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尖尖相貌丑,身上无腿也能走;若问此物是什么?庄稼人的好朋友。”这是夏邑县业庙乡八里村66岁的农民王超亭创作的一首农谚诗谜,诗中所描述的就是咱农民朋友再熟悉不过的蚯蚓。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肥沃土壤,乃司空见惯的小虫,可在王超亭的描述下,这只小虫变得更加逼真、生动。
农谚诗谜来源于农业生产。王超亭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60年代,由于生活贫穷,王超亭从夏邑县会亭中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不甘落伍的他,踌躇满志,决心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大干一场。
丰富的农村生活阅历,孜孜不倦的学习,成了王超亭创作农谚诗谜的动力。1974年,王超亭先后担任业庙乡人民公社干部、业庙乡人民公社工厂领导等职务,主要任务是抓公社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工厂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看到有感于心的农事,他就记录下来,结合自己对农谚诗谜的学习,做诗成章,既娱于心,又益于农。这期间他创作了描写大豆的“月儿弯弯不发光,昼夜都在叶下藏;太阳暴晒就发怒,蹦出个个金儿郎”,描写棉花的“像桃不是桃,个个压枝条;不怕太阳晒,就怕雨儿浇。”这些农谚诗谜用词朴素、通俗易懂。
农谚诗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体现时代特色。上世纪80年代,国家的改革政策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1984年,王超亭所在的夏邑县业庙公社综合工厂解体。无官三分轻,王超亭回到家乡八里村,过上了农家人的生活,耕耘着农田,收获着五谷。那段时间,他和家人一起养过貂、猪、鸡、蝎子和蜜蜂。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不忘创作农谚诗谜。在创作关于蜜蜂的农谚诗谜时,他这样写道:“中国有一宝,身体非常小;春天多忙碌,一生勤到老。”
随着新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王超亭家种植的小麦和玉米连年获得大丰收。王超亭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便创作了关于玉米和小麦的农谚诗谜:“个子高高头上辫,叶儿长长迎风展;腰夹棒槌口吐丝,灿灿果实个个扁。”;“生于土中大半年,风吹霜打不觉残;春暖花开身茂盛,粒粒饱满丰收年。”
现在,王超亭受聘于永城市裴桥昌源面粉有限公司,主抓业务管理工作。由于他热爱农业,很多经营粮食和面粉的客户都成了他的朋友,经常找他聊天、谈心。
谈及创作农谚诗谜的感受时,王超亭说:“农谚诗谜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就像一本技术手册,对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重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重视农业、研究农业,加深对农业的认识。文/图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王武杰【原标题:商丘农民王超亭和他的农谚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