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一代明君——柴荣

2013/6/21 10:35:33 点击数: 【字体:


一代明君——柴荣

柴荣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军事虽弱,但文化之灿烂却为汉唐所不及,达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正因如此,赵匡胤作为赵宋王朝的缔造者,被尊为“艺祖”,颇受后人推崇。 

    其实,“赵宋之世”的实际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赵匡胤是踩着巨人的肩膀攀上高峰的,而为他搭桥铺路、奠定基业的,则是如流星般划过历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柴荣处理宗教问题的策略、发展商业和城市等方面的作为,不仅深深影响了有宋一代,而且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 

    柴荣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他希望能做30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即位以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扫除唐末以来的政治弊端,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力迅速增强。他整顿骄将惰卒,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遗憾的是,上天仅给了他5年半。在他几乎就要一统天下的最后阶段,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却以39岁英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纵观中国历史,元朝统一用了74年,清朝用了66年,而北宋的统一战争仅用了20年便告完成。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柴荣不是英年早逝,他不仅有可能更早地实现国家统一,而且极有可能不会像北宋那样丧失北方版图。甚至可以说,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却突然患病,不久病逝于开封。 

    柴荣生于五代乱世,幼年失怙,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他生性敦厚,善于理财,曾随商人贩茶到江陵,往来于南北各地。后来郭威代汉建周,才兼文武的柴荣被倚为心腹。郭威称帝3年后病死宫中,因他的两个儿子早年被杀,柴荣奉遗命灵前即位。 

    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54年间中原先后经历了5个朝代,走马灯般更换了8姓14个皇帝。国贫民弱,外敌四起,柴荣即位还不到10天,便有北汉勾结契丹大举入侵。他力排众议亲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编禁军,简选良将四面出击,沉着应战,危局中竟以少胜多,将汉军击溃。 

    战后,柴荣赏有功,罚怯懦,将贪生怕死的将领70多人全部处死,严厉整治为祸已久的骄兵悍将。他提出“兵务精不务多”,令各地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锐的禁军。在此后的征战中,禁军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北宋延续了禁军制度,禁军始终是北宋王朝实力最强的军事力量。 

    大败北汉之后,柴荣派兵伐蜀,一举收回四州,使后蜀不敢轻举妄动,也扼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势力。柴荣审时度势,3次亲征南唐,历时两年5个月,夺取了江淮之间14州60县,逼南唐退守江南。后周大获全胜,国力骤然增强。就在后周伐唐之际,北汉再次联合契丹南犯。柴荣再次亲征,42天之间,兵不血刃收复3州3关17县,赢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就在这紧要关头,他却突然患病,被迫班师还朝,不久病逝于开封。 

    如果上天再多给柴荣几年时间,收复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一统北方应指日可待,然后再攻取实力较弱的南方诸国更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这样,统一大业就会在他手里完成,而不会把机会留给后来代周称帝的赵匡胤。 

    他力肃贪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就连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 

    如果仅有南征北战的功勋,还不足以成就柴荣的英名。柴荣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以务实的态度、宏大的魄力、惊人的勇气,革故鼎新,所进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响深远。 

    五代政治黑暗,官吏极端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为使国富民安,柴荣大力整顿吏治,破格任用贤才,改革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朝廷重用。他力肃贪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就连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他严格考核官吏,有几个官员借奉命出使之机游山玩水,也被他贬了官。这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史例。 

    柴荣奉行人道,注重法治,废除了随意处死条款和凌迟之类的酷刑,对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进行彻底修订。他以人道措施对待犯人,打扫监狱,洗刷枷拷,给犯人充足的饭食,允许探视有病的犯人,无主的病人由官府负责治疗,严禁使犯人无故死亡,私自杀死犯人的官员被斩首。他命人修改法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柴荣关心民间疾苦,尽量减轻百姓负担。他下令罢黜正税之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绅将自己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他鼓励开荒,将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颁发均田图均定赋税,就连历代享受优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 

当时佛教广为流行,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和赋税纷纷“出家”,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柴荣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所,勒令僧人还俗数十万人,毁铜佛像以铸钱,增加了劳动力和兵源,促进了商业发展。有人认为他这样做不近人情,他却笑着说:“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 

    柴荣命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使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 

    在开封,许多人都知道“跑马圈城”的故事。故事讲到柴荣命手下大将赵匡胤骑马飞奔,直到马力倾尽跑出50里。于是柴荣下令以马跑的范围扩建城池,修建了气势宏伟的东京外城。 

    在开封城市建设史上,柴荣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唐朝后期,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将衙署迁到开封,大规模扩建城池,建成了奠定现今开封城基础的汴州城。时过170多年之后,柴荣把汴州城拓展了1倍多,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城墙高大敦厚,建筑规整有序,为无险可守的开封城筑起了层层军事防线。 

    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称,自古以河湖遍布而闻名。但在五代时期,由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流经开封的大运河已不能通航,黄河水患不断。柴荣命人治理运河、黄河和汴河,堵塞黄河决口,修固黄河河堤,还在汴河口立斗门控制黄河水势,确保京城的安全。为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柴荣命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使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水路交通枢纽地位的恢复,使开封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从而决定了北宋定都于此,对于后来赵匡胤的统一战争意义重大。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志气宏大,而且节约简朴,正大光明,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从未因言论而杀一人。他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他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只做做样子。在认真审读后,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5次亲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欲从水路进攻南唐,但从长江到淮河之间一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由于长江水位高于淮水,一旦掘通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自前去察看,几日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柴荣死时年仅39岁,有人说他的早逝是因为做过一些不近人情的事,受到了上天的诅咒而折了寿。其实,事必躬亲的作风才是他耗尽心力的致命杀手。他在位短短的5年间,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了漕运,兴修了水利,修订了刑律和历法,而且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人无论有多么旺盛的精力,毕竟还是肉体凡胎,经受不起年复一年的日夜操劳。终于,公元959年6月29日,在残阳如血的日落时分,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的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 

    面对历史,人们往往更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柴荣制定的策略一统天下,结束了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之世。因此,赵匡胤的事迹广为人知,柴荣这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却往往被疏忽和冷落。这是历史的无奈与遗憾。 (原标题:一代明君——柴荣)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开封网 2007-10-17 作者:古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宋太祖赵匡胤的传奇一生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