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品牌 >> 浏览商丘

河南虞城:木兰文化,价值不可限量

2013/4/6 18:26:18 点击数: 【字体:

河南虞城:木兰文化,价值不可限量

 木兰像。  资料图片

 
河南虞城:木兰文化,价值不可限量

资料图片  迪斯尼版《花木兰》。


   木兰文化探访一

   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推出了动画片《花木兰》,伴随着中国的长城、宫殿、古战场以及悠久的东方文化,令当年的美国影坛叹为观止。

   日前,在第22届东京电影节上,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古装传奇巨制《花木兰》很是“囧”人耳目,一班主创人员的亮相,引发现场粉丝连连尖叫。一度,花木兰作为古老中国的一个传奇,风靡世界。此后因其世界影响,国内纷纷将木兰作为一种千百年来深深根植在世代人们心灵中的文化载体,搞多种形式的大手笔制作,大加传播和弘扬。无疑,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大观园中,木兰文化以其绝伦的内涵、魅力和意志,已然绽放成为一朵备受瞩目的、拥有高附加值的宝贵奇葩。

   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对木兰以及木兰文化的认可和褒扬无不在传递一条令人兴奋的信息:木兰文化的概念与品牌抢注,已经步入了一个国家化、国际化的成熟时代,其彰显出来的精神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是不可限量的。  

   木兰

   木兰姓魏,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廓镇周庄村人。因匈奴犯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疆场12载,屡建功勋。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洋木兰”打动世界凭什么

   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动画片《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制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将中国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演绎成具备了一切要素的流行文化。

   迪斯尼版《花木兰》在全美首映之初,3天内的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仅次于当年票房收入3100万美元的悬疑科技片《X档案》,成为迪斯尼以往5年所制作的电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据说,从东岸的纽约大都会到西岸的旧金山,《花木兰》首映周末,促发家家电影院门前排起长龙,刚放暑假的中小学生和成人们蜂拥而至,“木兰!木兰”的惊呼声不绝于耳。绝大多数观众对这部新片给予了高度赞赏,儿童们看完后大多兴奋地表示还想再看。

   《花木兰》是迪斯尼第一次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变为当代流行电影与娱乐文化的尝试,耗资1亿美元,历时2年,集聚700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智。当年硅谷的主流媒体《圣荷西水星报》称:“在美籍中国人适应主流社会150年以后,动画片《花木兰》代表了主流社会发现可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一些东西。”该报还披露了一个事实:一夜之间,全美“麦当劳”快餐店为儿童欢乐套餐所赠送的玩具娃娃,都替换成了“花木兰”的可爱形象。

   迪斯尼版《花木兰》剧情是这样的:在古老的中国,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父母教诲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木兰成年后,北方匈奴来犯,国家大举征兵,年迈的父亲竟也在列。木兰害怕父亲一去不返,趁着午夜女扮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替父奔赴战场。花家祖宗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保护木兰。从军后的木兰谨慎护卫自己的女儿身,并凭借自己的坚毅与勇武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即便在女儿身被军中同僚发现的逆境中,木兰也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最后,她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来犯。迪斯尼在拍《花木兰》第二部时加进了爱情戏,美国木兰竟然对自己的统领动了芳心,毫不掩饰,最终得到了爱。

   1999年5月18日的《广州日报》以《美国〈花木兰〉在中国惨败》为题,报道了迪斯尼版《花木兰》的国内反响。该报说:“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在中国电影市场受挫已成定局。”并对“在全球创下30亿美元的罕见票房纪录”表示质疑,声称“专家认为,《花木兰》对中国观众来说只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的美国版本”,尤其对制作人将象征着智慧与力量的“中国龙”变成一条不停饶舌的“美国小蜥蜴”感到极端愤慨。

   《当代电视》1999年12期则刊发了《女性意识的展露——小议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文章,评价如下:“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花木兰》,以一种新颖的姿态,跃出美国近年来兴起的伪女权主义电影的泥淖。该片却站在与女性同样边缘的地位,发出了有着特殊音质的呐喊,以求得其主人公和自身的中心地位……”

   显然,迪斯尼版《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全然没有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了的花木兰,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都将是一次强力冲击。但事实是,迪斯尼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古老文化与文明,认识了依然拥有东方女性美德的花木兰。

   历史的真相自然只有一个,然而,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角度和方式思考、解读。在艺术领域,西方人用他们自己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东方文化,如同我们用我们的眼光看待和分析西方文化一样,彼此没有必要在事实的大框架内太过苛求对方的观点。

   拍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

   近日,由木兰故里——虞城县与北京星光国际传媒集团联袂巨资打造的电影《花木兰》,正在紧锣密鼓地宣传中。面对媒体,北京星光国际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喆表示,多年前,美国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在全球获得巨大票房成功,触发了其拍摄中国自己的电影《花木兰》的强烈意愿。“这将是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我们立志拍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起因于非中国版《花木兰》的全球热映。”

   毋庸置疑,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妇孺皆知的花木兰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历久弥新。在上千年前,花木兰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位少女所能表现出来的胆识、智慧、忠勇,可谓时尚、超前。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父女感情和忠义豪情,更能折服古今。

   立志拍好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的北京星光国际传媒集团总裁宋光成说:“这一切,成为构成一部传奇史诗电影的重要元素!《花木兰》作为大片,不在于场面,而在于思想,在于这些情感元素的壮烈、雄浑、磅礴!一部影片的投资及成功首先取决于好的剧本,我们感到,经过多年打造的《花木兰》电影剧本,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人文情怀。她不漂亮,没什么天赋,是千千万万普通女孩中的一员。为什么她要替父从军?那就是出于对父亲朴素的爱。因为爱,一个弱女子可以有如此大的承受力;因为爱,她被锻造成一个伟大的传奇。”据了解,这部由香港著名导演马楚成执导,赵薇主演,汇集陈坤、房祖名等诸多内地、香港、俄罗斯明星的电影《花木兰》,已成为海内外最为关注的中国年度大片之一。

   木兰故里的魅力辐射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

   在豫剧诞生地以及木兰故里——虞城所在的商丘这片热土上,这样朴实、昂扬、铿锵而且非常唯美、脍炙人口的唱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即便是咿呀学语的稚童,也能唱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1956年10月,花木兰的故事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轰动全国。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饰演花木兰,一时大江南北都在传唱花木兰,使得豫剧和花木兰在全国的影响“花开遍地”、家喻户晓。

   今年“十一”长假,记者心怀敬仰地走进木兰祠,虔诚拜谒这位巾帼女杰。如今,祠堂里的木兰俨然成神。“其庙刊木为像,乌帽红颜,服紫腰金,神目电烁,俨然如在其上。岁遇旱潦失常,有祷即应……吾目击显灵如此。”而且,据祠堂所在地周庄村的农人讲,这儿每年的四月初八前后3天的木兰庙会,豫鲁苏皖交界方圆百余里的群众纷纷云集于此,焚香祭拜,盛况空前。从一个农家女子到士兵,再到将军,最后到神明,木兰的历程近乎奇迹。

   但在记者心中,欢欢喜喜与家人团聚之后,急切地脱去戎装,“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的木兰更像个邻家女孩,本真、亲近、可爱。木兰之美是一种大美:她的“忠孝”极具传统人伦之美,她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极具天然生活之美。“保家卫国,忠孝两全;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不慕荣华,淡泊名利;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又极度彰显了一个女性在国家需要时,能够挺身而出的男儿一样的勇武之美。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一曲悲壮的诗,她的精神曾经激励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家卫国时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同样,在木兰故里——商丘虞城,木兰精神依旧激励着智慧的人们热情投身祖国新时期的各项事业建设中,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勤劳致富,感恩社会。目前,木兰故里——虞城有木兰宾馆、木兰食品、木兰纺织集团等600多个以“木兰”命名的文化品牌;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等。木兰文化俨然成为一种经济软实力,已被眼光长远的木兰故里人民传承并开发成文化产业,造福一方。 (记者  班琳丽)【原标题:河南虞城:木兰文化,价值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京九晚报 2009-10-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