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九曲黄河灯盏会资料图。
去年6月12日,安阳县伦掌镇孟村九曲黄河灯盏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8月又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民俗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与孟村年近八旬的张相晨老人是分不开的。
张相晨出生于1932年,性情直爽,活泼开朗。虽然年逾古稀,但他仍然显得精神饱满,谈起话来妙趣横生。老人回忆说:“当年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去看扎灯盏阵、走灯盏会,看得多了,便对灯盏产生了浓厚兴趣。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乱,老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过年走灯盏会的习俗也就随之淡忘了。解放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元宵节走灯盏会重新兴起。那时,爷爷年龄越来越大,自己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传人。”
改革开放以后,张相晨到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乞伏村,与有着共同爱好的老人一块儿回忆扎灯盏阵的经过,九曲黄河灯盏会的图谱逐渐清晰。回来后,他重新绘制图谱,由此使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技艺得以保护传承。
1995年元宵节,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村里安排他和其他几个热衷于文化娱乐的人到市人民公园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
张相晨说,扎灯盏的技术性很强,既要按图索骥,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稍一疏忽就会扎成“死胡同”,甚至要推倒重来。具体操作的方法是:将数百根1.2米高的铁管按图谱插在事先选定的一块较大而平坦的土地上,按照“九曲黄河十八弯、百姓富贵不断头”的构思,扎成一个大方阵,内含九个小方阵,其间设巷道,供游人行走,每根铁管上还要放上灯盏,加入香油,待夜色降临时点燃,才能看到应有的效果。
为将这一民间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相晨不分昼夜配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为制作申报专题片,张相晨带领大家临时布阵,组织演出,工作忙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为防止这一民间技艺从他手中失传,在众多人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的情况下,他选择年过50岁的马金土当第二十代传承人,叫他进行跟班学习扎灯盏阵、走灯盏会,由其具体负责整理相关文字材料,并组成了100多人的九曲黄河灯盏会强大活动团体。(张金科 文/图)(原标题:张相晨:九曲黄河灯盏会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