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梁祝故里:梁祝传说表达人世间最真的情

2012/8/16 16:54:50 点击数: 【字体: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一曲婉约、凄美的“化蝶”演绎着人间最真的情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人类向太空发射的首部乐曲,架起地球人和外星人沟通的心桥。在暮春时节,笔者怀着朝圣的心情前往汝南梁祝故里探寻。
      
    走进汝南县城,西关是座汉白玉梁祝相依翩翩飞舞的塑像,衣袂飘飘。车出汝南县城向南疾驰。梁祝传说的发源地马乡(已更名为梁祝镇)是个南北长5里、东西约 3里的集镇,古时贯穿汉口和汴京的官道穿街而过。这古道曾经黄尘漫卷,马蹄嘚嘚;这古道曾有多少达官贵人前呼后拥,来去匆匆。
      
    岁月的风雨将达官贵人曾经的显赫涤荡殆尽,留下的却是双蝶的千古绝唱。2005 年12月1日,汝南县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 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进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是小麦扬花季节,远处的村庄被蓊郁的绿树包围,空气中弥漫着作物成熟的芳香。车停马北村头,路旁芳草萋萋,间或荷锄老农偶过,似有古韵逸风。徒步走50米左右,路两旁分耸两冢。左为梁山伯墓,右为祝英台墓,两墓似聚还散,相对遥望。
      
    梁祝传说起源的版本很多,但汝南的梁祝故事因为有我国独一无二的梁祝双墓现象,更能准确地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
      
    在汝南,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同窗读书的红罗山书院,马文才的家马庄,梁山伯、祝英台坟墓……更巧的是,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的家,到和孝镇梁岗梁山伯的家,大约都是18里。祝英台家在书院东北,梁山伯家在书院西北,而两家到书院的路都必须经过曹桥,曹桥到书院为8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两人到书院去都途经曹桥,因此才有“曹桥结拜”的情节。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点的设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
      
    “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 “化蝶双飞”,午后的暖阳,洒落在千年前西晋人的梦里,洒落在红罗山旁的鸳鸯池里。同时,洒落在曹桥小小的亭子上,洒落在十八里相送的小路上。
      
    脚下便是一步三孔桥,呈“T”字形,仅方丈之间。完全是老式小桥,几块青石板铺就。泥污浅浅地浮在石桥之上,蒙上岁月的沧桑。朋友说,梁山伯墓的西北是梁岗村,祝英台墓的东南,是祝庄村。当年二人红罗山书院求学,这里是必经之路。在祝英台墓的东北,有村叫马庄,是英台被逼嫁的地方。梁山伯死后殡于此,是希望英台出嫁时经过这里,好最后再看一眼。祝英台出嫁行至梁山伯墓前,脱红现白,一步三泣,撞树而死,族人便把她葬于梁山伯墓的右侧,并在一步之间修了三孔桥,好让梁祝冥间相会。但不幸的是,梁山伯墓旁的小桥被拆掉。
      
    梁祝没有“生不同衾,死亦同穴”。“化蝶”一说,是文人的美好愿望。但这一步三孔桥,却是淳朴的人们对于封建礼教的分庭抗礼。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梁祝合冢相比,我更倾向“汝南说”。
      
    至今在马乡镇还沿袭着传说中的许多民俗:每个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乡为双墓送白灯笼;姓祝人家的女儿与姓马人家的儿子绝对不通婚,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在马乡镇,我们无不感受到梁祝文化的巨大影响。此地千年以来由梁祝故事所形成的独特民俗至今犹存,几乎每个人都能传唱梁祝的民歌、曲艺及戏剧唱段,更有民间戏剧演员可以全段地唱出《红罗山》等梁祝折子戏,乡言土语的运用,使其更有地域特色。
      
    “走一洼,又一洼, 洼洼里头好庄稼, 高的是秫秫,低的是棉花……”哼唱着随手拎来的梁祝民歌,离梁祝墓,过结拜桥,走在“十八里相送”的路上,周围的风景并不浪漫,极目望去,路旁林木参天。
      
    通往书院的途中,乃是一条窄窄的土路。所谓的红罗山,山不大,像是人工堆成。山脚下,鸳鸯池边,是一眼千年古井,如果把红罗山称作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山”的话,那山下的古井可称上是古老的“爱情井”,这井里应该有永不枯竭的“爱情水”。清冽的泉水,似仍有情侣的倩影。我们把胸口贴着爱情井,几乎聆听到梁祝提水的窃语。
      
    环山皆水,失却了梁祝的神韵,水没有想象的清澈如许。沿小桥,过山门,拾阶而上,山后一棵千年银杏,四五合抱,传为梁祝亲手所栽,后被乡里用锯从四面锯开,运走他用。树已枯死,中间残留部分尚有二人合围之粗。当年锯齿痕迹犹在,连同红罗山上的残砖断瓦,述说着这里历史的久远。
      
    一个民族的传说,是这个民族发育、成长的形象记录,更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厚重宝藏。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梁祝传说在日本、朝鲜、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也是个颇具“世界色彩”的文化现象。
      
    物是人非的红罗山书院,不知是否还在回忆那段缠绵凄婉的动人故事?(原标题:梁祝故里:人世间最真的情)

    来源:河南电力报【热原】     2011.6.2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