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烟草农业的样板——河南襄城县王洛镇闫寨村现代烟草农业试 点的考察报告
2013/3/15 16:42:4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6月16日,我随中国烟草杂志社、东方烟草报社新闻摄影培训班的学员们一道,来到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闫寨村学习考察。他们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发展广西烟叶生产有不少可借鉴的地方。
襄城县属岗丘地带,其纬度、土壤、温湿度均为种植烟叶的最适宜区,被誉为“东方的弗吉尼亚”,毛泽东赞为“烟叶王国”,远在明代这儿的烟叶种植就盛极一 时。许昌市烟草局选择襄城县的闫寨村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的试点村始于2008年初。该村位于王洛镇北5公里,东与汾城乡相邻,北和禹州市接壤。有16个村民 组833户3507人,耕地面积5152亩。试点一年,首战告捷。共有种烟农户106户,种植烟叶2960亩,收购烟叶50.5万公斤,亩均收购烟叶 170.6公斤,公斤均价14.77元,亩均产值2519.8元,烟农受益745.8万元,烟叶税收164万元。示范效果明显。
闫寨村遗风犹存,人们勤劳能干,对于祖业有份特别的热爱。闫寨村的烟叶生产,现代农业的特色十分明显。一望无垠的烟田青翠欲滴,整齐划一,那才叫规模化经营 啊。占地46.5亩的108座密集烤房;占地10亩、温室净面积5120平方米,可满足3200亩烟田的正常移栽用苗的漂浮育苗工场;那一个个的锄草培土 机、覆膜机、移盘机、挖坑施肥机、微耕机、漂浮育苗点播器、烟苗剪叶机、喷雾喷粉机,充分显示了它的机械化现代化作业气息。那开阔平坦的马路,那清冽可掬 的渠水,那气派的民居,那乐观快乐的神情,无不在诉说这片土地的主人的富裕和满足。
田地还有几位烟农在作业。30多岁的张海水瘦削而显精干,他对我说:“种烟好啊,我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我种了30亩,年收入近10万,当然强过打工啰!”喜悦之余不乏一丝得意。我对烈日下作业的烟农怀着深深的敬意。
存在着数百年种烟历史的襄城闫寨村,以现代烟草农业的样板在整个河南省烟叶产区中独树一帜,看着那一丘丘烟田,一片片烟叶,一条条道路,一座座烤房,一个个渠坝,我仿佛看到了烟区人民明天灿烂的生活美景。
闫寨村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能给我区的烟叶生产带来什么启发和借鉴呢?
启示一:形成合力的管理机制
六项分工协作、环环相扣的政策机制:政府责任制、工商互动制、科研合作制、服务承包制、烟农主体制、土地流转制。
政府责任制,就是许昌市政府对试点村技术负总责,襄城县和王洛镇政府具体负责。烟草部门作为建设主体,主要负责试点规划、密集烤房、育苗大棚、烟水工 程、烟田道路、信息化服务与管理;交通部门负责烟区主干道路建设;供电公司负责高压电网建设;林业局负责更新与烟叶病虫害共生树种,搞好生态林网建设;气 象局负责气象监测站、防雹增雨体系建设;农机局负责烟叶生产机械政府补贴;电信局普及手机信息服务;电视台负责宣传生产形势、政策、技术及市场信息。是政 府以强大的后盾,支撑起这片现代烟草农业的新天地。
工商互动制,就是将烟草工商企业联办的烟叶基地安排在试点村内,按照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组织生产。工商一家,血浓于水;兄弟协力,家和万事兴啊。
科研合作制,就是以市公司和县级分公司技术骨干为主体,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卷烟企业专家教授联合成立技术服务组织,为试点村建设提供规划论证,对技 术难题联合攻关。加强信息化建设,达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同时,加强对烟农和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实现烟叶生产经营者能利用现代 科技成果,使用先进烟叶生产机械和设施装备,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烟叶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促成现代烟农的“华丽转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时候都 应该确保科技先行。
服务承包制,就是对参与试点村建设的技术人员和烟站职工,实行“四包四定”责任制,即定面积、定任务、定指标、定奖罚和包技术培训、包信息提供、包技术指导、包物质供应。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积极性。
烟农主体制,就是坚持政策引导,烟农自愿原则,与烟农签订各项投资、服务和建设协议,以烟农为主体进行建设。其中烟农自愿原则是必须强调的,任何违背主体意愿、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都是最终失败的。另外还要注意帮助烟农素质的提高,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土地流转制,采用“政府组织,农户自愿,村委租用,大户承包”的方式进行。在王洛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闫寨村328户农民将2960亩土地以每亩400 元的价格出租给闫寨村委会,村委会将其承包给106户种烟能手,户均种烟面积28亩,承包时间5年,其中种烟100亩以上的6户,最大户种烟135亩。同 时把规范土地流转与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直接挂钩,使农民“转地不失业、转地不失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已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法性,提倡发展多种形式 的适度规模经营。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也要求“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对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都要鼓励,进行探索”。这个一定要从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搞想当然、“一刀切”。
以上六项机制,从政策层面解决了土地、资金、技术、人员等问题,使地方政府、卷烟工业、科研单位、烟草职工、种烟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合力,确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启示二:烟农利益至上
1.增强抗险能力,实现烟农放心种烟。积 极开展烟草农业政策性保险,政府、烟草、烟农三方联合出资7.1万元对2960亩烟田进行了保险。每亩保费24元,其中政府12元,占50%;烟草9.6 元,占40%;烟农2.4元,占10%。烟叶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甚大。一场灾害便会让烟农一年的劳动随风而去,这极大影响烟农的积极性。农业保险,花费 不大,能增强烟农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解除后顾之忧。
2.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烟农轻松种烟。为 实现烟叶生产全过程“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目标,闫寨村建立起“二场五队”专业化服务组织。“二场”即漂浮育苗工场、密集烘烤工场;“五队”即机耕机 耙起垄专业队、挖坑覆膜专业队、植保专业队、田间管理专业队、采收分级专业队。育苗工场建设可供3000亩大田移载的现代化漂浮育苗温室大棚1座,播种、 剪叶、施肥、控温、控湿、通风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烘烤工场建设节能环保型四联体密集烤房108座,仓库及分级房106间,烘烤采取中央集中控制技术。 专业队拥有拖拉机、点播器、剪叶机、起垄机、刨坑机、移栽机、覆膜机、弥雾机、烟雾机、编烟机、综合作业机等各类烟叶生产机械72台,实现了烟叶生产主要 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将烟叶生产用工42个左右减少到20个左右,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农民种烟积 极性。
3.夯实烟田基础,实现烟农持续种烟。对试点村基本烟田的田、 林、路、井、电、渠、沟、桥等进行标准化综合建设。每200-300亩建成一个方格田,每50亩地一眼机井,每条路栽四行树,路旁修桥涵、灌溉硬渠、管网 和排水沟。目前示范村共建成方格田12块,水泥硬化主干道8.2千米、砂水硬化道路8.6千米,新建石拱桥31座、过路涵306座,沟渠60.8千米,栽 种树木3.1万株;新大机井及配套62座,添置变压器4台,建设喷灌500亩、滴灌100亩,铺设管网13千米,农用线路24千米。灌溉采用目前国内最先 进的“一卡通”技术,烟农在智能电表上使用电卡,就能方便浇地。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的烟田格局。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提高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水平,几位烟农和我谈起都赞不绝口。姜成康局长反复告诫我们,要国家利 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除此外,行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是烟草行业践行“两个至上”,工业反哺农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义举,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行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罗轶)(原标题:现代烟草农业的样板——河南襄城县王洛镇闫寨村现代烟草农业试 点的考察报告)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广西烟草(2009.0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