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姬克喜结缘甲骨文,决心学习甲骨文、钻研甲骨文,从此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光阴荏苒,经过刻苦钻研与不懈努力,姬克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甲骨文研究“草根学者”。如今,这位老人又自筹资金,不辞辛苦,赴全国各地举办甲骨文图解展览,只为提高大众对甲骨文的认知水平,弘扬民族文化。
结缘甲骨文 刻苦钻研
姬克喜1951年出生于河南省浚县钜桥村,自幼丧母,与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姬克喜从小酷爱书画、聪颖好学,20世纪80年代在安阳工作时,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姬克喜在安阳工作期间,受“安阳殷墟笔会”的影响,迷上了甲骨文,并立志写一部通俗易懂的甲骨文书籍。“当时有关甲骨文方面的书比较少,能讲解甲骨文知识的人也少,只能靠自学。”姬克喜说。为了学习甲骨文,他把印刷品上的甲骨文剪下来贴在墙上,每天观看,仔细琢磨,并从书店、图书馆找来各种关于甲骨文的书籍、资料,废寝忘食潜心学习。
经过刻苦钻研,姬克喜掌握了学术界形、音、义公认的1200多个甲骨文字,并对简化汉字书法艺术及汉字演变过程进行了探索研究,先后编著了《甲骨文字源流简释》、《甲骨文图解》、《简化汉字标准草书》、《草书符号探秘》、《简化字总表简繁草书对照字帖》等。《甲骨文字源流简释》是姬克喜用了20余年的时间写成的。《甲骨文图解》通过图解甲骨文的形式,对甲骨文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解释说明,使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自主学习甲骨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鉴于姬克喜在研究甲骨文方面的成就,他先后被聘为简化汉字书法研究会主席、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人文大学汉语研究中心研究员。《甲骨文字源流简释》、《甲骨文图解》也被国家图书馆珍藏。
诲人不倦 传承文化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传承,姬克喜自觉担负起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播甲骨文化。退休之后,姬克喜便开始自费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甲骨文图解巡回展览,他计划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走遍全国,让更多人能够识读甲骨文,了解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弘扬民族文化。
“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本来就很少,长此以往,今后能够认识这种文字的人可能会更少。”姬克喜的甲骨文图解,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详细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演变历程,使原本难懂的甲骨文变得易学、易懂。
姬克喜告诉记者,汉字的字理,即造汉字的道理。他宣传汉语字理教学新思维,主要就是总结汉字的识字规律,在研究汉字如何形成的同时,通过甲骨文这一形式,用汉字字理去识字,使人们快速记忆汉字,提高学习效率。
如今,姬克喜的足迹已遍布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他还多次到各地高校讲学,向多个图书馆捐赠甲骨文方面的书籍,与甲骨文爱好者交流、探讨,生活忙碌而充实。
痴迷甲骨文研究20余载,姬克喜付出了很多精力、时间、金钱,如今的他生活依旧清贫。“但我攒下了丰厚的甲骨文研究成果。”姬克喜说,“一路走来,我的展览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认为我做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一定会带着展览走遍全国!”
“把甲骨文从专家学者的书本里请出来,让普通群众都能认读。我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姬克喜说。(原标题:一位甲骨文研究“草根学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