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一次视察成就河南烟草几十年的辉煌

2013/3/15 16:48:28 点击数: 【字体:

一次视察成就河南烟草几十年的辉煌
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襄城县十里铺乡薛园农业社同社员亲切握手

    ■商报记者 徐振江 苗长伟 通讯员 丁恒杰
  
    毛主席视察烟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这句话足足影响了许昌乃至河南半个世纪。在这句话的鼓舞和激励下,河南烟草辉煌了几十年。
  
    半个世纪后的痕迹
  
    如今,离毛主席视察襄城烟区已经半个世纪了,但在襄城县,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毛主席这次视察的影响。
  
    在襄城县县城不远的三里沟村,有一棵枝叶繁茂的皂角树,树就在村子里的路边,周围垒砌了水泥池子,树下立着一块石刻碑,上面写着:毛泽东主席一 九五八年八月七日视察襄城小憩处。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毛主席视察完了附近的烟田后,准备离开,当天天气很热,毛主席看到这棵树,就提议大家在这里乘凉休 息,村干部赶快提来开水,拿来板凳,毛主席和随行人员在这里坐了一会儿才走,以后,这棵树就被保护起来了,作为毛主席视察的纪念。
  
    而距离这棵树不远处,就是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纪念馆工作人员苏裕民告诉记者,毛主席视察对襄城县的影响非常大。毛主席离开襄城县以 后,原来的城关镇就改名为八七镇——因为毛主席是八月七日视察的,县上最好的一条路也改成了八七路——不过现在已经改为迎宾路了。
  
    在襄城县,记者还见到了李八七。李八七原名叫李深义,1958年他正上小学,毛主席来视察时,他和一帮同学正好下课,看到毛主席便跑了过去。毛 主席跟小学生们都握了手,还仔细地查看了李深义的作业本,鼓励他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走后,当地宣传部找到了李深义的父母,建议他把名字改成李八七,以纪念 毛主席的这次视察,家里人很高兴地同意了。
  
    如今,李八七已经近60岁了,在纪念馆,他指着一副老照片告诉记者:“这个就是当年的我”。而在另一侧的展览柜里,李八七的作业本还保留着,作业本已经泛黄,封皮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李深义”,“这就是毛主席看的那个作业本。”李八七说。
  
    五年中庆,十年大庆
  
    据襄城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纪念毛主席视察襄城烟田,每年“八七”这一天,襄城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1968年,县里专门发出 了《关于纪念“八七”的决定》,要求纪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五年中庆,十年大庆,每年“八七”全县放假一天,并在毛主席视察过的郝庄、三里沟、小张庄三个 地方各建一个纪念馆。
  
    在1988年三十年纪念日之际,襄城县在当年视察车队从县城东下许南公路的地方建了一座纪念坊,纪念坊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写有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耿彪的亲笔题词:“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县烟区纪念坊”。
  
    第二年,县里又投资60多万元对三里沟的纪念馆进行改造扩建——这就是如今襄城县最大的纪念馆了。据现场负责建造的付经理告诉记者,改建后的纪 念馆占地900多平方米。记者在馆后面看到,毛主席视察过的机井上建了一座六角纪念亭。馆前立有一尊毛主席手拿草帽、视察烟田的全身铜塑像,再现了毛主席 视察时的神采和形象。
  
    “烟叶王国”名扬天下
  
    毛主席视察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体现在许昌烟叶的生产上。
  
    据资料记载,送走毛主席的当天下午,襄城县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议,“传达毛主席视察襄城县的动人情景和重要指示。讨论制定争取秋季农业大丰收的新措施。研究贯彻落实毛主席重要指示的工作方案。”
  
    1958年8月8日上午,襄城县委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向全县人民通报毛主席视察襄城县的真实情景,传达贯彻毛主席对襄城人民的亲切嘱托,动 员全县人民鼓足干劲,掀起新的生产高潮,用优异的成绩向毛主席献礼。会后,县、乡、社的干部深入基层,分片包干,带领广大群众加强秋田管理,农业生产搞得 热火朝天。”
  
    8月13日《河南日报》“毛主席来到襄城烟区”的长篇通讯说,毛主席对襄城烟区的视察和对群众的关怀,大大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十 里铺乡各农业社在毛主席走后的当天晚上开展讨论,薛园社群众表示以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的关怀,决定增施追肥。当晚灯火遍野,500多名社员下地翻红薯秧。 汝河公社的社员讨论到下午两点,检查生产中的缺点,提出具体措施,争取秋季大丰收,到天安门前去见毛主席。
  
    毛主席视察许昌烟区后,很多中央领导也来到了许昌和襄城。毛主席视察后的三个月内,李先念、胡耀邦等9位中央和部级领导来到这里。紧接着,国内 专家、苏联专家、外国考察团、全国各地的参观团、会议代表也来到了这里,其中让襄城受益极大的是国务院派来的一支专家工作组,他们蹲点襄城的乔庄,总结出 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的当地烟叶生产经验。后来该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一面旗帜。一时间,国内外来参观、学习、考察、研究烟叶生产的人络绎不绝,高潮时一年 曾多达几万人。
  
    许昌烟区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民间有顺口溜说:“来到许昌举目望,烟叶的城市烟叶的乡,毛主席视察一声赞,‘烟叶王国’天下扬。‘烟叶王国’烟叶黄,金风吹送万里香。”
  
    全国第一产烟大县
  
    据《襄城烟草志》记载,在毛主席这次视察的鼓舞下,1958年襄城县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全县烟叶亩产由过去的最高90多公斤,增加到137公 斤,总产由1957年的459万公斤增加到1660万公斤,上等烟叶比例大幅提高。襄城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县委副书记刘熙民、十里铺乡党委书记宋来生、城关镇镇长李留成,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第二年,许昌烟区的烟叶生产出现了一个高峰,种烟面积达到了111万亩,产量和收购量双双突破1亿公斤大关,分别为1.06亿公斤和1.2亿公斤。
  
    当地烟草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毛主席视察后的30多年里,襄城的县、社、大队三级基本都建立了烟叶生产研究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先后培养出了5万多名农民烟叶技术员,这些烟叶技术员、种烟能手,成了国内外烟区争相聘请的烤烟生产技术专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襄城县曾6次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被国家定为优质烟基地和出口基地,并将全国第一产烟大县的荣誉一直保持到了1990年。几十年来,襄城烟叶一直为全国各大烟厂所青睐,成为各大烟厂高档烟不可替代的原料。
  
    在毛主席视察的鼓舞下,1960年,许昌烟区的烟叶产量一度占到了全省的94.72%,全国的36.62%。1964年,国家决定在此建立3万 亩的高级烟原料基地。上世纪80年代,包括许昌、漯河、平顶山三市在内的豫中烟区的烟叶产量仍然占全省的半壁江山。1985年,许昌地区被评为全国烤烟生 产先进地区。
  
    “烟草王国”几十年的辉煌
  
    毛主席的视察,成就了许昌乃至河南卷烟工业几十年的辉煌。
  
    在许昌烟区的带动下,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的豫西烟区,包括南阳、驻马店、信阳等豫南烟区,包括商丘、周口的豫东烟区,随之也得到了较快发 展。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是河南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无比辉煌的时期,年均种植面积近300万亩,收购量760万担,居全国首位。”
  
    烟叶是整个烟草产业发展的基础,毛主席“烟草王国”的赞誉和许昌烟叶的发展,使许昌实现了由“烟城”向“烟都”的嬗变。在我国,从烟叶种植、复 烤、科研到卷烟生产、经营、烟机制造等烟草产业配套成龙,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城市,目前唯有许昌一家。“烟都”当之无愧。
  
    在烟叶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下,河南卷烟工业发展迅速。1963年,轻工业部将全国104家卷烟厂调整为62家,其中河南占据9家,年生产能力 63.79万箱,烟厂数量和总产量居全国之冠。同年7月,轻工业部试办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烟草托拉斯),成立天津、上海、郑州、贵阳分公司。郑州分公司一 度对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7省1区共计21家卷烟厂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所生产的卷烟由河南省副食品公司负责包销。
  
    198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对计划外烟厂进行调整,河南纳入计划的有16家,烟厂数量、产销规模和职工人数居全国烟草行业之首,奠定了卷烟工业大省的发展基础。

    资料显示,在毛主席视察的直接影响下,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两烟”迅速发展,烟叶产量连续40年居全国之冠,卷烟产量连续39年居全国之冠。以“两烟”为支撑,河南烟草利税连年稳居全国第一,行业综合实力长时间称冠全国,成就了“烟草王国”几十年的辉煌。(徐振江 苗长伟)(原标题:一次视察成就河南烟草几十年的辉煌)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原文时间:2008-10-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