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型现代豫剧《红高粱》掀起一股“红高粱”热潮
2012/8/31 11:02:0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哗啦啦的阵雨挡不住北京观众的热情,北京长安大戏院里座无虚席。
9月1日晚,由三门峡市精心组织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红高粱》,作为河南省“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河南省优秀剧(节)目北京展演月”活动中的一部精品剧目,继8月31日晚亮相后再次成功演出,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在北京掀起一股“红高粱”热潮。
在长安大戏院大厅里,熙熙攘攘的观众在《红高粱》剧中主要人物的大海报前驻足欣赏、拍照留念。传奇感人的故事、清新浪漫的舞美、优美动听的唱腔、精湛饱满的表演……豫剧《红高粱》带给观众豫剧创新的“惊艳”。
“高粱红了,高粱红了……”透过红高粱、高粱酒这些丰瞻的意象,豫剧《红高粱》颂扬了一群可爱可敬可亲的鲜活人物形象,传递给现场观众的是一种人性的张扬、一种蓬勃向上的底气、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剧情进展扣人心弦,承转起伏间,每一幕都博得观众长久的掌声和热烈的喝彩声。观众纷纷称赞:“没有想到市级剧团能出这么好的戏。”“豫剧《红高粱》编得好、演得好,让大家享受到豫剧的盛会、戏迷的节日!”
连续两晚的演出得到众多热切目光的关注,不仅引来了不少“重量级”的嘉宾,前来观看演出的副部级以上领导就近20位,同时也得到广大戏迷的追捧。
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董华中看完演出,以行家的眼光评价道:“在当前形势下,推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豫剧作品,非常难得。《红高粱》的亮点体现在‘四个好’上:一是题材选择好;二是唱腔设计好,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调门束缚,有创新元素;三是演员表演技巧好,特别是主要演员表演到位;四是宣传效果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弘扬正气和保家卫国的民族大义,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观众们对豫剧《红高粱》的精彩演出赞不绝口,认为该剧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相融,创新展现了豫剧舞台艺术的魅力。北京波峰公司董事长李春波说:“《红高粱》有很多的版本。这次搬上豫剧舞台,给人感觉更能够接近演员、接近生活、接近现场。这个剧题材很好,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很有教育意义。”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贡院西街的张先生是位资深老戏迷,看后连呼“过瘾”。他说:“这个戏歌颂了抗日战争时期先辈们感天动地的事迹,非常感人,非常生动。豫剧我也经常看,今天在现场看更是一种享受,希望这部戏以后越走越远,得到更多人喜爱。”许多观众表示,主要演员唱、念、说、做收放自如,很出色,特别是女主角“九儿”刻画细腻,很成功。
“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王露看完之后感慨地说,“这部戏和以前印象中的豫剧不太一样。浓墨重彩的传神写意手法,艺术层次非常高,让我对三门峡这个地方剧团刮目相看。”
乡音乡情最贴心,在北京工作的河南老乡纷纷前来“捧场”。老家在洛阳的张先生看了演出后激动地说:“很受启发,很受感动。《红高粱》我看过书,也看过电影,看舞台剧还是第一次。三门峡市豫剧团能够在北京演出,并演出这么高的水平,这是河南人的骄傲。”在京从事法律工作近十年的高先生说:“我是三门峡人。在北京这个地方,咱三门峡的戏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我心里觉得挺激动,也挺自豪!”
“高粱红了,高粱红了……”豫剧《红高粱》“音韵绕梁发新声”,还激起了戏剧创新发展的层层冲击波。部分京城戏剧界专家看过《红高粱》后表示,该剧呈现出清新、浪漫、大气、震撼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在唱腔设计、导演手法等方面,还是在舞美、灯光、服装、道具上都令人耳目一新。舞台艺术格调传神写意,人物塑造性格鲜明,思想内涵深刻厚重,是一个令人视野愉悦、心胸激动、情感澎湃的盛宴。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多出精品佳作,三门峡市豫剧团的精彩表现,也给人们带来了有益思考和启示。
编剧贾璐看过现场演出,难掩激动:“《红高粱》为十八大献礼,两场演出非常圆满、非常成功,应该说超出了我的预期。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二度、三度把剧本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是一种升华,我觉得非常好,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
豫剧《红高粱》登上首都舞台,这是三门峡的光荣,也是河南的光荣。秉承博大丰厚的传统文化,弘扬永远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坚持创新发展,三门峡这块沃土上,文化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红红火火。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西部在线-三门峡日报(2012年09月03日)