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地形地貌:
商丘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有倾斜。海拔高度30-70米,坡降1/5000-1/7000,土层深厚,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农耕区。
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决口和改道,加之长期的雨水、风力作用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商丘区域内形成了许多沙丘、滩地、湖洼地、槽形地和蝶形洼地,相互交替分布,构成较复杂的平原地貌。基本分为高滩地、背洼地、缓坡平原和孤山残丘四种地貌类型。
2、地质条件:
地层:商丘市为厚度150-1000米的新生代松散物所覆盖,仅在永城市东北、东南隅有古生代基岩裸露。地层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分布。与华北其它地区类似,缸失上奥陶统到下石炭统,自下而上依次有寒武第、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新三系与第四系。
3、地质构造:
商丘市褶皱及断裂构造均较发育。前古生代形成近东西向构造,中生代燕山运动东西构造的形式,形成北东向为主体的构造格架,局部亦有北西向构造,使地层展布向西下落为阶梯状断裂和断块。
纬向褶皱构造,总体是东西向展布,主要隆起和褶皱有:韩道口-一-芒山隆起带,向北倾斜成为单斜地层,南翼为八里庄断层向切。断层有八里庄、层桥等。
新华夏系构造,总体为北北东向展布,是全市的主要构造体系,对地质地貌及地下水的富集起着控制作用。表现突出的有睢县断裂、宁陵断裂、永城背斜及西翼的薛湖断层,东翼的刘河断层等。
4、水文地质:
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7条,分别为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5、断层分布
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和断裂带活动有密切关系。从大地构造上讲,商丘市地处华北断块区南部,冀鲁断块与豫皖断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上。华北断块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其表现形式为较大规模的隆起与凹陷,断裂十分发育,既有控制断块边界的深大断裂,也有断块内部活动性较大的断裂。这些断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其中新乡-商丘断裂为冀鲁断块和豫皖断块的分界线,北西-南东向从商丘市区北部穿过,其北部以北北东-北东向断裂为主,它控制了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主要断裂有:聊兰断裂带、睢县-曹县断裂带、巨野-宁陵断裂带,南部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它主要控制着中强地震的活动。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商丘西北部相互交错,形成较复杂的菱形断块。尤其是商丘市北一条北西西向断层可能存在,并有新的活动。这条断层控制规划区的包河上游和东沙河部分河段的流向。
通过物探资料推测,主要断裂有睢县断裂、宁陵断裂、新乡--商丘断裂、夏邑--太和断裂等第四纪活动断裂。其中:新乡--商丘断裂从市区穿过,历史上有多次活动,该断裂对商丘地震活动的孕育发展有较大影响,其活动性对商丘市建筑物构成较大的威胁。由于没有进行详细勘探,通过商丘市区具体位置不详。
商丘及邻区从公元294年至今,共发生Ms≥4.5级地震25次。商丘市区最大的两次地震为公元前446年虞城6级及1525年柘城5级地震。自1970年商丘及邻区仪器记录到M1≥1.0级地震496次。自公元1000年以来尽管商丘未发生过大于6.0级地震,但邻近地区发生过大于6级地震6次,他们均对商丘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1830年磁县7.5级地震,商丘Ⅵ度区,1668年郯城8级地震,商丘为Ⅵ--VII度区,1983年菏泽5.9级,商丘为V度区。
6、工程地质
历史上记载的5-6级以上地震,曾先后在虞城、柘城及邻区太康、许昌、濮城、通许、菏泽等地发生过,规划区在这些大震时期都有过震感,并有房倒人亡的震害记载,从震害记录推测,烈度超过6-7度。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对商丘市影响较大的潜在震源区为:商丘6.5级潜在震源区、新乡7级潜在震源区、菏泽7.5级潜在震源区,范县7.5级潜在震源区。因此商丘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烈度不会小于6-7度,对高层建筑、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工程来说,必须考虑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另外,通过卫星航磁解译,商丘地区在陇海铁路沿线有地震断裂带,2-4公里以内对建筑物有一定的影响,2公里以内对建筑物影响较大,故规划建议沿陇海铁路附近4公里以内不应规划重要建筑物和重要危险品仓库。
商丘市地处平原,地质结构稳定,没有发生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1)规划区土类及其分布
根据钻孔包气带表层岩性分析,规划区主要有5种土类:砂土(粉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和淤泥。这5种土分布与微地形有很大的关系。
砂土:在土表出露很少,仅见于包河及运河某些河段沿岸,前者分布在人民公园至徐堂一带;后者见于运河东岸红旗农场、孙楼等地果园区。
粉土:在地表分布很广,是规划区绝大部分地表的组成物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西北起于邓彬口,大致沿忠民河东岸的秦庄、王菜园、逯庄至八里堂一线从东经商丘师院老校区向南过万堤河口穿运河转向东南沿许楼、陆庄到区外,在该线以东,除局部砂土及人民公园东南等局部粉质粘土、火车站北侧粘土、南侧填土、长征南路局部粘土外,均为粉土分布区,另在古城西北古宋河两岸,东到康林河以西,北到清凉寺附近的平原区,也广布着粉土。
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忠民河、康林河两岸及古城周围和规划区东南部,除西郊的刘庄到苏庄之间有小片粉土,忠民河与康林河汇口以上到八里堂附近。古城土墙东北角外围保存局部粘土外,均为粉质粘土分布区,其分布范围基本与滩地相当。
粘土:面积很少,分布零星,在规划区主要出露在火车站北侧,长征南路局部地段,八里堂以南到康林河与忠民河汇口以及古城土墙东北角外侧等少数地点,但在古城以南区外地段却有较广分布。
淤泥:主要集中分布在商丘古城周围湖泊沼泽区,范围很少,部分已为填土所覆盖。另外在规划区外围和区内某些潭地中也有极零星保存。
(2)地基承载力
不同的土类具有不同的承载力。据对区内各土类承载力测算,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以细砂最大,淤泥最小。细砂承载力可达到40T/m2,而淤泥承载力最小只有5T/m2,二者相差8倍。
地基承载力大小还受控于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如土层含水量,土层厚薄搭配,震害的影响,地下水下降所造成的地面沉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