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泡桐成河南兰考名片 兰考乐器业面临缺“材”

2012/8/15 15:14:02 点击数: 【字体:

泡桐成河南兰考名片  兰考乐器业面临缺“材”
兰考乐器面临“材荒” 商报记者 陈松 文/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兰考百姓利用泡桐资源搞起了民族乐器,占据全国三成市场,年产值2亿元。
    然而,10年多伐少栽,兰考泡桐资源紧张起来,价格3年涨了近一倍。尽管兰考人去年栽下20万株泡桐,今年又栽20万株,但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泡桐生长期较长,兰考民族乐器业至少面临10年瓶颈期。
    【溯源】
     泡桐成兰考名片

    在兰考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兰考三大宝,花生、泡桐和大枣”。
    说起泡桐,就不能不提焦裕禄,因为兰考还有这么一句话:“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兰考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多次在此决口泛滥,风沙、盐碱、内涝严重,当地人称为“三害”。
    兰考县城关乡朱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善民回忆说,焦裕禄书记来了之后,总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下乡,爱和年长的、经验丰富的村民攀谈,总结出了“扎针(种泡桐)贴膏药(翻淤泥铺沙丘)”治理沙丘的办法。
    受土质等条件影响,兰考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1992年,原轻工业部组织专家考察后认为,兰考泡桐为国内制作古筝、琵琶等乐器面板的最佳材料,遂把兰考确定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
    3月4日,记者赶到固阳镇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在将50台古筝装车。“这些是新加坡的客户预订的,下午就要走了。”公司总经理代胜民说。
    在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一丝不苟地制作古筝和琵琶等乐器。代胜民指着一台古筝说,古筝的音质好坏关键是看面板,用兰考泡桐木制成的面板纹路匀称,共鸣度高,透音性能好,音色绝佳。
    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曾对外宣称:焦裕禄和泡桐都是兰考的名片。眼下,全国以桐木为原材料制造的民族乐器,有90%来自兰考泡桐。
    【传奇】
    一位农民带动兰考乐器业

    “说起乐器产业如何兴盛起来的,我们得感谢一个人:代士永。”兰考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坤峰说。
    上世纪70年代,兰考人并不知道泡桐能做乐器,后来,泡桐被制作成烧火用的风箱,这些风箱在鼓风的时候,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
    上海乐器厂的一位技师来到兰考,听到这种声音之后便说兰考的泡桐很适合作乐器材料。这个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上海、扬州等大民族乐器厂纷纷来兰考进货。随着进货的人越来越多,代士永就自己创办了一个小型的泡桐板加工厂。
    生意越做越大,代士永萌发了办乐器厂的想法。1988年,代士永聘请张连根为技师。后来,又聘 请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位教授为技术顾问,开始生产乐器。1993年,代士永和台商投资两千多万元创办了开封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年产古 筝、古琴、琵琶、二胡等20多个品种的乐器上万件,成为兰考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企业。
    在代士永的带动下,兰考的民族乐器企业发展到32家,31家企业集中在固阳镇,年产乐器7万件,年产值2亿元。
如今,代士永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代胜民接手了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
    【问题】
    兰考乐器业面临缺“材”

    就这样,20年来,兰考泡桐作为民族乐器的上佳材料在业界遐迩闻名,生产出的乐器产品屡屡获奖。但这一优势将因泡桐资源渐渐“萎缩”跟不上市场的巨大需求而慢慢消失。
    “泡桐存材量少,而需求量却连年攀升,价格自然要高,三年前,一立方米好点的泡桐才卖700元左右,现在都能卖到一千三四了。”代胜民说,更大的问题是,现在要找好木材,出再高的价也找不到了。
    其实,埋下“祸根”的就是兰考泡桐的巨大需求量。“拿我们厂来说,一年的泡桐需求量大概是300多立方米,本地三十多个乐器厂加起来应是5000立方米左右,而这还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被外地企业收购走了。”代胜民说。
    于是兰考泡桐数量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大面积砍伐。张坤峰说,兰考县2006年农桐间作面积虽达46万亩,但目前成材的泡桐量已明显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争,把有限的资源采取各种办法从其他行业争取过来。”代胜民说,现在各乐器生产厂家门口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公告:高价大量收购桐木,以质论价。
    “而这样又导致另一种情况出现,都是我们厂家在相互飙价,价钱自然是越抬越高。”这种情况有些恶性循环的味道,兰考乐器制造产业群正在进行着一场求“材”大战。
    【探因】
    泡桐为何越种越少

    是什么导致了泡桐种得越来越少呢?
    “大家都种速生杨了,杨树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利润更高。”张坤峰说。
    固阳镇范场村村民孔令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棵泡桐需要长10年才能达到乐器厂的要求,也就是说树干直径在48厘米到52厘米之间,这样的树,也就只有半立方米左右,最多能够卖到700元。
    如果种植一棵杨树呢?成材最多5年左右,因为杨树长得比较高,材积也大,一棵大些的树就能有一立方米左右,它的价格和现在的泡桐差不多,即使按照1000元计算,一棵树就是1000元。如果你是农民,你也知道种哪个更划算。
    “还有个原因就是,泡桐上面散开较大,因此它的间距也较大,一般30米往上,才不会影响地里庄稼的阳光,而杨树则是向上长,就是10米一棵也没什么问题,这样一来,种杨树就更划算了。”张坤峰说。
    现在,到农田可以随处看到大面积的杨林,而桐林几乎找不到。
    作为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群的带头人和县人大代表的代胜民感言:“现在如何能把农民种泡桐树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是一个问题。”
    【影响】
    面临至少“10年瓶颈”

    好在兰考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将关系到兰考制乐业的生死存亡。
    面临这种情况政府不能不管,兰考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张坤峰说,兰考正在筹集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补种栽种泡桐。
    兰考县林业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共种植泡桐20万株。“这些全都是政府出资,买来树苗,由政府工作人员种在道路两旁和空闲地上的。”张坤峰说,“但是种植的数量还不足以弥补泡桐的需求量。”
    记者在兰考县林业局采访时,张坤峰正在乡下栽树。等了好久,办公室才回来一位工作人员,他对记者说,现在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都下乡栽种泡桐,根本没时间来办公室,他也是听说记者来采访,临时从乡下回来的。
    该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县里又栽种泡桐20万株。即使栽种了这么多的泡桐,从目 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来看,兰考民族乐器产业这种资源危机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泡桐还需经过十余年的生长才能成可用之材。”代胜民说,兰考乐器制造业 至少要经历10年瓶颈期。
    【观点】
    是灾难也是行业洗牌机会

    “现在我们拿泡桐除了直接从农民手里收购,有时候遇到资源阶段性紧张的时候,还不得不从‘行户’手里高价拿货。”代胜民说,这批人就是专门从事泡桐中介买卖的,很多泡桐都囤积在他们手里,价钱较高。
    对于兰考这种现象,河南战略经济学会专家王金成认为,从本质上讲,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从兰考地方来讲,泡桐是当地的名片,政府不能不进行干预。
    “我本人倒认为,这虽然是兰考乐器产业的一次灾难,也是一次行业洗牌的好机会。”王金成说,据 他了解,兰考固阳镇的民族乐器企业固定资产在4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其余的是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在市场经济里,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的抗风险能力自然较 弱,能够生存下来的,则是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制乐厂,有利于兰考乐器产业的长远发展。
    王金成同时还说,但兰考地方也不能坐视不理,政府投资栽泡桐的做法就很好,另外,政府还应该积极支持企业度过这段瓶颈期,给他们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给予适当政策补贴,积极引导企业寻找新的替代木材。(原标题:泡桐树伐多栽少 兰考乐器面临“材荒”)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记者:陈松      2008.3.10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