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省豫剧二团倾力打造的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将在郑州再次亮相,接受来自全国20多位评委的检验,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巅峰。
《程婴救孤》讲述了一个春秋时期的感人故事。晋国忠臣赵盾一家300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杀。程婴等人慷慨赴义,冒死救下赵氏孤儿。程婴忍受救孤之险、丧妻之悲、被唾骂的屈辱和被误解的痛苦,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争斗的历史故事。该剧去年9月获得我国戏剧类最高奖——第11届“文华大奖”,填补了我省在这一全国专业文艺赛事最高奖项上的空白。该剧至今已在北京、上海、西安、山西、安徽、湖南等省市上演数百场。
昨日,记者在病房里见到了正在输液的团长李树建。他说,前段时间从尉氏县农村演出回来,就投入到《程婴救孤》的最后排练中了,连日的紧张排练,自己虚弱的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了。谈到《程婴救孤》,李树建感慨万千:“精品无止境。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咱们省争得荣誉。”
800元启动
《程婴救孤》是2000年省豫剧二团重点创作的一部大戏。当时团里经费紧张,启动资金只有800元钱。“就是靠着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大家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排练,终于把戏排成了。”李树建说,“4年磨一戏啊!《程婴救孤》到现在已修改了10多次,排了10个版本,它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李树建回忆说:“当时我们是靠大家捐款才渡过难关的。往事太多,提起来既心酸又感动。我们共同努力排出来的《程婴救孤》,现在既是获奖戏,又是吃饭戏,对得起当初我们的那段艰辛。”
5年来,该戏成为省内获奖最多的剧目之一。李树建说:“《程婴救孤》演了数百场,其中70%是在农村演的。农民兄弟对我们的情谊实在太深。国庆期间,我们在尉氏县西郎村为父老乡亲演出。当时雨下得特别大,把舞台淹了,乡亲们又帮我们把舞台搭在路边。演出中舞台四面漏雨,但乡亲们都举着伞站在雨里看,与我们一起流泪。一场戏结束后,乡亲们给我们送花生,送绿豆汤,还把家里的棉袄拿来让我们穿,真是太感人了。”
众人划桨开大船
作为团长、主演,李树建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有一段时间,自己几乎崩溃了,是二团人的团结精神鼓舞他坚持下去,精益求精。“《程婴救孤》中扮演公主的演员几年间先后换了三次,但前任公主下台后,毫无怨言,主动为后来者说戏,甘当配角。”
为请服装、灯光老师,李树建带着另一位同志坐最便宜的火车赴浙江,出站又遇上台风,饥寒交迫。“我们的虔诚打动了对方,他们开着车来到火车站,就在站里给我们讲解服装修改方案。谈完后,我们顾不上吃饭,连夜赶往上海请灯光师。我们在火车上站了一夜,到上海后,我们住在了一家浴池里,为的是能省一些钱。”
精益求精
李树建说,为了迎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检验,《程婴救孤》的主创人员日前又把该剧修改了三次,使其更加紧凑、合理。他们在一遍遍地排练着。“我的膝盖都跪出血了,其他演员比我还要认真。精品工程就是要精益求精,一个动作不合格都会坏了整个剧目。”
为了最后的冲刺,他们听取多方意见,对舞美、道具、音乐做了更进一步完善。记者在排练场看到,该戏的整个舞台背景是黑色的幕布,台口和舞台两边则装饰着青铜器,肃穆中透着悲凉,沉默中蕴着力量,颇具时代感。
音乐方面,他们融入西洋音乐的元素,使民乐队趋于交响化,增强了感染力,音乐的呈现更具剧场感。
李树建告诉记者,有位戏迷给他发短信:李团长,文华大奖当之无愧,因为它透支了你们的生命。“我很欣慰戏迷朋友如此理解我们。程婴16年含辛茹苦,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完成了培养赵氏孤儿的壮举,那么这出戏对我们豫剧二团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凤凰’涅??”本报记者陈炜 刘洋【原标题: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回眸豫剧《程婴救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