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让梁祝永生在传说里
多年来饱受公众质疑却仍在各地风生水起的“故里经济”现象终于初尝苦果。据媒体报道,河南驻马店汝南县梁祝镇曾耗巨资打造的“梁祝故里”景区如今一片荒凉,部分景观树甚至已经枯死。据了解,该县2005年被中国民协认定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梁祝传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宣称投资两亿元将其打造成体验式梁祝爱情圣地。近日梁祝镇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称,一位曾经计划投资2亿的商人资金中断搁浅此事,目前为止,当地还未找到下一个投资商……
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已流传1460余年,千余年来这对象征忠贞不渝爱情的蝴蝶翩然人间,被赞叹被歌咏被琴颂被演绎,但这一次却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荒腔走板中折了半扇翅膀。
“梁祝故里”这几个字,大家在这几年真是听得耳朵磨起了茧子。早在三四年前,多达十几个城市争抢“梁祝故里”称号,一时间闹得人仰马翻,各地列举拥有梁庄、祝庄、马庄、鸳鸯池、梁祝合葬墓等遗址,各路专家相互掐架,公众舆论更是嘲讽声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其实被这故事感动多年的人们想不通的是,梁山伯生在东边的村还是北边的村有这么重要吗?所谓的出雷打坟处、化蝶处,真的有人相信这是现实世界里真切发生过的吗?类似民间传说故事嫁接在各种地点的事情实在太多,进入一个旅游景点后导游指着两个土胎泥塑告知这就是牛郎和织女成亲之地,这样的经历怕是每个游客都经历过。梁祝也好,牛郎织女也罢,都是关于爱情的千古绝唱,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当中,故事流传的社会根源就在于被爱情所感动,为追求爱情自由而呐喊。同样是歌颂爱情的故事,为什么没有人去考证织女的故里呢?原因可能是织女来自天上,不好确定户籍。
但看客质疑的“梁山伯生在东边的村还是北边的村有这么重要吗”,一些地方政府的回答却是肯定的“当然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故里经济其中的“文化”不过是个幌子,内容还在于要大唱“经济”的戏。当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有些人没有文化,搭不好台,受利益驱动盲目搞建设,自然会唱砸了经济这出戏。如果说在故里之争时期表示此番忧虑还属于前途未卜,那么如今“梁祝故里”景区资金链断裂已经很好地说明了“无远虑必近忧”的道理。一句老话,市场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试问动辄投资几亿的豪言壮语出口前,地方政府有没有做一番深入的市场调研,游客到底有多想去看牛郎织女成亲的草堂?钢筋水泥修建的一座梁祝化蝶之坟如何能吸引来如织的游人?长城沿途周边的村落如果“考证”出“孟姜女哭倒的是我这里的长城”,又怎么向游客证明并原景重现这一场景呢?
请相信以上并不是牵强附会的臆想,因为故里之争确实愈演愈烈。捋顺多年来故里经济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从最初的确实有一定文化人文价值的名人故里建设,到第二轮有些变味的考证认证名人的第二故乡,再到牵强附会、倍感雷人的文学作品人物故里之争,譬如西门庆故里、猪八戒家乡、花果山真地等,然后就登峰造极,如火如荼地进入了神话传说人物故里这场无聊至极的炒作中。其实众所周知,故里之争实质是资源经济博弈的反映,且日益演变成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修复古迹,举办纪念活动,吸纳投资,争取旅游收入,使之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各种利益的交错导致故里之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算争到了“故里”头衔,也并不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此番“梁祝故里”的遭遇即是当头棒喝。梁祝镇一位负责人说,景区的初步规划有1000多亩,由于资金缺口大,现在景区建设依然维持在2011年社会募捐后建成的入口处牌坊与景区栽种的绿化树建设状态,而且所谓的“梁祝故里”景区建设也没有立项——令人嗟叹的是,其实多美的愿景在愿景时期都是虚话,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市场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
话说回来,何必如此刁难梁兄九妹呢,生时是封建婚姻的枉死之人,死后千百年又成为旅游经济博弈的牺牲品。其实,就让“梁祝”活在传说里活在乐谱中,已经非常艺术非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