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浚县屯子镇乔村:一位民间艺人的“危机意识”

2013/3/15 11:57:15 点击数: 【字体:

    绿树掩映,安详静谧,这就是浚县屯子镇乔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庄,在当年从冀鲁豫根据地到陕甘宁边区的红色交通线上,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站。1943年5月初的一天,邓小平、卓琳夫妇前往陕甘宁根据地,曾在该村开明绅士姜廷庆家居住过一天一夜。
    
    如今,小平同志住过的房子还在,记者在这所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房子前凭吊时,注意到一个细节:虽然砖瓦门窗显得破败,但门框上的门头石雕却依然栩栩如生。
    
    “这就是有名的浚县石雕,屯子镇的民间艺术。”镇党委书记马宪海介绍说,“石雕能记录历史,也能承载经济文化发展。”
    
    浚县石雕,始于西汉,成于北魏、隋唐,兴盛于明清,其特点粗犷雄伟、浑朴大方,境内的大伾山石佛、千佛洞等名胜,是其巅峰之作。
    
    “祖传艺术差点就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了。”谈起浚县石雕,屯子镇郑厂村民间艺人张学英喟然长叹。今年58岁的他,打小就学会了石雕,但却多年无处施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张学英成了重振浚县石雕艺术的领头人。他广传技艺,使石雕工艺厂在周围9个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 来。他苦心钻研,在原有粗犷质朴的雕刻风格中,引入了精雕工艺,造型设计也实现了从写实到抽象的突破。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山西柳林的一座龙牌坊,“能用的手法我都用上了,到最后雕了多少条龙,自己也数不清了。”
    
    “在屯子镇搞石雕,熟练工一天就能挣100多块,听说全镇一年产值有两个多亿,靠石雕群众日子过得还不错。”说到浚县石雕的生机重现,张学英挺高兴。但马上又话锋一转,“不过,可得有危机意识。”
    
    “你看,都是住房和工厂在一起,”他指着周围林立的加工厂,“应该搞个石雕城,把现在的‘作坊’都放进去,规模经营,有序竞争,还可以统一治污。”
    
    “再看那儿,”他指了指远处已被削去半边的象山。“要再不规范石料开采,过几年就没有青石可用了。”
   
     他越说越激动,“还有啊,不提升品位,浚县石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我寻思,要是能够和现在的城市雕塑接轨,今后的市场才会更大。”

    “其实,这些镇里已有规划,有的已经动手了。”出得门来,马宪海递给我们一份规划报告,“不过老张说得对,屯子镇的发展离不开石雕,但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定要有资源、品位、市场方面的危机意识。”(原标题:浚县屯子镇乔村:一位民间艺人的“危机意识”)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原文时间:2004-08-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