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头镇胭粉庄村的竹农宋虎正在自己承包的三十亩竹林里修整竹子。
月山镇苏寨村一处竹林被杂草淹没。
月山镇候山村竹林中一枝干枯的竹子。
借今年博爱县首届竹编大赛之机,本报记者走进曾经的竹器和竹林之乡进行探访,在《焦作日报》报道了大赛赛事、并策划了以《竹器名远扬,竹艺唤传承》为题的视觉新闻,本期报道再以另一角度向读者介绍博爱竹林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方家禾
“清化竹器”和博爱竹林自古唇齿相依。博爱县首届竹编大赛于8月17日落幕,大赛主题虽为“编织‘清化竹器’ 成就辉煌明天”,其目的却不仅仅在于宣传竹器、传承竹艺。
有关博爱县域多竹子的说法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博爱竹林是黄河流域仅有的古竹园遗存,当地也是我国乃至北半球竹子成林分布的最北界。2007年秋,博爱县月山镇皂角树村南竹林里,被发现有“竹林七贤遗址碑”,为竹林七贤曾经在博爱竹林活动提供了证据。
博爱县林业局竹林保护站站长张玲介绍,该县现有竹林面积约1.2万亩,集中在许良镇、月山镇和磨头镇三地,这3个镇子也是竹农竹匠、竹货、竹木市场的集中地。许良镇竹木市场的一名经营者毕长明告诉记者说:“虽然博爱县目前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竹木集散地,但市场内的竹木多从南方批来,本地竹木很少。”
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博爱竹林开始出现长势衰退、产量降低、面积减少等状况,目前较好的竹林面积仅存3000余亩。博爱县林业局调研查找原因,缺水首当 其冲。竹子喜水,竹区曾经“家家门前水”,浇灌方便,才得以“户户竹为邻”,而今地下水位下降,丹河水供应不足,竹区河渠大多干涸淤塞。缺水导致落叶腐烂 缓慢、养分供应不足、长势衰退、竹叶减少、养分更少、长势更弱,因此恶性循环。
近年,竹器的替代品如塑料日用品明显增多,交通条件的改 善降低了南方竹子北上的成本,导致本地的竹子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公斤0.15元至0.2元。磨头镇胭粉庄村的竹农宋虎感叹,“曾经有‘一亩园抵十亩田’的说 法,现在一亩竹园难抵十亩农田啊。要不是看在祖上留下的产业,哎……”
缺水、竹子便宜、养林机制不畅,再加上环境问题等原因,古竹林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
2001 年起,博爱县开始实施抢救竹林工程,专门成立竹林保护站。2005年,该县林业局引入自动喷灌设施浇灌“干渴”的部分竹林。2009年,博爱县委书记葛探 宇提出,要打破单纯以竹养林的局面,鼓励发展林下养殖等生态经济,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之,一系列优惠养林政策出台,目的只 有一个:挽救日益荒芜的竹林。
目前,该县竹区水系建设工程已启动,河道修复疏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完工后,竹区80%以上的竹林有望得到充沛的地表水灌溉,“家家门前水”的“小江南”景观也有望再现。
博爱县首届竹编大赛落幕了,而竹林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博爱县林业局局长焦保国坦言,开展竹编大赛更深层次的考虑是想以竹器、竹艺的发展来反促竹林保护工作,以使竹器、竹艺和竹林互为促进,构造协调发展、有着健康生态的博爱竹产业。(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田建明摄)(方家禾)(原标题:“门前水”已近 何时“竹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