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河南周口市体育中心。
一座卡通味十足的杂技剧场喜气洋洋地耸立在那里,这就是河南省第三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大赛的比赛现场。
大赛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杂技家协会、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周口市文联、周口市文化局承办。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邵学敏,中国杂协副主席程海宝,中国杂协副秘书长邹玉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及周口市四个班子领导观看了赛事和演出活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安徽省杂技团、武汉市杂技团等十几个国内知名杂技团体也前来观摩。
自2010年10月启动以来,大赛历时11个月,共有17个参赛队的27个节目参赛,19个节目进入决赛。参赛队伍覆盖了郑州、开封、周口、濮阳、新乡、驻马店、漯河等河南各地的多数杂技团,节目荟萃了高空、手技、柔术等众多技巧门类,充分展示出河南杂技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周口市杂技马戏团《空中大飞人》、周口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火箭飞人》、周口市杂技团《女子倒立技巧》等10个节目获得金奖,河南水秀清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立绳》等9个节目获银奖,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空竹》等7个节目获铜奖,濮阳阳光残疾人杂技艺术团《柔术》荣获特别奖,周口市文联等6个单位荣获组织奖。大赛得到了评委专家的好评,认为显示了河南深厚的杂技文化基础,特别是民营杂技在技巧性、艺术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杂技搭台: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一场比赛,让周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即便从全国范围看,河南也是杂技大省,比赛着实也让专家评委们惊喜不已。在民营杂技团居多的参赛队伍中,原本“技巧尚可、艺术欠佳”的粗糙已被“惊险奇美”所替代。邵学敏用“非常精彩,不虚此行”给予本届大赛高度评价。程海宝也认为,“许多杂技团无论在技巧上还是艺术性上,都做了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杂技与魔术》副主编徐秋说:“我看了比赛以后,特别欣喜的是看到不少节目都在创新,比如《中国结》《手技》不仅把传统文化融合进来,还在道具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技巧。”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编剧、导演李云则关注“百戏”的“戏”字,认为参赛节目已在注重戏剧性和文化的内涵,像《火箭飞人》的表现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结》《三彩丽影》《笛魂》几个节目,有的引入了传统文化,有的用杂技表现唐三彩,使杂技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升华。河南省杂协副主席唐永清则力挺周口,认为 “拥有悠久杂技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周口杂技敢闯敢为,不断创新,许多节目都亮点突出,整体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的确,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此次获得金奖的10个节目中,《空中大飞人》、《火箭飞人》和《女子倒立技巧》都来自周口。而且,就连比赛用的杂技剧场,从双立柱改进为四立柱、占地近3000平方米、拥有1800多个座位且已远销海外,它就出自周口市杂技马戏团团长张金贵之手。
优美抒情又富有戏剧性的《火箭飞人》,悬脖旋转,衔吊飞舞,高难的技巧和唯美的表演让人如痴如醉;而《空中大飞人》中的空中转体540度接吊子、空中转体1080度接底座连续组合动作、后空翻三周连续接五个组合动作,其惊险更让观众捏了一把冷汗。许多观众在看完之后忍不住惊呼:“原来咱们周口还有这么好看的杂技。”意料之外,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周口杂技那么有名,却长期“墙里开花墙外香”;周口杂技人的身影已经遍布全国,演到了海外,甚至周口人也都知道不少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练杂技,真正看到高水平周口杂技的时间并不多。这一次,周口借搭台大赛,正以独特的方式耀眼亮相。大赛已经结束,群众还蜂拥而来,意犹未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杂技的需求。
这是一次对河南杂技新面貌、新成果的全面展示。作为全国第一个市级“中国杂技之乡”,周口,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行业盘整:多元发展打造产业链条
也许,比赛只是一个平台,一扇窗口。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基础和缘由,河南杂技并非“异军突起”,而是跟它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民间氛围密切相关。其中,周口杂技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北有吴桥,南有周口”,这是流传在中国杂技界的一句老话。
早在春秋时期,河南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技谋生。虽经时代变迁,但杂技艺术在周口大地历久不衰,各类杂技团、驯兽表演团、飞车表演团等犹如朵朵鲜花,开遍周口大地,每年一度的淮阳太昊陵古庙会更成了当地杂技展演的重要舞台。在周口下辖的淮阳县,每年举办的“太昊陵庙会”,当地史志“杂技棚连棚,会师陈州城”的描绘,再现了当年周口杂技的盛况。太康县张集乡温良口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喝了温良水,傻子也能踢两腿。”因为杂技,温良口人在当地农民中率先用上了彩电,住上了楼房,有了私人轿车。
虽然时代变迁,但杂技艺术在周口大地上久盛不衰,一系列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据周口市文联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周口拥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从业人员7000余人;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加上散处全国各地的家庭杂耍和民间杂技培训班、演出团,从业人员达14000余人。其中,中国杂协会员13人,中国杂协理事3人,河南省杂协会员65人。在中国杂协认定的全国十大民营杂技团中,周口市就占了3个。仅杂技事业一项,全市增收就达4亿元以上。2004年,周口市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级“中国杂技之乡”。杂技,已成为周口重要的特色文化品牌。
更重要的是,这一品牌一直被周口人不断地刷新刷亮。他们在“新、难、奇、美”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从技巧到道具,从编导到舞台,都力求做到推陈出新。2005年,张金贵的周口市杂技马戏团携《大飞轮》勇夺第10届中国吴桥国际杂协艺术节“特别金狮奖”;王敬宇杂技团则以节目《晃圈》夺得摩纳哥第17届“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最高奖“金K奖”。
长期以来,100多个杂技团、10000余周口籍杂技人常年在全国各地巡演,有的还走出了国门,闯荡世界。如今,周口市杂技马戏团的马术和大飞轮表演已成为国内外杂坛的两大绝活。西华县现有20个杂技团,王新虎、杨建全领班的杂技团以舞台杂技节目为主,已在上海连续演出了5年。崔氏家族的杂技团长年在国外演出,也影响很大。周口川汇区的杜氏家族,在河南杂技界早有盛名,目前已发展为3个飞车团,在东南五省长年巡演。郸城县组建的4个杂技团以高空走钢丝为代表的杂技节目市场前景也颇受看好。
此外,周口人在创新单一节目的同时,还发展出了自己的杂技剧。其中,王敬宇主创的《梦幻西游》在深圳“世界之窗”演出近10年;2010年,张国胜投资 1000多万元打造的杂技剧《洛神》在郑州市艺术宫华丽亮相。这一步跨越,为周口杂技的品牌创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周口杂技已脱掉了过去江湖卖艺式的外衣,为杂技穿上了时代的新装,在杂技、马戏等诸多表演项目上,都不断刷新亮点。
在“创优创汇”的同时,周口人把目光看得更远。在演出之外,包括杂技培训、道具制作等配套产业也引起了重视。2005年,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团长余帅创办了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几年下来,这所占地30余亩的学校已初具规模,其培养的演员在本次比赛中一举夺得金奖,《火箭飞人》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张金贵则在开展多种经营、打造产业链条上做了成功的尝试,不仅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杂技大篷,还先后投资建设了浙江温岭市动物园、张家界杂技演出基地。目前,周口市已有各类民营杂技学校、培训学校20余所,各类配套产业设施也在全国各地逐渐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周口,正依托自己的优势,渐渐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杂技产业链。地处黄淮平原深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周口,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周口市文联主席马明超告诉记者:“周口杂技以团体优势见长,杂技事业在周口的大发展,得益于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扶持和当地艺术土壤的滋养,同时更与一批领军人物的艰苦创业和示范带动密不可分。”
未来布局:组建集团发挥优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比赛丰收的喜悦之外,周口人也有自己的担忧。
“演员获奖了,现在我们特别担心的是,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苗子又被发达地区的大团挖走。”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团长、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余帅不无忧虑。有这种担心的周口杂技团长不在少数,而全国各地前来观看比赛、暗地里可能带着“打猎”任务的的确大有人在。张金贵也表示,虽然周口杂技从业人员多,团体优势突出,但多数都是散处全国各地,文化产业规模小,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文化企业,因此往往很难掌握演出定价的话语权,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人才流失在所难免。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编剧、导演、大赛评委杨守林觉得,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有的杂技人走出去了,学习了经验又回来创业,回馈周口,不管对杂技全局还是对周口发展,都是一种双赢的现象。
不过,专家们也认为,这种“出走+回归”的方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周口自身的发展。一直以来,不少周口人不禁问自己:“周口有杂技吗?”是的,在这个 “中国杂技之乡”,平时却很难见到杂技人演出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南下“淘金”去了。“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几乎成了中国杂技的传统,在周口则尤甚。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资源,却不能更好地推动家乡建设,这个局面必须得到改变;特别是在掌握话语权方面,攥起拳头才能更有力量。
实际上,一场对杂技产业的布局正在周口悄悄进行。
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转变”的发展部署中,“以杂技艺术为突破点,带动周口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周口市文联主席马明超透露,目前周口市正规划通过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实现强强联合,组建中国周口杂技集团。规划中的中国周口杂技集团将包括杂技学校、杂技演出团队、杂技艺术中心、杂技艺术市场开发管理部等。其中,杂技团队将以周口现有民营杂技团为基础,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实现集团运营。届时,将常年组织50至 80个团在全国各地演出,20至30个团在海外演出,预计每个团年收入可达500万元,3到5年内帮助10至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自身建设方面,杂技艺术中心将组织指导建立30至50个杂技村,形成连片效应,助力周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刘保仓表示,把‘中国杂技之乡’这一品牌打响叫亮、做大做强是一篇大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就可以成为周口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举办河南省第三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大赛,是周口人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口,这个闪耀着“中国杂技之乡”的豫东城市,将会更加魅力十足,光彩耀人!
这是河南全省的杂技比赛,却吸引了全国众多杂技院团前来观摩。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遍布全国的河南杂技人带出的一种效应:这片杂技人才辈出的沃土从不缺少关注,作为“中国杂技之乡”的周口更是如此。
在参赛节目《火箭飞人》中,李婉征的灿烂笑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委们评价:“在很多杂技表演中,很难见到这么融入杂技、享受杂技的表演,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她能表现得那么放松,那么富有表现力,这是真正的表演。”而参赛节目《空中大飞人》的惊险更让观众叹为观止。两个节目分别来自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和周口市杂技马戏团,是周口杂技收获的优秀成果。(原标题:周口“中国杂技之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