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孙三民奔走乡间拯救汝南罗卷戏

2013/3/19 11:25:51 点击数: 【字体:

孙三民奔走乡间拯救汝南罗卷戏
罗卷戏传承人在说戏

    河南省的汝南罗卷戏是我国众多剧种中具有鲜明个性的民间传统剧种,它历经几多起落沉浮,濒临灭绝,在新时代又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汝南县罗卷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梁祝传说之后汝南拥有的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汝南罗卷戏能够得到挖掘、保护和传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三民老师功不可没。”汝南县文化局局长杨民生颇有感触地说。
    
    日前,笔者采访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卷戏代表性传承人孙三民。今年67岁的孙三民,是汝南县文化馆文艺骨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谱写的《我们是农村姑娘》、《我爱农村唱农村》等多部广播戏曲、电影插曲曾在中央、省市电台播出,其中《我们是农村姑娘》荣获全国民歌演创大赛百歌金奖。
    
    谈起整理罗卷戏的过程,孙三民老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出生在汝南宿鸭湖里的燕亭乡,那里是汝南罗卷戏的发源地,中原有名的“戏窝子”。他从小就是听着罗卷戏长大的,对罗卷戏有深厚的感情。每年农闲时节,罗卷戏艺人们常演于春会、庙会或物交会,他们不仅在汝南广大乡村做巡演,还经常应邀到周边的安徽、 山东等地演出,很受欢迎,盛极一时。老艺人们还常去叶县、邓县办教唱班,培养了许多罗卷戏弟子,使罗卷戏得到发扬光大。
    
    1958年汝南县兴建宿鸭湖水库,罗卷戏的发源地燕亭店方圆数十里内的百余个村庄和罗卷戏艺人的聚集地都被拆,艺人们分散到本县及周边四县的乡村落户,从此失去了在一起切磋技艺、集体演出的条件。繁盛了数百年的罗卷戏,至此濒临灭绝。
    
    看到汝南罗卷戏面临灭绝的境地,作为一名基层音乐工作者,孙三民焦躁不安,他曾向上级部门写了长达万字的报告《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罗卷戏工程刻不容 缓》,呼吁政府加强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国家十大艺术集成工程,有了政策和领导的支持,孙三民开始走访调 查老艺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整理汝南罗卷戏的音像资料之中。
    
    那时的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带着录音机、干粮和水壶,挨个走访老艺人,给他们拍照、录音。由于艺人分散,伴奏的与演唱的相距较远,他常常在这个乡 录好唱段,按谱整理,自己先学会唱,再跑到另个乡录伴奏,给吹奏者伴唱。回来后再让原唱与伴奏合起来。讲到兴致之处,孙三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那一腔一 调洋溢着对罗卷戏的满腔热爱。

    为培养传承罗卷戏新人,汝南县从民间社团中挑选文艺骨干演员80多人,先后举办了多期培训班,教唱罗卷戏。后来在孙三民的建议下,县文化局把仅存的几名老 艺人请到县里,包吃包住,提供补助,让他们手把手地教年轻演员学习表演罗卷戏。2005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汝南罗卷戏重新登 上舞台。他们排演的折子戏《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宫》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中,以其原汁原味原的生态文化打动了评委和全省的观众,双双获得了金奖。(原标题:孙三民奔走乡间拯救汝南罗卷戏)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文时间:2012-1-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