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漫话修武成姓

2013/10/23 14:23:18 点击数: 【字体: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成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6位,全国有成姓人口72万,排名第171位。修武成姓人不上千,但在历史上出了个循良名臣成观光,而且修武也是成姓的发源地之一。

    通常认为汉族成姓起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建立郕国。其后代以国名郕为姓,后有的去邑为成姓。周武王将另一个王族叫季戴的,分封在另一个也称为郕邑的地方,即今河南范县濮城一带。季戴也在郕邑建立了郕国,其后代也以国名郕为姓,后改郕为成,形成了成姓的另一支。二是出自芈姓,始祖为成虎。春秋时,楚国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孙以王父之字为姓,遂为成姓。三是起源于姒姓,而且这个姓氏建立的容氏国,夏末商初还曾在修武立国。

    《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庄子·胠箧》中又记载:容成至神农氏时期,先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此十二氏皆古帝王”。容成氏的部落居住和活动区域在古容地一带(今河北容城)。传至炎帝末代时,容成氏族部落适居于空桐(今甘肃平凉)。黄帝时期,黄帝东迁涿鹿(今河北巨鹿),容成氏为臣属,所以其部落复迁回容城。在其祖先容成氏时期,人类还没有明确的族属关系。在史籍《穆天子传》中,记载有“容氏国”。容氏国约建立于夏王朝。商汤灭容氏国后,容成氏的后裔为商王作修城的奴隶,始称为“庸”,后以参与修筑殷都(今河南安阳)有功,复被商王封为庸国(鄘)。清朝光绪年间官修的方志《彭县志·沿革志》中记述:“庸城县在今怀庆府修武县。”怀庆府修武县即今河南省的焦作市修武县。当时的古庸国人善于铸造大钟,常向周王室献宝,得到信任,被封为诸侯国,便加“邑”偏旁而称“鄘”。“因为大钟的响声‘庸庸’,与大鼓的响声‘彭彭’一样,象征雄伟,这个 ‘庸’的形声图腾便成为国号。后人于‘庸’字加‘金’偏旁成为‘镛’字。对于容成、容城、庸成、庸城、墉、鄘、滽、傭、镛的考证和解释,就是庸国取名的来源和发展。”面对庸国的日益强盛,殷商王室越来越感到不安,遂强行将其迁移到秦岭东部余脉熊耳山一带(今河南卢氏)。没有多久,庸国君主为避免商王的征伐,又带领国人翻越秦岭,迁居于距离商王朝势力较远的梁州东部,仍称庸国(今陕西山阳、安康之间)。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亦众,但最早的成氏、容氏、庸氏,就是出此一族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氏族人在今河北怀来、河南濮阳一带形成大的聚落,并最终昌盛为成氏上谷郡望和东郡郡望,不但族大人众,人丁兴旺,而且名人辈出,代有显达。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成氏族人在南方已播迁到了今江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连广东省已有成氏人家。宋、元之际,成氏族人可以说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了。明初,山西成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修武成姓主要聚居在京里村。民国20年《修武县志》记载了京里村成姓的情况:由邑城内迁至此村,传8世,有43户310口人。民国志上另有成观光墓志铭,载其先祖自山西阳城迁居修武。由此推断,修武成姓先自阳城迁至修武县城,后又迁居京里村。

    修武成姓中最杰出的人物当数明末清初的成观光了。成观光(1595~1660),字宾王,号醇翁,自幼聪明勤奋,学业在诸生之上。明崇祯三年(1631年)中举,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丙戌进士榜。初仕为清源县知县。清源县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田地荒芜,人民穷困不堪。成观光在清源县任职期间,首先深入民间调查县境困敝的原因,并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方法传授给当地人民,鼓励他们开荒种田,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使清源县历年赋税缺额的现象得以改观,深受巡抚祝世昌的器重。清源县城年久失修,城墙不坚,成观光为了抵御贼寇的袭扰,率全城军民卧食城头七月,屡挫贼锋,城内百姓生命及财产得以保全。后因政绩卓著,调任刑部河南司主事,随之因延期谪官。回乡后,尤勇于义,为士农楷模。去世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入祀乡贤,这在地方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旧志记载,成观光之墓在县城东南纸坊屯,此纸坊屯,当为现在的大纸坊村。

    此外,成璥为清初恩贡生(年代失考),曾任安阳教谕;成凤诏为雍正庚寅恩科举人;成清为乾隆辛酉拔贡,成凤诏为乾隆乙酉拔贡。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修武网 2013-6-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漫话修武姜姓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