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听白马寺中人,讲述古刹传奇

2012/4/18 9:01:50 点击数: 【字体:


听白马寺中人,讲述古刹传奇
 
    洛阳白马寺堪称“天下第一古刹”,被誉为中国佛教“祖庭”。   

    聊城同样有一座白马寺,与洛阳白马寺相比,这是一座“袖珍”白马寺,占地只有十几亩。虽然是“袖珍”白马寺,但是它的建筑是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并且相传曾经有不少高僧,在此奉佛度徒,诠经传灯。   

    如今的白马寺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散落的石件似乎还在诉说着千年古寺的兴废历程。    出生于白马寺的郑新刚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古寺传奇。  

    [记忆]当年古寺殿阁巍峨古槐参天       

    1951年,郑新刚出生在白马寺,那时候的白马寺已经荒废,但在郑庆刚的记忆里,白马寺依然是十分美好。   
     
    郑新刚回忆说,白马寺南北长128米,东西长80米,周围还有一百多亩地。   

    在郑新刚的描述中,白马寺整座寺庙由山门、四大天王庙、钟鼓楼、东西廊房、大雄宝殿、皋楼、藏经楼、大王庙组成。院内槐树合抱,夏天遮天蔽日。郑新刚说,他至今还记得山门的样子,他兴冲冲地为记者在地上画出了山门的模样:山门有三个大门,中间门洞大于两侧的门洞,这正是佛教的典型建筑样式,三门代表的是佛教中的“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愿门。   

    郑新刚还说,在白马寺东南三华里处,曾建有塔林,那里是埋葬圆寂法师的地方,不过,在他记忆里,当时的塔林只有塔座,塔座是石质做的莲花座,而塔座上的塔已经被损毁。   
       
    文革时期,佛像被拉倒,殿阁被拆毁,从此,白马寺被彻底毁掉。 
        
     [传说]玄奘高僧传经高徒修建       

    在东昌府区朱老庄镇杭海村东有一处高岗地带,这里就是白马寺遗址。白马寺遗址前是一望无际的沃野,后有小运河缓缓流过。   

    白马寺始建于何时?地方史料上对白马寺的记载并不详细,白马寺的来历只能从传说中寻找端倪。朱老庄镇文化站站长宋金龙说,据传 白马寺建于唐代,曾名扬数百里,为一方百姓供佛祭拜的聚集地。它历经坎坷,几毁几兴。   

    有关“白马寺”的传奇故事,在百姓中流传至今。在清光绪年间,百姓广为传唱的歌谣里就有“南乡有座白马寺,西乡有个三教堂”的名句。    
     
    传说唐僧师徒远赴天竺国取回了经卷后,受唐王之托,派遣众多弟子开始在国内大力传扬佛教。有一次,两弟子沿京杭大运河北行,正行走间,前面不远处发现一片高地,树林茂密,所骑的白马戛然止步,任凭扬鞭催打,再也不行半步。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在此拴马歇息。下马后,眼前的景象令他们为之一振,原来这里地势高亢,景色怡人,生灵活跃,是一处传教圣地,二人便决定在这里建寺传教。说来也怪,未发现动一工一匠一斧一凿,三天之后,人们惊奇地看到,地面陡然立起一座气势恢宏,挂有“白马寺”匾额的寺院来。从此白马寺香火旺盛,圣教隆兴,名声大震。  
     
    [探访]遗址残损石件遍地散落       

    记者在白马寺遗址看到,到处是残损的石件。两只风化严重的“石龟”(其实是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石龟,善负重,多见驮碑)、雕刻着盘龙图案的碑帽、碑座、唐代和明代石碑、石窗等文物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遭遇。   

    郑新刚来到一只“石龟”前介绍说:“这只是从河里捞上来的”。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白马寺遗址后边的小运河水位下降,河水中显露出一只“石龟”。白马寺后人郑庆刚从聊城城区赶回老家,和战友及众乡亲一起下水把“石龟”身上和周围的淤泥清理干净,费尽周折才用吊车把它拉上了岸。   

    郑新刚的家就在白马寺遗址上,他的家与邻居王家是白马寺村仅有的两户人家。在郑新刚家的南墙外还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白马寺重修山门记”,落款是“明万历四十五年”,即公元1617年。正是这块石碑,证明了这座寺院确实叫白马寺,并且有记载的重修时间距今也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在白马寺遗址西南角还有一口古井,据说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同样见证了白马寺的兴衰。令人惊喜的是,这口古井至今还水如泉涌。   

    郑新刚站在白马寺遗址上,手指着东南方向说,当年因为修桥,曾经在白马寺弄走了很多石碑,现在至少还有四块石碑在河里不知去向。(原标题:白马寺中人,讲述古刹传奇)



来源:聊城晚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