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昌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在确保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其创新、转型、提高生存能力,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是全面普查整理,精心申报项目。近年来,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个门类的项目5147个、线索53184条,整理文字资料685.4万字,录音49小时,录像148小时,拍摄照片3984幅,收集实物368件,资料汇编130余册。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8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4名,我市非遗保护名录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是加大非遗宣传力度,扩大非遗影响力。连续三年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节暨民间文艺表演大赛,集中展示我市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利用“中国文化遗产日”、“三国文化周”等时机,采取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版面、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册页、非遗项目展演等方式,大力宣传我市非遗保护和利用的重大成果;利用传统节日,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厅,通过场景再现、实物见证、图片记忆、文字说明等形式,积极宣传展示我市优秀非遗项目;通过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组织推荐我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国家级、省内外大型博览会、非遗展演活动5次,扩大我市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三是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打造非遗项目品牌。深入挖掘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价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市有钧瓷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产值达7亿元,年生产钧瓷220多万件(套),钧瓷产业逐步成为我市重要文化品牌。“禹州药会”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种植品种47个,年产值6亿元;中医药企业33家,年实现销售20多亿元。顺店镇刺绣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知名文化品牌。目前,“顺店刺绣”已实现生产专业化、销售网络化,辐射19个行政村,刺绣专业户4400家,产品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四是积极申报非遗基地,做好非遗保护传承。为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拓宽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鼓励社会组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文新局大力开展了非遗传习所、展示馆、传承基地申报工作。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1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