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鲁山
2012/4/20 10:28:5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邮政报》在2010年1月12日发表的徐铭强先生《“牛郎织女”邮票精确原地考》一文谈到“牛郎织女”邮票精确原地应该在山东省沂源县,其依据是在民间传说中,牛郎原姓孙,而在山东民间戏曲《天河配》中,曾提到过牛郎名叫孙守义,住沂源牛郎官村。《“牛郎织女”邮票精确原地考》文中并引《左传·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薄姑齐也,商奄鲁也”,从而认为除了沂源县,其他地方构成起源之说都比较牵强,只能算是被流传推广区域。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太偏颇了。
徐先生可能不知,《左传·昭公九年》中提及的“商奄鲁”,是说商奄的疆土包含西鲁。有关文献记载,商末山东有两个强大的方国——商奄和薄姑,其中薄姑是以如今山东博兴、临淄一带为中心的方国。春秋以前,河南鲁山称鲁县,战国时称鲁阳。周武王克商后,周公长子伯禽代周公首先就封于鲁山地区,为鲁侯。武王死,周公东征,成王践奄(即今山东地),时称鲁公,成为鲁国(东鲁)的开国君主。这两次受封的情况,在《诗经·鲁颂》中均有所反映。《诗经》中有“建尔元子,俾侯于鲁……乃命鲁公,俾侯于东……”的论述,意即伯禽初封鲁山,再去做东土的诸侯。把商奄改称为鲁,实是初封于鲁山的“鲁”字在名称上的沿用。关于“东鲁与西鲁的关系”,原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蔚华作过专题论证。
鲁阳多周公后裔。考周室王史,周文王重孙有叫惠孙者,其后裔取“孙”字为姓,形成孙氏一支。而河南鲁山孙义村孙氏后裔自称为“牛郎孙”,则更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姓氏的出处。现所知,其同族孙姓有洛阳、许昌、南阳等地约万人,他们以孙义村为祖居地,以牛郎坟为祖茔。而山东沂源的孙氏一支,溯源寻根,可能同河南鲁山一脉相连。也就是说,周公第二次就封,鲁山大批民众迁徙而去,从而带去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在河南鲁山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牛郎名孙守义,家住鲁山县辛集乡鲁峰山西南脚下的孙义村。孙义村因牛郎孙守义而得名,这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和辛集乡的地名志中均有记载。该村现有人口上千,80%姓孙,均自称为“牛郎孙”,尊牛郎为老祖爷、织女为老祖奶,称玉皇大帝为老天外爷,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七月初七和腊月初八等节日,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可见这并不是牵强附会、任意为之。
孙义村中央现保留三间清代建筑“牛郎祠”,对牛郎的祭祀活动是孙氏后裔一直保留的民风民俗。每次祭祀活动规模宏大、场面庄严、祭品丰盛、操持周密,借此显示牛郎后代家族的兴旺。每当举行祭祀时,先鸣炮奏乐,后敬献五谷,由族中长者沐手上香,众人施拜祖礼、敬酒、宣读祭拜词等。祭词曰:“天地玄黄,神人开疆。吾祖根深,天子文王。讳言守义,开辟鲁阳。初居岩穴,鲁山南岗。龙潭显灵,九天姑娘。男耕女织,邻里相帮。辟地万亩,养蚕植桑。五谷丰登,满山牛羊。耕读传家,儿孙炽昌。今开盛世,和谐八方。诚告吾祖,伏维尚飨。”有时,祭祖前还要先从牛郎洞和九女庙请祖,祭祀后又要敲锣打鼓地送祖。不但本乡本土祭祀牛郎,有时迁移他县他乡的同族一脉亦回孙义村祭祖。
孙氏后裔的祭祖时间,最初是在牛郎生日这天进行,但后代子孙们认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升天会见织女的日子,这一天最悲壮、最感人、最具纪念意义,遂改在七月初七祭祀,并在牛郎洞前筑台唱戏。由于七月初七是在夏季,天气过于炎热,经族人商议,这天不再做大型集中的祭祖安排,而改在二月初二或腊月初八等日子举行。为什么选在二月初二呢?在中原,有二月初二祭祖上坟的民俗。
孙义村还有忌讳民俗,这在其他地方可能不多见。该村自古至今不演《天河配》。孙氏后裔认为,牛郎是自己的老祖,叫演员扮作自己的老祖在舞台上偷看天女洗澡,偷走织女仙衣,又在鹊桥上缠绵,有辱颜面,有辱斯文。
在河南鲁山有这样的历史和民俗,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河南鲁山才是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原生地了。所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的精确原地,除了鲁山,别无他处!(原标题:牛郎织女传说源于鲁山)
来源:中国邮政报 2010年1月26日 作者: 袁占才 张怀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