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诸葛亮研究专家张晓刚 “三顾茅庐”的史实谁也否定不了

2012/4/20 16:48:05 点击数: 【字体:


诸葛亮研究专家张晓刚  “三顾茅庐”的史实谁也否定不了
诸葛亮研究专家张晓刚


    清代立于卧龙岗上的“汉武侯躬耕处”碑

    03年经南阳晚报协助找到的“三顾桥碑”现存于市博物馆
 
    中新河南网南阳8月17日电:(张文俊 张治中)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在他去世1800年后的今天,他当年为“匡扶汉室”呕心沥血上书的《出师表》,会被误读和曲解为“好战”书,而他本人更是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中国最虚伪的男人”这一恶名。
 
    同时对此始料未及的,是历来以这位“千古贤相”和“华夏智圣”曾在这里荷锄躬耕而引以自豪的南阳人民。因此,当南阳晚报将文化圈最近出现的“颠覆”诸葛亮现象披露于报端后,南阳大地上立即引燃了一场关注诸葛亮形象,为圣贤正名的讨论热潮。南阳人关注和维护南阳文化的拳拳之心和热切之情,形成了这个夏季的另一种热浪。
 
    “出师表”、“三顾茅庐”……这些多年来与南阳文化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一再被顶着“历史评论家”、“教授”等头衔的人物曲解或否定,这无疑触动了南阳广大百姓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一时间,南阳的百姓和南阳的文化仿佛都在喊“疼”。
    
    那么,历史的真实到底是怎样的?“三顾茅庐”到底历史上发生过没有?是否像《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的作者梅朝荣所说的“是民间传言和历史小说的创造”?另外,是否像主张“将《出师表》剔出中学课本”的学者胡觉照所理解的那样,《出师表》反映的是一种“主战”思想?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南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张晓刚。
    
    到底是“三顾”还是“自荐”
  
    近来,“‘颠覆’诸葛亮现象”这一话题在南阳的文化圈传得沸沸扬扬,工作生活在卧龙岗上的张晓刚自然先闻其声。他这两天翻看了有关这一话题的相关报道后的评价是,二学者的“奇谈怪论”根本不值得一驳。
  
    张晓刚说,“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是出于正史记载的可信的史实,是历史学界从未怀疑过的,这一事件向来被誉为“礼贤下士”的典范,它的真实性不容质疑。而梅朝荣称,据他考证,诸葛亮在出任刘备军师之前,曾自荐过一次,正是这次“自荐”,让诸葛亮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不知他是怎么“考证”的。
  
    对于“三顾”之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很明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张晓刚说,《出师表》是诸葛亮上奏给当朝皇帝的奏章,是史学界常说的“第一手资料”,自己在奏章中说给皇帝的话,还能有假吗?还敢有假吗?因此,“三顾”说历朝历代被史学家所认同,所采信,这是毫不奇怪的。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入学术主流的“自荐”说。张晓刚说,出自魏国人鱼豢所著的《魏略》所持的就是“自荐”说,晋司马彪所著的《九州春秋》承袭了这一说法,但这一说法历来被看做是无史料依据的臆断,从未被史学界接受和采用。
   
    而如今,梅朝荣将“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说成是“是民间传言和历史小说的创造”,正说明了他对历史的无知,他的“品评”更多的像是一种口无遮拦的“随意发挥”。但张晓刚强调,梅朝荣的这种“品评”,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刺伤”了“三顾茅庐”发生地的南阳老百姓的感情,招致舆论的“声讨”,是情理之中的事。
    
    《出师表》不应该被“误读”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岳飞手书的《出师表》为南阳卧龙岗所独有,全国其它地方的武侯祠所用的岳飞手书《出师表》都无一例外地出自于南阳。当年,名将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宿于祠内,观先生出师二表,不觉泪如雨下,道士献茶索字,岳飞挥涕走笔,为南阳武侯祠留下了这一珍贵的墨宝石刻。
 
    岳飞手书《出师表》石刻,和四年前经南阳晚报协助找到的“三顾桥碑”一样,堪称南阳卧龙岗上的“镇馆之宝”。张晓刚说,更重要的是,《出师表》作为中学课本中一篇经典范文,充分表达了诸葛亮“匡扶社稷,忠贞报国”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他的这种高风亮节,几十年来被一代代的莘莘学子所景仰和效法。
 
    张晓刚说,从目前媒体报道的内容看,胡照觉力主“剔除”的原因是,《出师表》是主战,而《止战疏》是主和。并将诸葛亮的忠君思想说成是“愚忠”。这说明胡照觉这些人没有真正理解《出师表》的意义,仅从“出师”和“止战”的表面意义就去枉下断语。同时,张晓刚认为,在封建社会,“国”和“君”的概念是难以分开的,“忠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
 
    因此,张晓刚认为,对于《出师表》这篇千古经典,不应该产生那种不负责任的曲解和误读,因为它作为一篇课文,不仅代表了诸葛亮一生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向往和理想追求。
    
    最后,张晓刚表示,南阳是诸葛亮成材的摇篮,诸葛亮之所以形成了那种兴复汉室,忠贞报国的思想,得益于南阳历史文化的滋养和培育。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十年,更是南阳文化史上的一个耀人的亮点。因此,任何曲解《出师表》的所谓“新论”,任何否定“三顾茅庐”的所谓“品评”,都是对南阳历史文化的一种“刺伤”。面对“颠覆”诸葛亮现象,南阳人有义务,更有这份感情以正视听,为诸葛亮“正名”。(完)(原标题:诸葛亮研究专家张晓刚直面“颠覆” “三顾茅庐”的史实谁也否定不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