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新闻资讯 >> 浏览商丘

柘城县张桥镇制笙老艺人闫庭德——20年制笙岁月

2012/8/13 10:40:20 点击数: 【字体:


柘城县张桥镇制笙老艺人闫庭德——20年制笙岁月

制作笙簧

柘城县张桥镇制笙老艺人闫庭德——20年制笙岁月

打磨笙管

柘城县张桥镇制笙老艺人闫庭德——20年制笙岁月

制笙时,小孙女在一旁观看。
 
 

    笙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柘城县张桥镇阎赵庄小村里,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依然在日复一日地手工制笙。他,就是远近闻名的制笙老艺人闫庭德。

    今年70岁的闫庭德老人出生在唢呐世家,1964年参军。在新兵连举行的一次联欢会上,他吹奏了一曲《东方红》唢呐曲,获得在场官兵的赞誉。但农村出来的他不识曲谱,部队就派人教给他识谱。就这样,他的演奏技艺日益提高,1966年还代表部队到部队驻地的省会电台录过节目。1969年,闫庭德转业到地方企业,整天忙着干活,也就把乐器搁在了一边。1992年退休后,闫庭德一不会打牌,二不喜欢养鸟,天天感到无聊。在一次收拾家时,看到父亲生前给人家修理笙时遗留下的工具,便萌发了制笙的念头。

    笙由笙斗、笙簧和笙管三部分组成。笙斗和笙嘴连在一起,类似一个大的烟斗;笙簧就是整个笙的发音部位;笙管就是插在笙斗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子,一般是用紫竹制成。

    闫庭德制笙完全是靠手工,无论是制笙斗,还是磨制笙簧,全靠他一双灵巧的手。制作笙簧需要用响铜,为了找到响铜,他从收废品的人手里买了一个破锣,自己动手将破锣割成小片,然后磨制成笙簧。家里没有紫竹,就用当地普通的竹子代替。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制作,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闫庭德制作出了第一把笙。没想到,当他激动地抱着笙吹起来的时候,这把耗时一个多月、费尽心血的笙发出的声音居然很难听。

    “当时真的很难过,也很沮丧,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闫庭德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

    闫庭德说,为了能让这把笙发出美妙的声音,他将刚刚成形的笙又拆了,仔细查看每一个部位。闫庭德又找来一把笙,比照着寻找问题的所在。他还拉起二胡,帮助定音。终于,笙的声音果然变得美妙起来……

    闫庭德是个爱动脑子的人,在制笙的过程中,他还不断地改善工艺,甚至创造了一些独特的制作工艺。他用一把锤子和一把锉刀,不停地敲敲打打。时至今日,20年过去了,他自制的第一把笙还一直保留着。经他的手制作或修过的笙已经有数百把。

    做一把笙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既辛苦又不出活儿。可闫庭德说:“俺喜欢跟笙打交道。与笙相伴,只为笙声不息,快乐一生。”他手上的老茧和刀痕,正是这20年制笙岁月的无声记录,是笙丰富了闫庭德退休后的多彩“笙”活。(原标题:为了笙声不息)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商丘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