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独独钟情嵩山?
2013/6/21 9:47:5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由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和湖南卫视联合打造,斯琴高娃、刘晓庆、殷桃三位明星分别饰演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老、中、青三个时期)传奇一生的宫廷大戏—《武则天秘史》近日引爆观看热潮,反响不俗。
该片讲述唐太宗死後武媚被迫出家为尼,後因怀孕被李治接进宫中。在一连串宫廷斗争中武媚娘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攀上权力高峰,终以皇后身份垂帘听政、最终改大唐王朝为武周,成为一代女皇的漫长传奇的人生轨迹。影片既凸显武则天工於心计、野心勃勃的强势一面,也再现她天真烂漫、多情多义的温柔一面,使人物更具形象化和立体感。
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多次展示了武则天与中岳嵩山的深厚渊源。史实确实如此,在武则天82岁的漫长人生中,她始终对嵩山情有独锺,或封禅祭祀、或拜佛修行,嵩山俨然成为她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武则天缘何独爱嵩山?不妨回顾一下武则天的简历吧。
武则天(624年—705年)祖籍山西文水,生於四川广元,其父为唐开国功臣武士擭,母亲杨氏。幼时取小名「二囡」,二囡天生丽质、冰雪聪明,自幼不爱女红爱读书,童年即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贞观十一年(637年),13岁的二囡被唐太宗看中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有「武媚娘」之称。
李世民死後,武媚依唐惯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法号「明空」。两年的尼姑生活坚定了她一生的佛教信仰。後来她取「日月悬空,普照大地」之意,给自己取名「曌」,但「武曌」之名并不流行。她总揽朝政达50年之久,退位後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史学家就称她武则天,这也成为历史上最流行的称谓。
武则天母杨氏是虔诚的佛教徒,受母亲影响,她也信奉佛教。佛教在唐代大为盛行,这正是武则天可以依靠的社会力量。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封洛水神为「显圣侯」,自封「圣母神皇」。同年六月汜水发现《广武铭》瑞石,暗示武则天是「化佛空中来」,当取代李唐为女主。她认为自己当天子乃「佛之再来、化身国主」。当年走出唐宫当尼姑,後又从佛门返回宫门,在夺位称帝和强化统治过程中,武则天善巧地利用了佛教。
她君临天下後,又通过皇权大力推动佛教在中国的弘扬,使其达到巅峰。在武则天眼里,出世与入世、佛门与宫门是相通的。为此她供养僧人、建寺造像、组织译经、广修「功德」。武则天对佛教有大贡献。武则天时代翻译佛教经典70多部280多卷。她精通佛理,对《大云经》、《宝雨经》、《华严经》等佛教经典更是潜心修习、推崇有加。她写的赞大乘佛法的四句偈,至今仍是佛教徒诵读大乘佛经的「开经偈」。
一代女强人以其雄才韬略推行其治国理念和政治抱负,她需要一个平台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文化高地和心灵家园,中岳嵩山便担当起这一重任。
嵩山位於河南西部,属伏牛山系,气势磅礡,壮丽秀美,面积达450平方公里。嵩山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绵延起伏层峦叠嶂,历代墨客骚人、僧道隐士前来寻古探幽者络绎不绝。周平王迁都洛阳後,定嵩山为「中岳」,这便有了「中岳嵩山」的称谓。嵩山自古为佛教名山,佛教文化丰富深厚。创建於东汉的法王寺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比少林寺早420年。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嵩山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少林寺为北魏孝文帝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落迹传教所敕建。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曾在此首传禅宗,後来禅宗发展成中国佛教重要一脉,故而少林寺又被称为禅宗祖庭。达摩在此留下「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的故事,确立了「明心见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禅法。嵩山还有会善寺、嵩岳寺、永泰寺、清凉寺等等。
可以说,武则天的一生与中岳紧密相连,嵩山成了她的皇家道场和思想依托。
她先後数十次「君临」嵩山,在此修建离宫,入少林寺拜佛求道、到三阳宫避暑修行、登峻极峰投放金简……高僧是她的老师,寺院是她的道场,她在这里反省内心、忏悔罪业、参悟佛法、提升智慧、为国祈福。正因为此,武则天封嵩山为「神岳」。封禅是皇帝祭祀天地的重大活动,「封」即祭天,「禅」为祭地。古人以为泰山是最高的山、最接近天的地方,秦汉以後封禅祭天均在泰山之巅,形成惯例。武则天一改旧制,在嵩山封禅。她称帝不久就亲临嵩山举行盛大封禅大典,御笔赐封「中岳」二字。她下令改嵩阳县为登封县,以庆祝「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之名从此沿用至今。武则天封禅嵩山先後筑有三坛:登封坛、封祀坛和朝觐坛。从三坛的构建和遗存不难看出当时歌舞昇平、社会安宁的昌盛景象,如果连年战争内忧外患,武则天是没有心境来此潜心修行、祭天封禅的。
身为佛弟子的武则天也爱少林的素斋文化。670年,李治陪武则天驾临少林,年逾古稀的昙宗和尚为她特制一席丰盛的「龙凤宴」。该宴拥有120道佳肴,主菜为「龙飞凤舞」。武则天素爱洛阳水席,「龙凤宴」中最受赞许的「万花汤」便颇有水席之风。武则天有头晕目眩、食慾不振症状,喝罢「万花汤」顿觉舒心,胃口大开,此汤後来成了女皇心仪之物。
综上所述,武则天之所以独爱嵩山,一是出於她的佛教信仰,嵩山为五岳之中,是遐迩闻名的佛教名山,符合武氏自诩「圣母」、「国主」的主观意愿和道场规格;二是嵩山距武则天的「离宫」洛阳和国都长安都不远,比泰山近得多,来去方便;三是嵩山风光壮丽,文采飞扬的武则天不啻在嵩山留下朝圣的足印,也留下不少欢快的诗作。登封告成乡石淙河有「小桂林」之称,公元700年,76岁高龄的武则天再度来此,在附近三阳宫里连住数月,还大宴群臣,即席赋就《石淙》一诗,命人刻在石淙河崖壁之上。诗云:「三山十洞光玄菉,压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虽步入耄耋之年,武则天对嵩山的依恋与情感仍呼之欲出!(原标题:武则天为何独独钟情嵩山?)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香港文汇报 2012-06-19 作者:马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