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种文化需求
生活中,我们获取学问与提高文化修养的方式有多种,而“收藏研 究”对画家来说不失为一种更直接的方式。画家收藏研究古代艺术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财富,而是用以滋养性情、补益文化、提高审美,这种“无为而为”的方式 和古董商不同,也只有怀着这样的“收藏”心态才能真正达到鉴赏的目的。生活中如果能将一种行为变成自觉追求学问的事情来做,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很有趣,在乐 趣中获取学问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梁启超先生说:“学问的乐趣总是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世上许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有时候一步之遥就能将你挡在 门外,所以深入“进去”是研究学问的关键,无论什么领域,凡能深入进去的人最终都会有所建树。
收藏行为,很早以前就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吴其贞《书画记》里就曾说:“……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在古代,追求高雅的士夫文人 都很在意收藏,富贵人家以有一半件青铜、古玉的收藏而被誉为“金玉之家”,如果书房中能挂幅倪云林的画,就会显得这家主人很有品味。中国文化有意思的地方 就在这里: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修身养性出发的。古哲先贤以智慧的创造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当代画家,不深入 研究古代文明、不认真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就不可能真正深知“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一个不懂“鉴赏”的画家,也很难说自己对中国文化有真知灼见。话 说回来,我们历览古代书画大家,又有几个不懂“鉴赏”的呢?
画家本着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收藏面最好广博一些,古玩行里的几大项都应该有所涉猎,在中国文化这条线脉上的东西都应该系统研究。比如我们不了解新 石器时期的艺术,就不能懂得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句话的真意;不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就不会知道什么才叫“魏晋风度”;不熟悉盛唐文化,也 就无法真正明白怎样才算“洋为中用”……任何一件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器物,每每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包含着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审美的特质, 以及“承前启后”的历史信息。收藏,在追究学问的同时,也更多地享受着其中的“美妙”。我们研究鉴赏的过程,正是 “承物游心”的过程。一件高古玉、一件老窑瓷、一件彩绘陶,每每活生生地带着古人的体温,在岁月沉淀中更加光彩焕发。面对这些物件,我们叩问历史,与古人 对话,这种“思接千载”作“心灵遨游”的美妙,是外道者无法体味的。
古代匠师智慧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我们在感叹古人对“度”精准把握与拿捏的同时,不由为当代人在所谓“创新”的幌子下,生生造出那么多不 伦不类的“货色”而感到羞愧!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与敬畏的心体味传统,“以史为鉴”,用历史这面镜子照见自己,至少让我们除了“笔墨”这点事情也不至于一无 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