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的习俗——放河灯,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代表作品《呼兰河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从“转世”、“地狱”等可见,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在某种程度上与佛教一定的渊源。因此,中元节的放花灯和佛教文化息息相关。
中元节河灯
放河灯一般会选择在七月十五当天的晚上进行。放河灯通常是一个集体行为,由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花灯、放花灯。花灯一般是用硬彩纸叠成莲花形状,并在花心中间点上一小截蜡烛,入夜,将花灯放到水里,让其顺水漂流。民间习俗认为,根据花灯的漂浮状况,可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的深层次含义,是从佛教里的“普渡”教义演化而来。在我国的华南地区,花灯上会被点缀一些颜色,被称为“渡”,即普渡亡魂。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若没有灯的指引是达不到彼岸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