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原就充满诗意。那让阳光闪烁的色彩,那古器银锒般的温厚质感,那涂抹搓搡、笔笔有形的触痕,彩墨中剖露油层的塑味,都会让人难以释怀。还未走进张德宏的画室,就被屋内传出的班得瑞音乐所吸引,推门而入,屋内的油画错落有致的悬挂在墙壁上,他正在一幅未完成的画作上挥挥洒洒,顷刻,陶醉于这浓浓的艺术气息中,久久不愿离去……
宋代文豪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讲的是绘画光求外形相像,乃儿童见识。好的画作应富于生气,表达出画家的种种精神情怀。出生于灵山秀水之间的画家张德宏,造就了他旷达、澹泊明志的诗人性格。峰谷林泉、田原江湖的具体形貌,他并不刻意描草,但却把大自然所蕴含的是风高气象,以一种抽象的笔法,挥洒得酣畅淋漓。他说:“我的画面不追求大自然的刻意搬运,更多的代之以大地混茫,云气飘渺,铆真似幻的心中之象。”这“心中之象”就显现在他用心血和油彩写成的诗篇里。这些“诗篇”妖娆多姿,令人遐思无尽。
张德宏,河南禹州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许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许昌市政协委员。他自幼喜爱绘画,受弟弟影响,十二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他曾风趣的说:从艺之初谈不上有特殊机缘,如同一见钟情,相遇便两情相悦,继而私定终身、白头偕老了,由此可见他对油画的感情之深。他从最初的好奇心发展到强烈的表现欲,期间的层层蜕变都刻满岁月的印痕。后来供职于禹州市文联,使得张德宏的油画人生归于平和与宁静。
在我的心目中,张德宏更多的是一名画家,他的作品,主要集中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之以自己的构思幻化心中之象。从1998年,他每年都要多次去伏牛山原始森林写生。也许正是怀着对家乡的一种特殊的眷恋吧,他熟悉的那片土地在他的笔下成为别样情怀的真实流露。他时常一去半个多月,吃住在山上,观察早中晚光线对原始森林的影响,拍摄布满青苔的石头、淙淙流水的小溪,有时为找一处景、等一处景要跑几十里的山路,晚上回到住处已是满身疲惫,但他仍感到兴致盎然。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他以伏牛山的山、水、石、林等为载体,生动的展开一幅艺术人生的多彩画卷。
张德宏的代表作《伏牛山作品集》,用笔灵动,色彩丰富,画面的山寨以重叠而上的热调子色彩为主体,近处的色彩清晰分明,深绿、赭石、熟褐、土红、土黄等复合色表现出世事沧桑的岁月,各种树丛中暗绿、深绿、草绿、柠黄等复合色相融相杂在一起,远处房屋上处处飞升的炊烟与山峦、云霞融合为一体,宛如心花怒放的情感抒发,让人不禁感慨,在张德宏的笔下,这西洋的油画也能诠释得如此灵动。
执著地热爱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是张德宏始终如一的追求。他在长期绘画的艺术道路上,以深入体验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内心情感的融合表达,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体验与恰如其分的描写,很好地反映出画外之旨的朴实、厚重、深远之境。在生活中,张德宏不张扬、不造作的为人处事方式更是人尽皆知,在张德宏的眼中,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他甚至从不招收弟子,他总是这样说,“切磋画技可以,但在我眼里没有师徒之称。”张德宏的画室总有络绎不绝的访客,他们有的来向他讨教画技,有的来讨论绘画的技巧。禹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倪海军这样评价他:德宏主席已经把油画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能否成为艺术大家,却没有太多的刻意。
正所谓“画如其人”,也许这就是他人生最好的解读吧。画油画已经成为张德宏生存的一种状态,读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在欣赏一首诗,油彩与他几十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融合,已经超乎了绘画原本的意义。
如今,张德宏仍在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埋首挥洒、孜孜不倦……(作者系禹州市文联 张玲君)【原标题:且看油彩蕴诗—读张德宏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