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三英烈的故事
2013/8/27 15:36:2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睢县西南英王村,爱国绅士王渭滨先生有九个儿子,老三王鸿翔、老五王鸿业、老七王鸿钧先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光荣捐躯,被睢县人民称颂为“王氏三英烈”。
王鸿钧虽然年龄小,但是参加革命最早。1934年7月考取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不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睢县一完小任教,即与共产党员郭景尧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3月,中共睢县中心县委建立,担任县委委员兼睢县中学党支部书记。1938年5月30日,睢县沦陷,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转移到他的老家英王村,他把自己的几位哥哥和整个家庭,彻底带入了全民族的抗战救国伟大事业中来。
王鸿钧献出家中所有的粮食,作为组建抗日武装的经济开支和生活费用,成立了睢杞大队,发展到千余人,正式建立第二团队,王鸿钧任政训处主任。同年11月,二团被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王鸿钧任营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干事。
王鸿钧后被调到地方工作,主抓宣传、教育工作,为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和地方干部。
“皖南事变”后,王鸿钧奉命在津浦路西设立工作据点。在日军“清乡”、蒋军“围剿”、土匪横行的恶劣环境里,他不怕艰险,不畏生死,不顾久病缠身,日夜奔波,一直战斗到我军顺利转移到皖东北地区。这时,王鸿钧的身体已一日不如一日。1941年8月,终因常年积劳、病久恶化而与世长辞,年仅27岁。
老三王鸿翔牺牲得最为惨烈。1938年,七弟王鸿钧带领抗日游击队来到英王村,兄弟们便一心抗日救国,处理家产,筹款购买武器,组建了抗日游击队二团。
一天,日军乘两辆汽车直扑英王村,王鸿翔兄弟们带领10余人,手持长短枪和手榴弹,埋伏在村南树木丛生的坟场和村西的高粱地里。小鬼子的汽车停于王家门首,发现地上有一***套,正要搜查,猝然两边一齐射击,便狼狈逃窜。
事后,王鸿翔料定小鬼子必来报复。翌日,他们设下退敌疑阵,王家院墙上插上红旗,王鸿翔带人埋伏在邻村邓庄、王池,王鸿业带人埋伏在解庙、小刘庄,其余埋伏在村头。9时许,日军汽车载着数十人和两门掷弹筒,朝英王村开来。行至马头集西解庙村东,车被一小河所阻。霎时,枪声四起,鬼子兵大为恐慌,急忙调头鼠窜。
同年6月上旬,日军又一次西犯,王鸿钧、王鸿翔率二团队在匡城集东北截击,一番激战,缴获机枪一挺,战马一匹。
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下着大雨二团队大部驻在胡吉屯村,由于叛徒告密,突遭日伪包围。大队长王鸿翔指挥战士同敌人浴血奋战,歼敌20余人。寡不敌众,战况恶化,王鸿翔带一个连掩护团部转移后,他又让战士分头突围,他自带4名战士和一挺机枪断后。后来,机枪手不幸牺牲,敌人疯狂冲上来,王鸿翔等3人被俘。
日军头目发现王鸿翔肩上有一条皮带痕迹,认定他是一名军官,将他捆在马车上,和两名战士一起押送县城。当马车行至吴村桥时,王鸿翔乘敌不备,向对面鬼子飞起一脚,正中下颚,小鬼子翻个跟头,滚下桥头。王鸿翔让两个战士跃入惠济河内顺水东渡。
从桥头上爬起来的鬼子,正要向王鸿翔射击,被另一个鬼子阻止,他们咕噜了几句话后,用刺刀将王鸿翔的锁骨和鼻腔刺透,穿上一根铁丝,紧绑在马车上,押运到睢县城内肖曹庙(今实验小学)。
日寇先软化诱降,他大义凛然地说:“要命,你拿去,中国是我们的,我为四万万同胞而死,虽死无憾!”
看软的一套无效,改用酷刑。日军惨无人地道将其两掌刺透,穿绳悬于梁上。先火烧遍体,后灌辣椒水,还用皮鞭大棒毒打。百般折磨使王鸿翔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几度死去活来,王鸿翔仍威武不屈痛斥敌酋,口口声称:“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要我投降,除非黄河倒流!”
敌酋束手无策便恼羞成怒,将他的四肢钉在篮球架上,让军犬撕咬,王鸿翔视死如归,不住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直至牺牲。是年35岁。
日军还不解恨,又将其尸体大卸八块,抛掷城垣上,让军犬吞食,并设岗放哨,严禁收尸,以此示众。
人们目睹惨状,无不潸然泪下,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同时也激怒了广大爱国民众,誓死不当亡国奴,踊跃投入抗日的滚滚洪流。
王鸿业,1938年在豫东抗日游击支队二团队任副官,是年8月9日(农历七月十四日)二团队驻在睢县西南大张村,不料遭到长岗集汉奸队和日军的偷袭,二团队仓促应战,组织突围。王鸿业手持驳壳枪,挡住敌人的进攻,后又率部奋力突围,不幸失足落入壕沟,身负重伤,难以泅渡,壮烈牺牲于水中,是年33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