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洛阳“帝王”龙灯

2013/8/9 9:45:45 点击数: 【字体:


    洛阳龙灯始于汉代,当时表演共分赤、黑、青、白、黄“五色龙”。

    目前洛阳老城的“南关龙”在我国舞龙中唯一挂白胡子,以纪念赵匡胤作为“真龙天子”在洛阳出生时火光冲天的奇异天象。而东关的“巨龙”长50余米,点燃特制蜡烛,既不熄灭也不会烧着龙身,在夜色和人海中游动腾飞。

    洛阳的龙灯的龙灯虽然不长,仅有八节,一节头,一节尾,六节龙身。但每节都得用红绸布连起来,这样才能使总长度达到10米有余。制作龙灯的材料是竹篾和木棍,龙唇上飘着一些用苎麻做的龙须。如此龙灯模样,若白天展示,恐怕没什么看头,妙的是舞龙灯的时间大都在晚间。龙灯内置烛火,龙就有了魂魄,变活了!舞动起来,形象逼真。书上说,有的地方是用油纸卷作为点灯之物。油纸卷制作起来颇费工夫,先用草纸搓成手指大小,一尺多长,对折一下绞成麻花状,然后放到滚油中炸。炸的火候须掌握好,嫩了不耐烧,老了火焰小,易被风吹灭。这种事情得让巧手姑娘和麻利媳妇来做。在舞灯的前一天,她们就聚在一块儿,裁纸的裁纸,搓花的搓花,烧火的烧火,炸油纸的炸油纸,忙得不亦乐乎。

    洛阳的龙灯,与外地龙灯有很大区别,就是以纸代布。你想想,龙体内有火,用布尚且怕火给烧了,用纸岂不更加危险?但洛阳人就是这么敢于冒险,这也正是洛阳龙灯的骄人之处。

    话说宋代以前,洛阳东关一带的百姓擅长做纸花,生意很兴隆。五代末期,做纸花的商人把纸花运往开封及外省大城市出卖。结果他们到外面一看,人家都会玩龙灯,就跟人家学,先学会了制龙灯。外地龙灯的龙鳞都是用布制的,东关人琢磨,咱会做纸花,何不以纸代布来个创新?于是洛阳制造出来的龙灯就很酷,与谁的都不一样,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洛阳龙灯表演,分为多路,但以南关龙灯和火烧街龙灯最有特点。尤其是火烧街龙灯,因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沾着龙气,所以远近闻名,每每出动,观者如云。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东关夹马营八孔窑。传说他出生的时候,夜半红光映天,远远望去好像大火燃烧。宋朝建立后,就把夹马营改名为火烧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出生在这里,他接班登基之后,又将火烧街改为双龙巷。后来宋人在双龙巷建太祖庙,龙灯也从原来的独龙独舞,改为双龙齐舞。

    只是这两条龙灯,也是有区别的。一条为火龙,通身红色,卷尾,象征宋太祖赵匡胤;一条为青龙,扫帚尾,象征宋太宗赵光义。两条龙灯同时上街舞动,一前一后,蜿蜒而行,彼此呼应,十分壮观。

    据《洛阳市志》记载:解放前,火烧街龙灯社设在太祖庙内,“社首”多由地保绅士担任,每年元宵节、城隍节、寒食节,龙灯都要按时出来表演。表演时,排鼓震天,鞭炮齐鸣,场面上有梢子棍百余条,火弹开路,威风凛凛,气势非常。舞龙者共有9人,龙头重达40多公斤,由一位大力士充任;龙尾更重,大约60公斤。

    记者曾看过两次舞龙灯,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元宵之夜。记得一次是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两条龙灯依次跃入观众围起的“舞池”,顿时鞭炮阵阵,鼓声隆隆,还隐约听到指挥者的哨子声。随着哨声,龙灯上下翻飞,一节起,一节落 ,一节仰,一节俯,如蛟龙出海,摇头摆尾,尽情遨游。不一会儿,忽听哨声急,眼见舞姿变,只见领队的把扎有引珠的木杆齐腰一横,固定在一个地方转起圈来,龙灯便以他为中心疾疾旋转。引珠越转越快,龙头咬住不放,龙身龙尾紧跟其后,风驰电掣,虎虎生风,直舞得灯火一节一节地熄灭,转眼间天昏地暗,舞龙人个个气喘吁吁。我看那玩龙尾的人最辛苦,他在外围,跑的路线是龙头的几倍,没有百米赛跑的速度是不能跟上的,一场下来,即使是“飞毛腿”也要找人替换了。

    原来,舞龙头和舞龙尾的,非得有A角、B角不中,这大概与剧团演戏差不多,主角的唱段多,太累人,得有A、B角替换才行。据说舞龙头龙尾的人,如果舞得好,子嗣旺,多子多福,而且运气特别好,所以小伙子们都争着舞龙头龙尾,要到最艰苦的岗位上锻炼自己。

    也难怪,都是“龙的传人”嘛!龙的形象,既威严又灵动,被视为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人们争相舞龙,抒发自己对龙的崇拜,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说舞得好就能多子多福,不过是勉励后生们都来挑大梁,为龙灯社出力效劳罢了。

    过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大部分龙灯已被连日的爆竹烧破了,有的看上去已是“体无完肤”了,只剩下竹篾骨架。到了正月十六这天,有的地方还要举行回龙仪式,这是灯节的尾声,场面狂热,直到深夜回到寺庙,才算完事。其时,龙身已不堪用,除龙头之外,予以焚烧,送龙上天。龙头则高置寺庙的大梁之上,准备明年再用。(原标题:洛阳“帝王”龙灯)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民间工艺品网(2006-12-1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东关双龙由来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