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三门峡 >> 新闻资讯 >> 浏览三门峡

庙底沟彩陶之美

2013/3/2 9:08:55 点击数: 【字体:


    第一次看到庙底沟彩陶就很惊讶,那规整可爱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灵动的纹饰,在不言中展示着种种美好。

    时代相隔得太久远了。距今6000年—5000年前的庙底沟原始村落,其生活底色应是大地的原色。就连用来进食、储物的少许容器也取自泥土,揉以为形,加上火烧,成为陶器。可别小瞧了这些陶器,原始先民在对万事万物尚处于混沌初开的摸索、尝试阶段,仅有的器物都要原创。如何创造呢?面对大自然,朝看一轮喷薄的太阳,晚对清凉的满月,或从同伴圆圆的眸子里发现了什么,心智受到启迪,于是就和出一团泥来,捏太阳,捏月亮,捏自己的黑眼珠。如此,一个“圆”便出来了,再一合拢,圆圆的立体球形泥坯也出来了,这样有了第一只所谓的碗。捏得多了,就得变化出新,于是就有了盆、盘、罐、瓶、钵、杯、盂、釜、甑等。古希腊的哲人说:“圆和球形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美的形体。”用泥土为材料制作的陶器,选择球形作为基本形体,易于成型,结实好看。

    以彩陶为标志的仰韶文化,发展到庙底沟这里,已有了一个新的标高和华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说:“在中国发现的史前彩陶中,论技法之精与影响之大,当首推庙底沟文化彩陶。”相比早期西安半坡时期朴实厚重、少有曲线变化的圆形器造型,庙底沟彩陶盆、碗等器物的下腹部逐渐内收,曲线优美圆滑,底部平整,整体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这就有了独特的形体美了。

    庙底沟彩陶的主色调是黑,与涂上去的白色底子,加上陶器材质自显的红色,虽然只有简单的黑白红三色,但通过黑与白、黑与红的色彩组合,对比效果达到极致,明快生动,有着视觉冲击力。面对一只如此简单而艳丽的彩陶,你不能不佩服先民的聪明和智慧。像那样原始的时期,他们是怎样掌握色泽的合理搭配与对比的?这实在令人惊奇。

    庙底沟彩陶最具特色的为饰纹之美。饰纹由半坡时期的多直线发展为活泼流畅的曲线,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采取二方连续形式,循环往复,无首无尾,沿器物腹部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饰纹的几何形图案有圆点、勾叶、弧线、弧三角、平行条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等。饰纹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图案相互有机结合,穿插勾连,奔放活波,动势极强,富有节奏和韵律,从而形成了艺术上的连续、对称和动感。庙底沟人的艺术创新灵感从哪里来?我想离不开他们在种植、采掘和狩猎的劳动生活中,闯入眼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鸟飞于天,鱼翔于水,姿色各异的花花草草,还有离他们村落不远,那条奔腾不息、一路向天而去的黄河。这些都是激发他们创作灵感的最好素材。

    庙底沟被称为一种文化,就像插上了翅膀四处飞翔:北至内蒙古南部,西到陇东,南及汉水流域,东越河南中部。

    初识庙底沟彩陶芳颜,并惊讶于庙底沟文化在考古界的显赫地位。慨叹好些年了,自己对本地庙底沟遗址的了解仅限于浅层,说来颇有些遗憾。今日,我犹如发现了新大陆,拾到了一块遗落的珍宝。我曾从诺大的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心怀羡慕、恋恋不舍地走出,而现在我却为庙底沟感到无比自豪,更加热爱脚下这片神奇古老、文化厚重的土地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3-03-01)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