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淇县谷鬼子文化遗址、遗存

2013/4/24 14:59:20 点击数: 【字体:

    在淇县境内,以云梦山水帘洞为中心现存有多处谷鬼子的文化遗址、遗存。
   
    鬼谷子,姓王名禅,为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其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因隐居淇县云梦山清溪鬼谷,故称鬼谷子先生。战国初期鬼谷子王禅在此隐居,志匡天下,创办庠序,聚徒讲学。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孙膑、庞涓、尉缭,仙道家茅蒙、徐福,外交家毛遂皆具是其门下。其创办的云梦山战国军庠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1、水帘洞
   
    位于云梦山位于九岭叠波的云梦盆地南山半崖上,高10米,宽5米,进深80米。时有水珠滴落,晶莹透亮,宛如水帘,故名。洞镌一联,描述了这里的自然美景:“碧水为帘山头挂;红桃似锦洞口开。”石室幽邃,幻异万状,内有泉潭。泉水每每溢出,在洞外形成飞瀑,地涌天悬,啸声充足。正是“乘云愿洒泉为雨,飞润阎浮四百州。”这里就是鬼谷子隐居办学的地方。相传当年鬼谷子常坐牛车出入洞中,如今洞中仍保留着车辙和牛蹄的印迹。
   
    在洞口上方,是龙门通判窦文于明万历十一年撰刻的摩崖题记“水帘洞—鬼谷先生隐处”,魏碑书体,端庄凝重,高高镌刻在洞口上方,可谓画龙点睛之作,是云梦山摩崖中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

    2、《诣水帘洞有感》诗碑
   
    位于水帘洞洞口,明代龙门通判窦文撰写。碑高1.3米,宽0.6米。镌刻七绝一首:“天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半编。”用行草书写,潇洒流畅,放荡不羁,章法布局,恰到好处,很有现代书法的气度。仅用28个字,高度概况了当年鬼谷办学的盛况,和洞口的摩崖题记遥相呼应,浑然成趣。

    3、“重修道院记”碑
   
    位于水帘洞洞口的崖壁上,元代文学家王恽撰写。其碑就山而凿,通高3.54米,宽1.20米。碑座就山势雕凿的一匹巨形赑屃,前爪犀利,曲颈向内,双目炯炯,遥望前方,仿佛告诉人们由此入洞拜谒鬼谷子。碑首为透雕的两条蟠龙,龙尾盘结交错于正中,龙首向背伏于碑的两侧,双目俯视,似为人间送去吉祥,二龙中间,是文学家王恽书写的小篆“云梦山道院记”,端庄凝重,出手不凡。可为后人碑帖。碑文为楷书,竖行22,行满字36字。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述了云梦山水帘的自然美景,追述唐甄济隐居此山的情况和元代全真学者李志和(邱处机之门生)修复云梦山的事迹以及重修云梦山道院的情况。此碑刻于元大德三年(公元 1299年)。

    4、孙膑洞
   
    开凿于清同治十年,就山而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长7.29米,高3.3米,进深5米,前脸由青石砌建,石门石窗。石雕斗拱和瓦龙及圆形瓦当,洞前树六棱卷脊棚二根,高3.23米。洞口镌刻楹联:“道讲刑名勋垂勃海;胸罗兵甲气镇风云。”高度概括了孙膑的功绩和才华。洞中有二排六根方形石柱。前排两根高 2.16米,宽窄各0.26米,柱正面浅浮雕线刻八仙和神话传说人物14幅,高0.22米,宽0.175米。后排四柱并列,构成南北长3米的石坊,上首斗拱瓦档,斗拱下是三级石雕替木,高浮雕牡丹、莲荷,中间线刻长0.42米、高0.22米的棱形画面图案《白猿盗桃》、《孙膑下山》等戏曲故事三幅。四柱正面镌刻楹联:“会众英勘乱天下;扫群魔旋转乾坤。”“周流天下万古长,参赞化育伯王师。”中间二柱的左右面、两边二柱的向内面,每面浅浮雕线刻四组戏曲人物故事共24幅。这些雕刻构图严谨,比例适度,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白猿盗桃》和《孙膑下山》犹为上乘。
   
    《白猿盗桃》,右为一棵弯曲的桃树,满树硕果。孙膑站在树下,身着道袍,头戴道帽,腰系丝绦,背挎宝剑,左臂抱缨帚,右手前伸。白猿双膝跪地,仰首上望双手合十献天书。图中题款:“仙猴偷桃送天书,报恩德,赠孙夫子孝母,永念后世。”《孙膑下山》图上题款是“辛末往事,中秋月郎日,孙夫子拜寿看母……”画面共有四人,孙母坐于堂上,孙燕站立一侧,堂前有一彩道抱笏板站立。孙膑头戴软巾,身着褶子,腰系丝绦,躬身抱拳,向母施礼。
   
    这些实物为研究鬼谷子及其学生孙膑的文化提供了的历史见证。

    5、舍身台摩崖题记
   
    位于云梦山景区中心,是迄今河南省发现的最大的摩崖题记。高6.9米,宽3.77米,面积26平方米。题记上方有石雕房檐相护,斗拱瓦垄,十分精致,楷书字体,但因水锈严重,部分字迹无法辩证。是谷鬼子办学收徒测试之地。

    6、《仙洞偶笔》碑刻
   
    位于云梦山水帘洞附近,是邑人御史孙征兰于明崇祯十二年撰写,共二首。其一曰:“盘古谁施开混针,斜穿山腹作仙心,我来洞代仙开口,心似山空古在今。”其二曰:“洞为仙人万古留,泉翁仙髓带云流。乘云愿洒泉为雨,飞润阎浮四百州。”稍有点宗教知识的人便会看出,他把佛、洞府真仙鬼谷子的道教两种思维观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陈述自己的心志。二诗的前6句,皆为道教思维方法和语言,而后两句笔锋一转,却变成了佛家的思维观点。这方石刻用狂草书写,如行云流水,飞鸿戏海,似蛟龙腾飞,舞鹤游天,气宇轩昂,一派大气,可谓草书之上乘。

    7、毛遂洞
   
    位于在水帘洞下方。清代用青石砌建门屏,扩建拜殿三楹,歇山卷棚顶。阔6米,深4.3米,高3.4米。石门上方斗板为透雕“万”字,石刻楹联:“活人妙术千秋重,济世灵丹万古扬。”说明毛遂在鬼谷子的指导和培养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济世英雄。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又创建毛遂洞抱殿

    8、五里井
   
    位于淇县云梦山五里鬼谷尽头,相传是鬼谷子送徒下山离别的地方。因鬼谷子对母亲特别孝顺,其母要鬼谷子王禅在其死后,葬于九龙汇聚之地,并挖井纪念,鬼谷子王禅在母亲死后,就在其葬身之地,开挖此井,故又称鬼谷井。现存有水井遗迹。

    9、鬼谷祠
  

    位于淇县云梦山水帘洞北面,现存有修筑遗迹,历史上多次修复。记载有元代至元三年,全真学者李志和(系丘处机之弟子)全面修复云梦山。铲崖堙谷,展拓庵地,除埂补罅,夷为坦经,重构玉帝殿,修复鬼谷祠,建东西两庑,修庖福门屏,计三十楹。明嘉靖十八年,重修鬼谷祠,创建三清殿各三楹。

    10、倒坐观音雕像
   
    原在南山水帘洞对面,1993年移至北山佛殿。是佛教界一绝,因其面壁而坐,故名。本尊为青石雕造,高1.5米,螺髻高挽,慈眉善目,身着通肩大衣,衣纹流畅,又手合十,作禅定印,跣足坐于莲台上。按常规,观音应面对世人而坐。可这尊观音背对世人,面壁而坐,对世人不屑一顾。殿前一幅石雕楹联,道出了个中原因。“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其造像年代无考,但从雕刻技法上看,可为明代作品。这里有一个传奇故事。当年庞涓在马陵道被孙膑打败之后,深感自己的兵法不敌孙膑,又回到云梦山找师傅鬼谷子从头学起,鬼谷子不于理睬,就请求观音为其说情。观音一看是庞涓,遂把头扭了过去,就成了今天的倒坐观音

    11、《云梦山游记》碑
   
    位于云梦山水帘洞的下方,为清代骚人墨客何士琦于清顺治七年撰写。此碑高0.94米,宽0.44米,圆首。碑额上面线刻缠枝牡丹,左右两边是富贵不断头连续图案,正楷书写,清秀端庄,一丝不苟。文曰:“河朔之地,南界黄流,北走太行,万山蚁附。中有峰峦拔立 ,奇峭插天者,云梦山也。闻之墨客骚人曰:此山螭怒虬盘,幻异万状,水帘一洞尤其幽玄,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地……”此碑不仅书法和诗篇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为鬼谷子隐居之地提供了实物资料。

    12、小峰门将军庙
   
    座落在水帘洞北约五华里小峰门悬崖边。始建年代无考,以正德十五年重修。整体由青石砌建,面阔一楹,座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硬山石板顶,雕刻瓦垄。东壁嵌明正德十五年《重修小峰门将军庙碣记》一方。将军庙前的一块9平方米的石板上刻有一个古怪的棋盘,所刻印迹依稀可见怎样使用,无人知道。相传这是当年孙膑、庞涓对弈斗智的地方

    云梦山摩崖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不仅为研究鬼谷子文化提供了历史佐证,而且多通碑刻和摩崖题记为研究书法和戏剧等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资料。

    二、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豫北鹤壁市淇县北阳镇王庄村南0.5公里的高岗上,谷鬼子王禅埋葬于此。遗址于1979年7月淇县文物普查队发现,遗址平面形状为椭圆形,中间高四周低,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18100平方米(图二),中间制高点高出地面约2米。六七十年代,当地农民在遗址的中部开挖了一些窑穴,遗址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四周均为耕地。王禅墓处于遗址中心,1994年至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镞、蚌刀和陶器,发现有房基、灰沟、灰坑、墓葬等遗迹。相传鬼谷子王禅特地要求后人在自己死后,将自己葬于王庄,守候母亲。为了纪念鬼谷子王禅的丰功伟绩,附近的百姓,特别是王氏后人每年清明都要到王禅墓祭拜,全国乃至全世界信奉鬼谷子文化的人士和团体来到淇县云梦山参观考察鬼谷子的文化遗迹遗存后,都要到王庄遗址的王禅墓进行瞻仰和祭拜。2006年王庄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小运)(原标题:淇县谷鬼子文化遗址、遗存)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文管所 原文时间:2010-1-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