的警示

2012/5/9 15:45:33 点击数: 【字体:


    姚崇,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在武则天、唐睿宗和唐玄宗时代,他三次为相。特别是在开元初年,姚崇向唐玄宗提出“十事要说”,即十条治国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众多领域,玄宗“听之孜孜忘倦”,全盘接受。之后,姚崇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选贤任能,奖励清廉,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禁营佛寺,劝课农桑,宽平赋税,清省刑法,不贪武功,息兵宁边。这样一来,结束了唐代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在中国王朝史上,最称强大者莫过于大唐帝国;在唐朝288年的历史中,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莫过于“开元盛世”;而“开元盛世”最主要的奠基人,就是姚崇。
   
    作为一个功绩卓著的名相,姚崇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高度赞扬。和姚崇同时的紫微舍人齐浣说他是“救时宰相”。中唐诗人杜牧称他“首佐玄宗起中兴业”。中唐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借一名老人之口说:“姚崇宋王景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到了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王景),他人莫得比焉。”毛泽东也对姚崇赞叹有加,说他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然而,这个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唐玄宗器重的姚崇,在唐玄宗的手下只干了三年多便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姚崇为什么要辞职呢?《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说的:“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鞠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姚彝和姚异都是姚崇的儿子,他们都在东都洛阳任职。看到他们是当朝宰相的儿子,许多人都来巴结他们,时常给他们以馈遗。有一次,朝廷命官魏知古来洛阳选拔官员,那些想升官的人就纷纷给姚彝兄弟送礼,让他们去向魏知古说自己的好话,因为大家都知道,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姚彝兄弟仗着父亲和魏知古的这种关系,大肆收受贿赂,并把行贿者推荐给魏知古。魏知古回到京城后,把姚彝兄弟的行为向唐玄宗作了汇报。有一天,唐玄宗若无其事地问姚崇:“你儿子的德才怎么样啊?现在做什么官啊?”机警的姚崇一下子就清楚了:唐玄宗已经知道了儿子的行为。再说赵诲,他当时在中书省任上书,是姚崇的僚属,深得姚崇的信任。当时的长安,经济繁荣,许多西域人来长安做生意。那些生意人得知赵诲与姚崇的关系密切,就给赵诲送礼,目的当然是想通过赵诲获利。事发后,唐玄宗亲自过问此案,处以死刑。姚崇看到亲信受此重罚,就去向唐玄宗求情。唐玄宗之所以重罚赵诲,目的就在于表达对姚崇的不满,看到姚崇还来求情,更是不悦,并没有给姚崇以面子。这样,姚崇的心中就有了“忧惧”之感。为了全身远祸,姚崇才提出辞职。姚崇提出辞职要求后,唐玄宗也没有着意挽留,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由此可以看出,姚崇不是当宰相当腻了,也不是年龄到了,他是被迫辞职的。
   
    别看姚崇的儿子和亲信都贪财,姚崇本人却是非常清廉的。他在《冰壶诫》中批评了“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腐败风气,要求为官者“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他在《辞金诫》中又说:“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苟自谨身,必无谤耻。凡所从政,当须正己。”姚崇不是在说大话,他不是一个说是一套做是一套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清廉之人。身为宰相,姚崇没有自己的专门宅第,全家人住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政务后,常常不能回家,就住在一个叫罔极寺的寺院里。同僚源乾曜与姚崇接触较多,十分敬佩姚崇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生活作风。有一次,他奏请唐玄宗让姚崇搬进四方馆居住,唐玄宗当即批准。但姚崇认为四方馆太豪华,又藏有公文,不便住进去,遂坚决谢绝。
   
    可以肯定地说,姚崇是一个清廉的宰相,他辞职完全是被儿子和亲信的贪腐行为所累。这一事件警示人们:作为一个领导,除了本人要立得正、走得稳之外,还要管好自己的家人和下属;因为,对那些管不好家人和下属的领导,无论是上级还是百姓,都是不放心的。【原标题:姚崇辞职的警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黄石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