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儿曾是造字始祖仓颉、五帝之一颛顼的重要活动地,是商汤的建国地,是五帝之一帝喾、商之祖先阏伯的封地与葬地,更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之一。
一、中华第一姓——风姓
中国的姓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至少在万年以前三皇之首燧人氏时,因观季风,就首创了“风”姓。“风”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中华第一姓。
二、姓氏来源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姓”字由“女”和“生”组成,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明显印证。在母系氏族社会,“姓”主要起“明血缘”、“同婚姻”的作用,同姓不可通婚。此时的姓,由女性所决定。如姬、姚、姜、姒、妫、嬴等,这些姓皆含“女”字。上古时的“姓”和“氏”意义并不相同。“氏”原为“姓”的分支,出现较晚,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妇人称姓,男子称氏。三代以后,姓氏合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姓和氏之间已无差别可言。中华姓氏来源比较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13类:以国为姓、以地为姓、以爵为姓、以官职为姓、以族号为姓、以排行为姓、以排序为姓、以追谥为姓、以职业为姓、赐姓、取先祖名讳为姓、因忌讳改姓、避难改姓。如春秋战国时,有很多诸侯国,如宋、齐、鲁、卫、楚、曹、燕、吴等,这些国君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形成了诸多姓氏。司马、司徒、司空、司寇,本是古时的官位,其子孙以此为荣,便作为姓氏。唐、虞、夏、殷、周,皆为族号,其后裔为纪念这个家族,便以此为姓。宋国戴、武、宣三公皆为追谥,其后世为纪念先人,便作为姓氏。殷王子比干本姓子,因直谏被纣王杀害,其子为避难而逃跑,一子改为林姓,一子改为王姓。纣王臣理征,其祖先皋陶为唐尧理官,历虞、夏、商世为理官,本姓理。理征被杀害后,其子理利贞逃到伊墟,以吃野果子(木之子)而活命,于是便改理姓为李姓。有趣的是,西汉初年,齐国田姓贵族被迁移到皇陵附近居住,以次序为姓,先后迁移八批,于是便出现第一、第二、第三……第八等八个姓氏。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变迁,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姓氏。例如,“陆范”一姓,便是新出现的姓氏。1980年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的夫人唐义贞,在战争年代曾将儿子寄养给范其标老人。46年后,陆老与儿子范家定团聚。范家定的母亲唐义贞牺牲前曾说过孩子是陆范两家的,于是便改姓“陆范”。除汉族外,在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大融合中,也出现了很多姓氏。
三、中华姓氏与商丘
商丘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姓氏和姓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余姓氏的“根”在商丘。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商丘曾是造字始祖仓颉、五帝之一颛顼的重要活动地,是商汤的建国地,更是五帝之一帝喾、商祖先阏伯的封地与葬地。有史记载:帝喾之后,经数千年的分化,或以祖先名字为姓,或以国为姓,或以地为姓,或以官职为姓,或为赐姓。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竟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除帝喾后裔外,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 3000年前,微子启封于今为商丘的宋地,历26世,34君,共755年。微子名启,乃商纣王的庶兄,始封于微地,故称微子。周公旦平定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后,又把微子封于宋地,以接续殷后。微子为政宽仁,深受人民爱戴,孔子称为殷之“三仁”之一。微子死后,人们为他修墓建庙,以示纪念。宋氏以国号为姓,并衍生出宋、戴、殷等众多姓氏。近年来,这些姓氏的后人不断在商丘举办寻根谒祖恳亲活动,其代表人物和华侨、港澳台胞聚会商丘,对商丘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