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中国传统年俗——贴年画、拜神、祭祖、团年饭与守岁

2013/6/18 10:23:05 点击数: 【字体:

    
    “过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盛大节日,中国人过年热闹喜庆,还有一些很有讲究的风俗。

  贴年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街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关于年画的传说有很多,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街门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

  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泾河龙王因为私降雨水犯了天条,玉皇大帝让唐太宗的宠臣魏征监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托梦向唐太宗求情,让唐太宗在行刑之时和魏征下棋,拖住魏征不让他监斩。但是魏征在和太宗下棋时打了个瞌睡,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夜里,泾河龙王的魂魄在唐太宗的寝宫外呼号,掷砖抛瓦,让唐太宗还命来。唐太宗夜不能寐,如此几日,唐太宗患病,不能上朝理政。太医来诊,方知是鬼魅作祟所致。秦琼(秦叔宝)、尉迟恭(尉迟敬德)二将请令,要在寝宫外守夜。这日,那鬼魅再无闹事,唐王病即愈。太宗大喜,遂封二将为门神。二将在门外夜夜守护,太宗于心不忍,命丹青巧匠绘二将之像贴于寝宫门外,从此民间唤为门神,常于新春之时绘像贴于门上。

  拜神

  过年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由于宗教、风俗本身的保守性及历代统治者的倡导,这种原始时代的“敬神”礼俗代代相袭,并逐渐演化为祭灶神。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

  祭祖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晚上那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请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团年饭守岁

  据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临之际,便四出噬人。古人为防御“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既然“年”怕火光、爆响,人们每逢除夕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在烛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岁。于是,便形成吃团年饭与除夕守岁的风俗。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分岁饭”。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至迟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团年饭的习俗。除夕守岁也是从吃团年饭开始,这顿饭常常得准备好几天,是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阖家团聚之宴,一般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可见这顿“团年饭”是何等重要。“团年饭”南北风俗各异,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欢包饺子,意即“更岁交子”;南方人喜欢打年糕,楚地人喜欢做鱼肉糕,“糕”与“高”谐音;红烧全鱼则是祈祷“年年有余”。

    守岁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不催。”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共叙亲情中辞旧迎新,寄托了人们对来年年景的美好期望。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牛城晚报 2012-01-21 作者:魏勤英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