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封疆大吏曾国荃

2013/6/25 14:34:06 点击数: 【字体:


封疆大吏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号叔纯,曾麟书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他在五岁的时候,就入家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好学,悟性颇佳,所以深受其父的喜爱器重。1838年,长兄曾国藩会试中试第三十八名进士,改庶吉士。大约是考虑到曾国荃聪明灵敏,很有发展深造的前途,曾麟书决定让他跟随长兄长嫂去京城学习,把曾家企盼出第二个进士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1840年旧历年底,曾国荃在父亲的护送下,随长兄曾国藩一家踏上了北赴京城的路程。到京城后,他随父兄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也到一些著名书店游览,增长了不少见识。次年四月,其父南归湖南后,曾国荃在长兄的严格监督下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1842年 8月,曾国荃随同乡自京城离开长兄一家,踏上了南归家乡之路。

  在家经过几年寒窗苦读,曾国荃在1847年考入湘乡县学,次年又科试一等,补廪膳生即资历深厚的生员,成为贡生。他本来可以朝着科班继续迈进,但农民起义的急风暴雨迫使他投笔从戎,加入与太平军为敌的行列。

  1856年10月,曾国荃广招罗泽男、李续宜旧部及新募之兵,共计三千人,于是年11月会合周凤山部三千人,出湘入萍乡,军锋直指吉安。途次破安福等地太平军营垒,因功加同知衔。1857年初,丁父忧与长兄曾国藩回籍奔丧。是年10月上旬,因此前吉字营群龙无首,溃退据安福。加之湘军悍将王錱、刘腾鸿等相继被太平军击毙,江西军情极为紧急。江西巡抚耆龄奏准清廷,命曾国荃速返前线统率吉字营。曾国荃的守制未满,决计提前起程赴吉安军营。他在到达前线之后,调兵遣将,全面策划攻防事宜,经激烈战斗,攻占吉安,擢知府。次年,战于景德镇获胜,夺浮梁,升任道员。

  1861年,曾国荃因功以按察使记名,加布政使衔,赐黄马褂,旋又以“追殄余贼”,赐号伟勇巴图鲁。1862年,曾国荃实授浙江按察使,迁江苏布政使。1863年,上谕擢曾国荃为浙江巡抚,仍统制前敌各军规围南京。1864年春,攻陷钟山、天保城,合围南京之势遂成。为了早日攻取南京,曾国荃命部下挖掘地道数十处,遭守城太平军死命抵拒。随后,曾国荃督李臣典等冒着太平军炮火开挖地道,悬重赏募敢死队全力攻城,于是年7月中旬攻陷地保城,夺占天京,纵兵焚掠屠杀,大火七天不熄。“捷闻,诏嘉国痊坚忍成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赐名威毅,赐双眼花翎。”然而,南京被攻占之后,清朝廷对于曾氏兄弟的权势日益增大深感不安,借朝野谣传多方给予警告之言。曾国藩很早就看透了朝廷的心思,力劝曾国荃引疾求退,以壁锋芒。1864年11月初,曾国荃得清廷允准开缺回籍养病,从南京启程归湘。曾国荃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尤其是对于清廷有意牵制曾氏兄弟的举措表示不满,不时流露出怨恨之情。曾国藩深思熟虑,一再嘱咐曾国荃不要轻易出山,时局严峻,不必惹火烧身,最好在家静养一年。在曾国藩的耐心开导之下,曾国荃终于耐着性子在湖南老家呆了一年多,清政府曾诏谕他出任山西巡抚,他硬是坚辞不受。

  1866年2月下旬,清政府又颁诏命曾国荃改任湖北巡抚,并帮办剿捻军务。此时,曾国藩认为时机已成熟,力促曾国荃出而任事,于是,曾国荃决定再度出山。但他湖北巡抚任内剿捻无功,又与湖广总督官文发生龃龉,郁忧不得志而奏请开缺。

  曾国荃自1867年12月开缺回籍至1874年奉旨入都这七年多时间,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尽力做过一些有益于父老乡亲的事情:一是主修湖南省城长沙湘乡试馆;二是捐义谷以解民困,鼓励同乡后生好学上进;三是倡建衡山南岳上封寺。与此同时,曾国荃还在家乡为曾国藩新募并用、选取统领等做了许多工作。在开缺回籍的日子里,曾国荃能够有时间、有机会较为广泛全面地考察地方吏治,并且对之表示愤慨之情,提出了有关澄清官场风气、扭转封建统治衰敝局面的一些主张。1874年7月上旬,曾国荃奉清廷“着即来京陛见”的上谕,于10月启程入京,再度出山视事。

  1875年3月18日,曾国荃收到慈禧太后的亲自召见。22日,被授予陕西巡抚之职;27日,奉谕改任河东河道总督,全权负责治理黄河水患的事务。1875年5月7日,他按期离开京城于26日行抵河南开封,27日正式接篆视事。6月,曾国荃统率僚属查勘黄河上下游南北各厅工程,首先督责各员火速抢修河南境内黄河河两岸险要堤工。随后,又亲赴山东境内实地查勘险工,限期择紧要处加以抢修。治理黄河堤工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经费难以筹措,往往是旧有之欠款无法解还,新拨之数又很难兑现。曾国荃多次上奏清廷,提出落实河工专款的建议。其一是吁请谕令各省督抚大员,饬商措解旧司库垫款,以应急需;其二是将次要险工之款挪移最险要堤工抢修之用,等日后款项充裕再归还原处之用。曾国荃的这几条建议,基本上得到清政府的采纳衽,从而使得他在河督任内一年多时间政绩颇佳,受到朝廷的嘉奖,为纾解民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876年9月上旬,曾国荃奉上谕调补山西巡抚,于5月下旬正式抵达山西省城太原视事。经过多方考察筹划,曾国荃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治理山西当务之急。

  第一,设立赈务局,想方设法赈济饥民。曾国荃上任之后,经过多方策划,具体实行这样几种办法来赈济饥民。一是奏准清廷允将山西应解京饷留省赈济,又以广西、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应解山西协饷,改解西征粮台,抵解晋省应解西征军饷之数。二是以身作则,力劝官民捐输,并奏准清廷令各省劝捐协济山西。三是派员奔赴邻近各省采办粮食运回山西直接赈济饥民。由于采取了上述诸多得力措施,山西省境赈济饥民的工作进展较为顺利。除此之外,曾国荃还主持成立了收养所,将那些因钢筋荒失去父母的幼儿加以收养,给予口粮、衣服,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   

    第二,组织力量,尽速恢复农业生产。具体说来,通过统筹策划,国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荃采取这样几项得力措施。一是清理荒地,购买耕牛、麦种等发给农民耕作。二是编订审定人口册簿,统一赋税数目,减轻农民负担,极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整顿吏治,挽救官场颓风,鼓励为民请命,做好官,做清官。曾国荃认为,山西贫穷落后,百姓苦不堪言,除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之外,官场腐败,几所不正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山西巡抚任上三年多时间里,曾国荃曾数十次奏参惩治不法官吏。在澄清吏治的同时,曾国荃又奏设浚文书局于省城太原,令刻《六经》、《四书》、《小学》、《近思录》、《呻吟语》、《牧令全书》、《遗规荒政辑要》等书,让官民广为阅读,使得山西风气也有所好转。   

    1880年8月曾国荃奉上谕命督办京东军务,驻节山海关。是年8月25日,曾国荃率新募之亲兵三营自太原起程赴山海关驻防。9月26日,曾国荃负疾力行至天津。为了配合其侄曾纪泽在沙俄为改订伊犁新约而进行的谈判,他于10月7日从天津动身于14日正式抵达山海关,迅速调兵遣将设防重要海口。由于国内实力备战设防,沙俄想以武力威胁来取得谈判桌上好处的阴谋未能得逞,驻俄公使曾纪泽坚持民族爱国立场,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1881年2月改订新约,以代替崇厚原来所订的《还付伊犁条约》。

  当曾国荃1882年初准备赴任陕甘总督,于是年5月下旬奉到署理两广总督的上谕。于是,曾国荃立即于7月24日自长沙起程,经郴州、乐昌于8月24日到达广州,次日正式就任两广总督。经过对两广实际军事形势的分析,曾国荃于是年9月27日奏陈边防事宜,全面提出了设防两广,赴援越南抗法的主张。在此前后,他给正在巴黎与法国人谈判的曾纪泽写过三封信,鼓励其为维护中国利益坚持外交斗争。

  1883年3月上旬,曾国荃奉旨复奏法越交涉的具体意见。他从历史和现实状况分析出发,极力主张中国应当尽力保护越南利益不为法国所侵吞。保护越南,实则是为了保护中国西南边陲利权。5月15日,曾国荃就总理衙门亟应密筹防务一折奉旨复奏,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对于做好实战准备的看法。由于曾国荃在两广地区做了认真细致的全面设防,所以在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军始终未能侵入广东内江内陆一步。

  1883年底,曾国荃奉命离粤抵京,于次年2月初署理礼部尚书。过了半个月,又奉旨署理两江总督,兼办南洋通商事务。他于3月10日离开京城,4月7日抵达南京,次日接篆视事。后来,清政府又调左宗棠至南京督办军务,曾国荃与左宗棠会同彭玉麟全面部署两江军事方略,纷纷调兵遣将,筹集粮饷,添募军队,并派兵赴援台湾。1885年5月,中法合议已成,全线宣布停战。

  鉴于中法战争中两江方面军事上暴露出的弱点,曾国荃于当年5月16日上奏清廷,请求加拨款项,在吴淞、江阴等要隘添置快船、鱼雷船、铁甲船等。随后,又奏请暂缓酌裁长江水师之额。

  在1886年至1889年11月去世前这几年的时间里,曾国荃将主要经历放在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赈济灾民、疏理厘捐等内政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受到清政府的多次表彰。

  综观曾国荃的一生,早期寒窗苦读,在科举道路上拼搏了二十余年;中期随兄长征战各地,全力镇压农民起义,借此得加官晋爵,功成名就;晚年老成持重,念民力之艰辛,慨国势微弱,恨外敌入侵,颇能实心任事,处理内政外交,颇著成效。(原标题:封疆大吏曾国荃)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曾国藩家》 2006-12 作者:成晓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